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新一輪伊通河城區綜合治理工程成果顯著
伊通河,長春的母親河,這個曾經邋遢的“城市后院”正逐漸變身為漂亮的、長春市民引以為自豪的“城市客廳”,生態文明建設在長春這片土地上正展現著新的希望。
隨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落下帷幕,“十三五”規劃十大目標任務已經公布,生態文明建設將首次寫進五年規劃的目標任務。五中全會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新目標,既關系民生福祉又關系可持續發展,既回應了人民群眾對呼吸新鮮空氣、喝干凈水、吃干凈糧的熱切期待,又描繪出了新常態下經濟轉型的軌跡。
將生態文明擺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可見國家決策層之重視。其實,早在黨的十八大,中央就已作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之后,一項項“硬舉措”接踵而至,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科學的制度安排。
當前,正是新一輪吉林振興和謀劃“十三五”的關鍵時期,站在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長春市將目光鎖定在綠色人文智慧生態城建設上,借勢發力,加快城市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完成伊通河城區綜合治理工程。
自今年6月,長春伊通河城區段新一輪綜合治理暨百里生態長廊建設工程開啟以來,取得了顯著成果。
蔣超良省長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巴音朝魯書記,在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儀式上強調,這既是生態建設工程,也是水利、城建工程,更是一項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意義重大。要抓好組織實施,與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搞好銜接,加強生態補水,改善伊通河整體水質,打造精品工程,在全省發揮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長春市將以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啟動為標志,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城市轉型升級,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堅持生態優先、水城同治、文化為本,讓伊通河這條長春市的“母親河”成為綠色宜居的“生態軸”、成為經濟增長的“生機帶”、成為嶄新城市精神的“生命源”,努力把這一工程打造成讓全市人民滿意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孫后代的精品工程。
作為長春的“母親河”,長春百姓對伊通河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歷屆省委省政府、長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視伊通河治理工作。
如何打好長春城市建設的這一重大戰役,把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成高質量、高規格的工程,以及建成后的管理與保護工作一直是建設者們不斷思考的問題。而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建設與管理結合,保護與開發并重,只有構建一種長效機制,才能推動伊通河項目工程的健康發展。
近幾年,長春市完成了伊通河綜合整治的組織機制、規劃設計和部分工程建設工作,在排澇防洪、景觀建設、跨河交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今年年初,長春市委、市政府決定把伊通河綜合治理暨百里生態長廊建設工程作為“一號工程”實施,并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五大重點項目之一,高位統籌、強力推進。本次治理,結合申報國家海綿城市試點,變“工程治河”為“生態治河”,變獨立作戰為合力攻堅,重點解決水質污染、水源補充問題。
特別是年初以來,由長春市建委牽頭,按照國家環保督查和審計部門要求,合理安排項目資金計劃、優化施工組織、著力強化協調調度,2015年截污治污各項工程已按序時進度全部啟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圍繞解決點源、面源、內源污染,改善伊通河水質,通過建設污水廠及管網,治理雨水吐口,實施河內管道拆除及清淤,實現城區段應截盡截,應治盡治,進一步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打造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健康的生命線,打造對外開放和城市形象展示的景觀帶,打造提高城市環境和宜居水平的生態軸,打造促進城市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動力源,最終把伊通河流域打造成為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綠色生態新地標,和諧人居新典范,城市建設管理新樣板。
如今,伊通河正以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安靜和諧的形象展現在長春人民的面前,這無疑是把原本美麗的伊通河又交還給了長春人民,這是一件功在當代、蔭澤子孫的大好事,將在長春市的城市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
截污+治污河水將越來越清
近年來,為把伊通河打造成長春的生命線、生態軸、景觀帶,長春市啟動實施了大規模的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并取得顯著成效。10月30日,記者從長春市建委了解到,2015年截污治污各項工程已按序時進度全部啟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串湖與北郊污水處理廠完工通水
目前,長春市主城區共規劃污水處理廠16座———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8座;新建、擴建及提標改造的有4座(北郊、串湖、英俊及興隆),其中北郊污水處理廠為擴建并提標改造。結合此次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為實現尾水達標排放、提高中水利用率、實現生態補水的目標,擬將東南、天嘉、西部3座污水處理廠擴建并提標改造。
按環保部要求,串湖污水處理廠及北郊污水處理廠應分別于8月末和9月末實現達標排放。串湖污水處理廠,已于8月30日實現一級A達標排放,通過了市環保局監測驗收;北郊污水處理廠已于8月1日開始一級B通水調試,8月31日完成了66KV高壓線遷改,9月1日老廠區停產改造,污水轉入新廠區處理,9月20日恢復老廠區生產,于9月30日實現通水達一級A標準,通過了環保部驗收。
英俊污水處理廠工程已于5月份進場施工,正在進行辦公樓、加藥間、綜合池等基礎施工,計劃年底前完成辦公樓、一體化綜合池主體工程,2016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21個排污吐口治理工作已全部完成
伊通河兩岸共有環保要求整改的雨水吐口22個。經過治理,截至10月底,除鯰魚溝吐口外,伊通河21個排放污水的吐口已全部完成治理。鯰魚溝吐口正在進行摸底調查,計劃年底前穩定方案,2016年年底前完成治理,確保在枯水期實現污水應截盡截。
在治理過程中,由于需要整改的管線都分布在城市主干路下,給施工帶來了很大難度。“我們需要整治的管線內有大量污水,施工時需要帶水作業,給施工帶來很大不便,東萊明溝和楊家暗渠污水截流管線全部采用人工清淤,工程量非常大。”長春市建委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施工難度大的是臨河街污水管線清淤。臨河街道路下有4條市政管線,其中3條是污水管線,1條是雨水管線。由于白天臨河街車流量大,只能夜間施工,這樣就造成施工時間比較緊張。因污水量大,正常情況下無法進行導流,施工單位專程請來潛水員下到檢查井內,先用氣囊將上下游管道封堵,然后再將污水管線內的污水抽到雨水管線內,確保污水管線內沒有污水后,再用人工在污水管道內清淤。
同時,伊通河景觀河道清淤及舊管道拆除工作已于9月10日完成支線封堵,清淤及拆除工程正在進行招標,計劃冬季枯水期實施,2016年3月31日前完工。屆時,伊通河主河道城區段的點源和內源污染問題可得到基本解決。
據介紹,當前階段,長春南部新城區域原有污水管網覆蓋不足。在南部新城東部區域,南部新城污水二線,管線總長2820米,新建污水檢查井25座,目前已完成19座,管線1246米,計劃于明年“五一”前完成全部施工,工程完工后將把南部新城人民大街以西的污水引入東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完善南部新城基礎設施;南部新城污水三號線,沿芳草街、顯達路、飛躍路建設,主線全長11.2公里,新建檢查井186座,目前已完成5.6公里,檢查井115座,計劃明年年末完成主線貫通,可實現南部新城西部區域污水接入南部污水處理廠。屆時,困擾南部新城多年的污水排放問題可得到徹底解決。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整個綜合治理工程中,永春河綜合治理、雷家溝污水干管截流、東新開河污水截流、串湖污水截流及富裕河污水干管連接工程,正在辦理各項前期手續,全力推進征拆工作,保證明年順利施工。
濕地+公園景色將越來越美
南溪濕地作為“城市之腎”,項目位于長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區域,是長春市海綿城市申報試點區域,占地面積310公頃,計劃將把文化、生態和游憩有機結合,建設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生態保護、教育展示、防洪減災于一體的綜合性城市濕地公園,項目計劃總投資34.5億元。
按照工程計劃,2015年主要實施土方調配和部分防洪工程。南溪濕地公園建設工程于6月份正式開工,重點開展了理順前期、推進征拆、籌集資金等工作。目前,項目可研已編制完成,土地規劃、環評等前期手續正在辦理。根據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的任務安排,南溪濕地公園、南部新城金腰帶和截污、治污、景觀、道路交通建設工作將在2017年年末完成。
防洪工程7個標段已全部開工
南溪濕地公園南起南繞城(京哈)高速公路橋,北至南三環路橋,西起伊通河東岸規劃濱河路,東至伊通河東岸規劃堤防路,南北距離約3公里,規劃占地面積約3.1平方公里。該工程依托河道建濕地,將創造一個模擬自然生態濕地的人造濕地系統,能夠有效降解水體污染,凈化空氣,是城市生態重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建成后,它也將成為長春市的一個新地標。
“目前,伊通河城區南段防洪工程7個標段已全部開工。”據長春市建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1年以來,水利工程實施主體多次發生變化。年初以來,長春市建委積極協調各相關單位,調整法人主體、理順合同關系,破解前期障礙。目前,防洪工程已完成清理河道內土方15.5萬立方米,填筑堤防1132.5米。
同時,由于2011年以來,南溪濕地現場新增棄土510余立方米,地形地貌發生巨大變化,給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困難。“按正常施工程序,應先實施防洪工程,并就近取土筑堤,因為防洪工程對筑堤土質有特殊要求,土方調配需要保留防洪工程的取土場和棄土場。”工作人員表示,為減少水利工程變更,長春市建委先期實施了土方工程,平整至水利工程原地貌,目前正在優化設計,減少外運土方量。
專項打擊搶栽搶建搶種問題
南溪濕地公園項目涉及征收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其中80%為集體土地,共需征收1000余戶住宅房屋、多家工企單位,現場還有大面積魚塘、林地、溫室大棚等,搶栽搶建搶種問題突出,嚴重影響施工。由于施工現場搶栽、搶建、搶種問題突出,違法占地現象嚴重,部分被拆遷人無理索要高額補償,征收工作困難重重。
在南關區政府、征收辦等有關部門的積極參與、全力配合、有力推動下,針對2011年以來伊通河綜合整治擬征地通知書發布后出現的搶栽、搶建、搶種問題,現場調查,開展了專項打擊行動,解決了急于進場施工的作業面22萬平方米。
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征拆投資10億元,征收房屋620戶,清理施工作業面59萬平方米,防洪工程7個標段已全部開工,清運土方49萬立方米。在征拆如期完成的前提下,年底可完成土方調配工程量的50%。
“這幾年伊通河變化太快了”
“以前河岸旁邊都是沙土地,還長著一堆一堆的蘆葦蕩,一年四季的風景都不錯。”在伊通河畔住了幾十年的長春市民李大爺回憶著曾經在風中飄曳的蘆葦,“兩邊都是小平房,很少見到高樓大廈,空氣也是十分清新,現在伊通河旁的新鮮空氣卻是聞不到了。”李大爺搖搖頭。
曾幾何時,在伊通河最貌美的時候“林木如篦,游魚如梭”,卻阻擋不了人口猛增,在河道處亂挖、亂建、亂扔垃圾;河道漸窄,泄洪能力下降,往日迷人風光不再。伊通河資源不斷匱乏,牽動著長春市民的憐愛之心。
“我家就住在伊通河旁邊,每天都會晨跑。”自由大路處的伊通河畔樹木林立,草坪一側石磚鋪地,一側柏油路面,經常在這里晨跑的梁先生告訴記者,“以前很少有人在這里晨跑,岸邊的保護措施不是很完善,路面不平,而且夏季的時候河里散發著臭味,風一刮都不敢呼吸了。”隨著梁先生的跑步路線望去,記者看到如今的伊通河畔已不再是這樣,綠樹成行,綠蔭如傘,形狀各異的河心島散發著清新濃郁,河畔景點各具特色,一步一處園林小品。
“這幾年伊通河變化太快了,聽說政府每年都要治理伊通河,效果也很明顯嘛!”散步的孫阿姨告訴記者,“雖然有時還會有臭味,我們也都理解治理應該一步一步來。”未來的伊通河,健身娛樂器材隨處可見,夜晚散步河畔,神清氣爽;伊通河,會像玉帶飄落在長春東部。
異味淡了
景色美了
微風徐來,水波不興。
如今,到伊通河兩岸散步休憩已經成為了市民最普遍的休閑方式。作為城市的母親河,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又重新煥發光彩,為城市新增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家住濱河家園小區的李同學,每天晚上都會來到伊通河岸堤散步,作為土生土長的長春人,他親眼見證了伊通河治理給城市帶來的巨大變化。
李同學回憶說,以前伊通河污染嚴重,雜草叢生,垃圾隨處可見,河水異味也很大。現在則不同了,河水越來越清,異味越來越淡,河岸兩邊景色也越來越好。走在河邊,看著優美的景色,心情也隨之愉悅了。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環境的保護,伊通河作為城市的母親河,是城市生態水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她的綜合治理關乎到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也是城市規劃的一項重要舉措。
長春市一直致力于打造綠色森林宜居城市,而伊通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就是讓母親河成為綠色宜居城市的生態軸、風景線,經濟發展的動力源,城市生態環境治理的新典范,相信未來伊通河將會成為城市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標志性景觀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