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被拒,煤化工當自省
今年以來,包括煤制天然氣項目在內的多個煤化工項目環評被拒,在業界引起不小震動,也給過熱的新型煤化工澆了一瓢冷水。或許在這些被拒的煤化工項目業主看來,他們拿著比以前獲批項目更為完善的環評報告,卻邁不過今天的環評門檻,多少有些委屈和彷徨,但這恰恰反映出國家環保政策的變化。企業改變不了政策環境,必須要順應新的環保形勢要求,與各方共同努力,過好環評關。
首先,項目業主須更重視環保。環評報告被否,表明環評報告的內容一定存在缺陷。事實上,近期上報環保部的兩個煤制氣項目,都是因為環評報告存在多處要害問題而被拒。環保部對每一個被否的煤化工項目,都提出了具體的問題清單,且條條切中要害。因此,項目單位切莫怨天尤人,更不能悲觀失望,而應以問題為導向,更加扎實地做好環評補正工作。事實上,從一些示范項目運行中暴露的問題看,切實做好環評對項目今后的順利建設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環評報告絕不能只是為了項目“過關”而寫,而是為了項目今后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更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寫了就一定能夠做到。作為業主,一定要比任何人都認真對待環評。如果今天企業是在環評問題上敷衍過關,今后環境問題就會讓企業永遠無法“過關”。
其次,環評機構要切實對業主負責。企業的環評報告一般都是由企業委托相關環評機構來做。事實上,以往少數環評機構已淪為環評利益鏈條上的一環,仗著和環保部門關系“鐵”,對企業的環評報告以“過關”為原則,照貓畫虎,做出來的報告中看不中用,并沒有真正考慮到報告的可操作性和項目建成后的實際效果,給企業留下很多后遺癥。例如,現在運行的一些煤化工示范項目,都經過環評機構編制報告,并順利通過了環保部門的審批,但項目建成后卻是環保問題不少,最終給企業帶來了麻煩。如今,隨著環保把關更加嚴格,環評機構再按以往的老經驗和老套路編制環評報告,恐怕是行不通了。環評機構一定要把業主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一味逐利,要真正為項目業主編制出既滿足實際需求、又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的環評報告。
再次,環保部門應加強環評補正指導。現代煤化工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需要健康有序發展。環保部門的嚴管嚴控本來就是件好事,也是想讓破土而出的新興產業開好頭、起好步,防止因過熱無序發展而拖累現代煤化工行業的大好前程。但是,業內人士對環保部門還有一些期待。目前,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路條”的煤化工項目,不少被卡在環評上動彈不得。這些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已有較大投入,有的甚至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投入,每拖延一天,都會對業主單位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把握環評報告審批大權的環保部門切莫一否了之,而應在環保新政的范圍內把握好尺度,給企業和環評機構在補評方面以更多的合理化建議,幫助項目盡快通過環評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