濟南污染源調查:每年供暖季 10余家熱企燒掉200萬噸煤
治理污染源,濟南要下決心進行燃煤鍋爐替代——這是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提出的要求。黃臺電廠去年增加了8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章丘余熱今冬就能輸送濟南市區,老城區燃煤替代工程也開始施工……
但這遠遠不夠。借助電廠熱源供暖如何形成長效保持穩定,仍要有關部門花大力氣去探索。
【污染源調查】每年供暖季,10余家熱企燒掉200萬噸煤
2014—2015年供暖季,濟南集中供熱面積首次突破1億平方米大關。這些熱源主要來自以濟南熱力、濟南熱電和黃臺電廠為主的10余家供熱企業的自有熱源。目前,濟南每年用于供暖的燃煤量在200萬噸左右,占全年煤炭消耗量的近十分之一,這也是在供暖季期間霧霾嚴重的重要原因。
此外,散布在“民間”的大量35噸以下小型燃煤鍋爐,更是環保改造的“釘子戶”,不但排放不達標,而且改造起來還很難。
【減燃煤方式】章丘電廠余熱供暖,可少燒兩成煤
尋找一種方式替代煤炭燃燒,濟南想到了工業余熱利用。就是通過對電廠進行高背壓、大溫差等一系列技術改造,實現電廠工業余熱用于供暖。
早在七八年前,黃臺電廠就開始將工業熱源用于居民集中供暖。2011年起,華電章丘電廠余熱利用項目正式啟動,將為主城區提供15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包括歷山路以東、東巨野河以西區域內老城區既有建筑面積,這些區域原先采用蜂窩爐、小煤爐或空調采暖。項目全部投用后,將替代35噸以下燃煤鍋爐共68臺,共計節省燃煤46.85萬噸,相當于原來供暖總燃煤量的兩成。
今年6月,華電章丘電廠余熱利用項目沿省道102線鋪設的18.3公里長輸管線貫通,隨后將進行管道升溫及試運行等步驟,這意味著濟南工業余熱供暖又將再進一步。負責該工程施工的濟南熱力相關人員表示,今冬供暖季來臨時,來自章丘電廠的工業余熱可先提供800—10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
在引入章丘余熱的同時,黃臺電廠4臺機組中也有3臺完成了改造,為減少本土電廠供熱燃煤量做出了貢獻。“目前我們的供熱能力為3600萬平方米,實際供熱面積約2450萬平方米,如果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我們還將對第四臺機組進行改造,提高供熱能力。”該電廠相關人員說。
專家說法
余熱利用要保長效穩定
余熱源有了配套得跟上
不過,對于電廠余熱用于供暖一事,有專家認為,如何保障熱源長效且穩定地輸送,有關部門應多動腦筋。
長期研究熱能工程的山東建筑大學教授田貫三表示,既然說是工業余熱,就說明這部分熱源的輸送首先會建立在發電的基礎上。“電廠所提供的熱量多少,很大程度上會受發電量的影響。冬季很多大型企業可能會減少用電量,這樣工業余熱利用就會產生波動。”
此外,田貫三說,工業余熱不是僅僅通過新建管道把熱源引來就行了,電廠廢熱提取設備和熱源輸入地的換熱站等配套設施的改造也是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濟南配套設施還有很大欠賬,也應加大相應投入,做長遠統籌考慮。(記者曹莫)
出路探尋
從源頭替代燃煤:燒秸稈的熱電廠
然而,章丘余熱能提供的15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只占到全市供熱面積的15%。相關部門在尋找煤炭替代品上還動了不少腦筋。
主要負責西部城區供熱的濟南熱電,與濟南新材料產業園管委會簽訂了北部熱電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協議。它與普通燃煤熱電廠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它采用的是秸稈等生物清潔能源。
此外,市市政公用部門還分別與國電山東分公司、華電國際山東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資在濟南西部和章丘分別籌建2臺熱電聯產機組。
“要想實現城區小型燃煤鍋爐替代,在城市周邊建設大型熱電聯產項目可能會是一個治本之策,這樣環保排放會更有保障,也能實現供熱的穩定。”有知情人士稱,這兩個項目曾計劃于2017年底實現投產目標,但目前只在籌劃階段,實現落地仍存在很大難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