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并購步入戰國時代: 2015年交易量額猛增
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需要全方位轉型,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充滿彷徨與迷惘,而環保行業這類新興領域則成為資金流向的熱土。從過去一年來環保行業并購數量和金額的猛增趨勢來看,該領域越來越有活力,更多的企業和資金正在邁入這一市場。無論是外來企業還是行業內企業,在并購潮之中都需要把握好方向,否則在新一輪的洗牌中有可能會出局。
2015年,環保產業最熱的詞莫過于“并購”。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環保公司并購案例約136起,涉及交易金額超400億元。而2014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88起和225億元。
和2014年相比,2015年環保并購市場更加火爆。環保企業更加有實力橫向收購國內同行,龍頭企業則看中海外同行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越來越多的非環保企業通過并購進軍這一“避風港”行業。
入場者眾,出局者亦增多。中信證券高級分析師王海旭認為,未來三至五年將是環保并購的驗證期,那些盲目入場、沒有技術和資本能力的企業將在“大洗牌”中出局。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則估計,未來兩三年一批新入場的外來企業將死掉。
2015年環保并購量額齊飛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2015年環保并購案例約120起,涉及交易金額超400億元。其中,10家公司涉及的11起并購金額超10億元,合計約147億元,占總交易金額三成。
去年最大的一筆交易由啟迪科技服務集團(以下簡稱“啟迪科服”)創下,這樁并購案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環境領域最大的一筆。4月10日,這家公司協同清華控股及旗下機構作為戰略投資人,收購啟迪桑德(000826.SZ)29.8%的股份,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
首創股份(600008.SH)是并購金額最多的上市公司。2015年5月,這家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首創(香港)有限公司(下稱“首創香港”)以2.93億美元(約合17.9億元)的價格收購BCGNZInvestmentHoldingLimited公司65%股權。同年6月,首創香港又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新加坡ECOIndustri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公司,交易總價款擬不超過24600萬新加坡元(約合11.3億元)。兩次大并購都是為了發展固廢處置業務。
從并購領域來看,水和固廢最受青睞,交易數量都超過了40起。環境監測也不落后,11起案例中,上風高科(000967.SZ)17億元收購宇星科技發展(深圳)有限公司創下了2015年非環保上市企業的最高并購記錄。
分析人士指出,2015年,隨著“新環保法”的正式實施,國家部委又下發了近20條環保政策,涵蓋了水、大氣、垃圾處理、環境監測、第三方環境治理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領域。這些利好政策無疑推動了環保行業的兼并重組。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傳統行業下滑,鋼鐵、機械等行業的大企業進入環保避風港,例如中聯重科(000157.SZ)6月花費4.3億元收購兩家環保公司,向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轉型。
“中國現在是中等收入國家,正在向高收入國家發展。”薛濤表示,這一時期,污染嚴重,環保產業成為重點發展對象,環保公司將在這幾年經歷高估值階段。而傳統行業的重污染產業需要升級轉型,其中一些“龐然大物”進軍環保產業,由此將引發更多的并購。
目前國家大力推行PPP項目,使得政府外包的環境治理額度大幅提高,產生了大量的采購需求。代替政府成為投資運營方的環保公司,擁有極強的采購能力后,可能會以控股或參股的方式并購小型技術公司,分享采購利潤。而體量不夠大的投資運營方,在離開政府的保護傘后,若不能迅速成長,就會被其他體量更大的公司兼并。
還有一些公司,所處行業與環保聯系比較密切,看中環保PPP的機會,通過并購的方式分享其中的利益。比如東方園林(002310.SZ)在2015年四季度砸下30億元收購5家環保公司,涉足水、固廢等領域。該公司聯席總裁陳幸福還表示,今明兩年內將拿出200億元并購,接著再投資100億元整合改造收購的公司,最終將東方園林打造為生態環保的全產業鏈公司。
外來“和尚”能念經嗎?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統計,至少有40家非環保公司通過并購進軍環保行業。這些企業有的體量龐大,有的來自日漸衰落的傳統行業,有的則來自和環保聯系緊密的“近親”行業。
去年1月20日,葛洲壩(600068.SH)宣布,4.725億元收購凱丹水務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75%的股權,以開拓水務環保新興業務,加快公司向新興業務轉型升級的步伐。
主業為風機制造的上風高科去年花費17億元收購宇星科技進軍環境監測,1億元收購深圳市綠色東方環保有限公司51%股權進軍垃圾焚燒發電。
在產能嚴重過剩的鋼鐵領域,南鋼股份(600282.SH)去年3月稱,擬投資5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江蘇金石節能環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4月,該子公司即以1445.9萬歐元(約合10293萬元)收購了Fidelidade公司子公司FIDII(HK)100%股權,投資新能源領域。杭鋼股份(600126.SH)也于3月以置換股權的方式納入三家環保公司。
園林企業轉型環保最積極,除了30億元收購5家環保公司的東方園林,還用4.42億元收購固廢企業四川深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普邦園林(002663.SZ)。
不過,這些企業能否成功運作環保資產還有待時間考驗。
“目前,外部公司進軍環保產業才剛剛開始,效果如何有待觀察。手握巨額資金并不能保證一定能處理好環保資產。”薛濤認為,“環保不是有錢就能玩的。現在PPP項目太需要資金了,巨無霸們可以拿到項目。但若是不能玩好環保,技術管理運營跟不上,環境治理效果不好,以后政府就不會再給項目。未來兩三年內,一批新進入的外來企業就會死掉。”
當然,有些公司處在和環保聯系緊密的行業,對環保行業較為熟悉,客戶重合度也高,有更大的可能性存活下來。
還有部分企業,比如石油化工,早就有環保業務,和真正的環保公司相比只是名字不同,也有很大的概率轉型為環保公司。
海外并購國際化道阻且長
相比于前幾年寥寥無幾的海外并購,2015年15起海外并購可謂是大增長,51億元的交易額也足夠龐大。不過,這些并購還是以技術引進為主。
4.7億元收購美國圣騎士公司80%股權、圣騎士房地產公司100%股權的天翔環境(300362.SZ)表示,將接收美國圣騎士公司擁有的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的全套先進技術。雪迪龍(002658.SZ)將利用收購的KoreTechnologyLimited研發適合中國市場的質譜儀產品。永清環保(300187.SZ)為發展土壤修復市場收購了美國IST公司51%的股權。
當然也有部分企業想憑借海外并購,搭上“一帶一路”順風車,拓展海外市場。首創股份總經理劉永政表示,收購前述新加坡公司是基于技術和戰略兩方面的考慮。技術方面,是看中了該公司擁有工業危廢、溶劑和重金屬等方面的技術,產業鏈較全;戰略方面,在“一帶一路”的市場開拓中,新加坡公司將是橋頭堡和戰略重地。
云南水務(06839.HK)以4.4億元收購了泰國PJTTECHNOLOGY公司,并表示未來將進入泰國垃圾處理行業。
薛濤認為,我國環保企業海外并購目前已經跨越了進口設備、技術的第一階段,處于從國外直接并購企業獲得技術和并購投資運營公司的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是像西門子、GE等公司一樣,憑借核心競爭力成為泛國際化公司,擁有技術研發、市場戰略和設備制造全鏈條業務。而我們國家的環保企業,即便和跨國投資運營公司相比,例如法國威立雅、蘇伊士,還有很大的差距。”他表示。
“十三五”進入并購考驗期
隨著“十三五”時期的到來,國家層面的環保工作進入新階段,環保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1月11日召開的2016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介紹,“十三五”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要“以改善大氣、水、土壤環境為重點,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長期觀察環保產業的史方標,是專注于全球清潔技術轉移和知識產權服務專業機構宇墨咨詢的咨詢總監。他曾撰文指出,“十三五”時期,海外并購、新興領域并購和國企混改下,環保并購市場將繼續多元并購主題。并購主流目的將從盤活資產越來越轉變為爭奪優質資產,優質標的高溢價仍將是常態。
薛濤認為,未來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高。在整個“十三五”時期,外來企業和環保企業“大吃小”的并購模式將持續。不過,隨著環保行業愈發成熟,外來企業進入環保行業的難度將逐漸增強。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大量國際并購將出現,且競爭越發激烈。大公司和下游小公司的并購合作還會突出,這是最長久的并購模式。
中信證券高級分析師王海旭則認為,未來三到五年,環保行業將是大洗牌階段,并購行為進入驗證期。并購的結果、未來市場格局、企業轉型成果都是未知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