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秸稈找條出路如何?
每年夏收時節,秸稈焚燒問題便成為焦點。田間地頭懸掛宣傳條幅、村鎮干部24小時巡查看管、民兵應急隊駐守值班,甚至無人機全天監控……各地為管住燒秸稈想了不少辦法,下的功夫不可謂不大。盡管秸稈焚燒規模已經大幅縮小,但近日仍出現了雨前搶燒、早晚偷燒等尷尬現象,“堵而不疏”的秸稈禁燒工作似乎已轉入“游擊戰”、“瓶頸期”。為了解決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問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卻為何效果不佳?
在農村,燒秸稈并不能稱為老傳統,反倒是個“現代病”。按照農民的介紹,過去秸稈都用來燒火做飯、給牲畜鋪圈,還可以喂豬喂牛。后來由于勞動力多外出打工,家家戶戶用上了液化氣,牲畜改吃飼料等原因,秸稈才逐漸失去利用價值,被付之一炬。
由于各地實施秸稈禁燒,目前對農作物秸稈的處理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直接就地粉碎,加上腐蝕劑做肥料;二是企業回收,用于發電、肥料、建筑板材等多個領域。可是按照農民的意愿,一把火燒掉所有秸稈仍然是最省事也最合算的首選。
根據農業技術專家的介紹,秸稈還田后可以減少化肥使用量并改善土質,按照100公斤秸稈還田后相當于9.6公斤復合肥來算,秸稈還田可使每畝地平均少施5公斤復合肥。那么農民為何選擇燒掉?
記者了解到,在“三夏”、“三秋”農忙之際,對秸稈進行粉碎還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收獲進度,帶來農時緊張,遇到不利氣候時尤為突出。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夏收季節僅有10天左右的過渡期,就算使用腐蝕劑,麥稈完全漚爛也要等上1個多月,嚴重耽誤了水稻下秧的時間。如果到了插秧時期秸稈還不能完全腐化,將影響秧苗成長,并易割傷人手,在犁地時要求農機手進行深耕,增加了開支。可見,只有不影響搶收搶種,農民才能接受秸稈還田。這不僅涉及農機裝備升級,也要求選擇合理的還田技術方案,幫農民算好經濟賬。
按照目前的平均水平,小麥秸稈全量還田采用粉碎和旋耕技術,每畝增加成本40元;水稻秸稈全量還田難度更大,需要增加旋耕程序,每畝增加成本高達80~100元。普遍來看,與焚燒后播種相比,秸稈還田綜合生產成本每畝增加約40~50元。而政府對小麥秸稈還田的補貼一般為每畝20元,水稻秸稈還田每畝補貼10元,顯然不能有效解決成本問題。
同時,由于搶收搶種沒有考慮秸稈利用因素,現有機械難以滿足限茬和粉碎利用的需要。“今年‘三夏’,全縣有20%以上的農機不能加掛粉碎裝置,還有更多農機因為動力不足,降低了收割速度,農民有抵觸情緒。”一名農技推廣站站長說。
農作物秸稈的去向主要有4個方面,即肥料化、材料化、能源化、基資化。肥料化是指將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用作肥料;材料化、能源化、基資化是指通過企業回收,利用科技將其轉化成建筑板材、發電或作食用菌等用途。由于肥料化會對秧苗發育產生一定影響,因此通過企業回收進行材料化、能源化、基資化是未來秸稈處理的出路。
然而對于相關企業來說,秸稈還田、生產飼料、生物質發電等成本居高不下,一旦效益低、手續煩瑣、程序復雜、補貼不到位,企業就難以運轉下去。
安徽省夏種面積近5930萬畝,但是秸稈回收企業卻少之又少。以肥西縣為例,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約80萬畝,重點禁燒區域21萬畝左右,今年除了與一家企業簽訂的4萬畝秸稈收購協議外,其他便是零散的小量收購,遠遠不能滿足需要。
根據企業的反饋,回收秸稈時,“從田間地頭到公司廠房”的收購成本過高是個大難題。秸稈回收機器本身投入較大,一組回收機包括兩臺撿拾打包機、一臺摟草機、一臺撿包機,共需160萬元。加上有的地方田埂多且高,機械運作困難;有的地方交通不方便,道路狹窄。種種原因導致機器往往無法進入田間,多數企業只能雇人進行打捆、搬運,而人力成本逐年見漲。同時,秸稈體積大、密度小,運輸成本高,農作物分散區域廣,成熟時間有差異,又提高了運輸成本。這些因素導致不少回收秸稈的企業因入不敷出而停產。
僅從運輸環節來看,一輛中型貨車每天只能運輸3噸秸稈。以去年的行情為例,一車秸稈要請8個工人捆扎搬運,每人每天80元工資,汽油費加汽車折舊費每天600元,回收3噸秸稈的成本是1240元。而產出的秸稈壓塊燃料出廠價在每噸400~420元之間,利潤之低可見一斑。
盡管各地政府對秸稈回收利用企業紛紛出臺了經濟補貼政策,然而不僅補貼金額較少,申報程序也相當煩瑣。一般要土地所在鄉(鎮)出具證明,然后由企業提供入庫清單或者銷售發票,再向縣里申報,經過縣核實、上報市、市核查后,最后由市、縣兩級共同承擔補貼,并下發到企業。
目前,對秸稈回收利用企業應該以何種方式補貼、補貼多大比例、如何形成長效補貼機制等問題尚無答案,需要盡快探索完善。有媒體報道稱,某縣針對秸稈禁燒工作共計投入2000余萬元,按照給21萬畝重點禁燒區的農作物秸稈全部以每畝40元的高標準離田補貼來算,也就花費840萬元,事實上很多區域的補貼費只有20元而且還無法正常發放。“民兵應急隊需要統一著裝,各個監管人還要發放勞務補助,政府的財政投入基本用在禁燒的人力物力上了。”
盡管秸稈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解決不好如何利用的問題,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秸稈禁燒涉及農業生產實際和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僅依靠行政手段,往往疲于奔命、顧此失彼。秸稈禁燒立法更不能禁一時、禁一事,而是要從根本上打開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的出路,著眼于長遠發展,利民、利企、利生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