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灣一年后將基本實現雨污分流 新建擴建19座污水處理廠
《深圳市治水提質工作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工作計劃”)對外發布,提出完善雨污分流、擴建污水廠、雨水再利用等策略和行動來減少污水排放,改善河流水質,用8年時間讓碧水和藍天共同成為深圳亮麗的城市名片。昨日,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在治水提質工作媒體座談會上對該“工作計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雨污分流最基本
重點區域率先落實雨污分流
“過去深圳對黑臭水體的整治過于倚重大截排為主,這是治標不治本。”市水務局局長王立新說。
大截排,即在河道兩側修建截污箱涵將排入河流的污水收集后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此舉基本可以確保旱季時的污水不直排入河,但暴雨期間的雨水、河沙會和污水一同涌入箱涵流入污水處理廠,造成污水總量遠遠超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影響污水的處理效益和出水效果,超出部分的污水只能排入河中。同時,雨污混流帶來的河沙還會損壞污水處理廠的設備。
備受市民關注的深圳灣污染問題,正是因為流域內部分片區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善以及未實行雨污分流導致生活污水直排入灣。王立新表示,雨污分流是最基本的工作。“雨污分流,正本清源”將作為十大治水策略之一,未來5年,市水務局將利用城市更新、道路改造等機會,優先在新建城區、城市更新項目、城中村、重點舊城區等區域嚴格落實雨污分流。其余區域逐漸推進,避免全面開挖。
在現有干管基礎上,深圳將按照片區來完善支管網和入戶管網的建設。原特區內市水務集團特許經營范圍內的排水管網由其投資建設。原特區外污水管網分成12大片區,統一由市政府投資、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組織實施,完善、新建雨、污水管網,保證污染點的污水能全部進入管網系統,最大程度提高管網的使用效益。
據了解,目前原特區內的雨污混流比例約為40%,原特區外約為70%,主要分布在茅洲河、觀瀾河、坪山河流域及前海片區。市水務局將以深圳河灣流域作為雨污分流工作的突破口,計劃用1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深圳河灣流域原特區內目前還有2783個小區未實施雨污分流,而龍崗布吉片區還需建設約260公里排水管網,由市水務集團、福田、羅湖、南山、龍崗區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新建擴建19座污水處理廠
將出水標準提高至一級A
雨污分流只是第一步。深圳河灣流域的水質要想得到進一步改善,還需要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據了解,福田污水處理廠今年3月份將建成運行,處理能力為40萬噸/日,屆時將減輕南山排海系統壓力,緩解深圳河灣的污水負荷。
污水處理廠的新建、擴建、提標改造工作,被列入“工作計劃”十大行動的第二項——凈水行動。其中提到,未來5年,深圳將投入152億元,結合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的需求,新建、擴建洪湖、壩光、沙井、松崗等19座污水處理廠。此外,還將對24座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讓出水標準達到一級A或地表水IV類。據了解,一級A是目前最高的排水排放標準。
不僅是污水處理,污泥深度脫水處理也將作為污水廠的處理環節,強化污水廠運營企業“泥水并重”處理的責任。河道污泥也是讓茅洲河、深圳灣等河灣的污染源之一,不完成底泥處理的河流仍會散發異味。
王立新介紹,目前對底泥的處理方式主要為清淤,清理之后進行脫水、去除重金屬、燒成灰做磚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處理,并考慮在重點區域用生物化學的方法來解決底泥黑臭的問題。
對于部分支流、景觀水塘等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或管網無法收集的污水,市水務局將采取集中加分散處理的方式,通過分散性一體化的可移動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目前,深圳灣、茅洲河沿岸已采用這種處理方式,收集處理直排污水。
加快河流綜合整治
建成區大部分黑臭水體2017年消除
從源頭抓起,無疑對整治河流污染起到治本作用。但根據《水十條》要求,目前布吉河、沙灣河、茅洲河、沙井河等水質較差的河流整治工作仍然急迫。
1月6日,深圳市治水提質指揮部辦公室將全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清單對外公布,清單顯示,全市共有黑臭水體133條,其中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的建成區共有36條黑臭水體,12條為輕度黑臭,24條重度黑臭。
據悉,上述36條黑臭水體為第一批治理的重點項目,其中大部分黑臭水體都將在2017年消除,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
清單中涉及深圳河灣流域的共有布吉河(羅湖段)等6條黑臭水體。王立新坦言,深圳灣治理最艱難的深圳河、布吉河、沙灣河的部分河段。其中布吉河和沙灣河為深圳河支流,深圳河最終流入深圳灣,它們的水質都與深圳灣息息相關。
“工作計劃”中提到,市水務局將對流域范圍內涉水工程系統規劃,在河道綜合整治的基礎上,結合片區排水管網建設和城市垃圾等面源污染控制,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補水等措施來改善水質。除此之外,還將嚴控新增黑臭水體,重點區域項目及重大民生工程將同步落實排水管網配套建設,重大更新項目需具備排水條件才能進入城市更新計劃。
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水安全也是治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水務局將通過“寧水”行動和“柔水”行動,新建排水泵站、排水隧洞、雨水調蓄等設施,實現雨水的收集利用,消除內澇災害。此外,還將對影響河道行洪能力的違章建筑進行清拆,緩解防洪壓力。
治理和管控并行,“工作計劃”中的“十大行動”和“十大策略”都緊扣水安全、水污染等5個層次。“我們的技術、路線都是很清晰的。”王立新胸有成竹地說。
治水目標
一年初見成效:完成深圳灣沿灣排污口整治,深圳河灣水質感觀明顯改善,茅洲河中上游段部分水質指標基本達到V類。消除中心城區主要內澇點,健全治水機制,治水提質攻堅戰全面鋪開。
深圳河灣流域:完成沿灣排污口整治,漏排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建設污水管網28.2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1萬噸/日(其中應急處理能力11萬噸/日)。
茅洲河流域中上游段:部分水質指標基本達V類,建設污水管網48.2公里。
三年消除黑澇:全市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2立方米;58座飲用水源水庫水質達標率達100%;主要建成區消除黑臭水體,深圳灣、前海水質明顯改善,深圳河、茅洲河重點河段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V類,觀瀾河、龍崗河、坪山河重點河段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Ⅳ類;基本消除城市內澇風險。
深圳河灣流域:重點河段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V類,建設污水管網78公里,整治河道6.9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7萬噸/日,提升污水處理標準38萬噸/日。
茅洲河流域:重點河段主要水質指標基本達V類,建設污水管網399.8公里,整治河道136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日,提升污水處理標準15萬噸/日。
五年全面達標: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茅洲河、深圳河、觀瀾河等跨市跨界河流水質指標達到考核要求,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全面達到城市防洪排澇設防標準。
深圳河灣流域:深圳河達地表水V類,深圳灣近岸海域達四類海水。建設污水管網310.6公里,整治河道2.8公里,提升污水處理標準60萬噸/日。
茅洲河流域:達地表水V類。建設污水管網621.0公里,整治河道34.4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5萬噸/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