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藍”是怎樣“煉成”的
2012年以來,蘭州市從頂層設計、科學治污、落地實施抓起,把大氣污染治理推向一個新階段。圖為蘭州市民在藍天白云下放風箏,盡享春日暖陽。本報記者李琛奇攝
長期以來,大氣污染是蘭州人民的一個重大“心肺之患”,也是外界認識蘭州的一張“負名片”。
但從2012年以來的短短幾年時間,蘭州市退出了全國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闖出了一條重污染城市的治霾新路子。2014年8月,環保部在蘭州市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座談會,介紹推廣“蘭州經驗”。在2015年的巴黎世界氣候大會上,蘭州獲得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秘書處等機構聯合頒發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蘭州藍”正逐漸成為一個讓所有蘭州人引以為傲的新名詞。“蘭州藍”是怎樣“煉成”的?
蘭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袁占亭說,“造成蘭州大氣污染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不合理的產業和能源結構”。此外,“兩山夾一河”的特殊地理地貌極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脆弱的生態環境和快速增長的機動車數量也是影響蘭州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礎上,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個改變”的判斷:改變大氣污染不可治的悲觀情緒、改變只有方案沒有落實的消極作風、改變只有布置無人問效的工作格局。自此,蘭州市全面打響了大氣污染治理整體戰攻堅戰。
省市聯動科學治理
“我們治理大氣污染的策略在于上下結合、省市聯動,走了一條科學治污的路子。”袁占亭介紹說,2012年以來,蘭州市從頂層設計、科學治污、落地實施抓起,把大氣污染治理推向一個新階段。
在省級層面,甘肅省委專門成立以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為組長的蘭州大氣污染治理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蘭州大氣污染防治的決定》。省委書記王三運明確要求蘭州市“要把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打一場大氣污染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
為提高大氣污染治理的科學性,蘭州市制定了“1+5”的綜合治理規劃:一個總體實施意見和工業、燃煤、機動車尾氣、二次揚塵和生態增容減污等5個專項治理方案。在“1+5”規劃框架中,蘭州確定了環境立法、工業減排、燃煤減量等八大治污工程,凝練實施了916個項目,通過項目推進治污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蘭州從造成大氣污染的成因出發,重點采取了減排、壓煤、除塵、控車、增容的綜合措施。
減排方面,對老城區工業污染源采取“改、停、關、搬”的措施,先后引導投入10億元,對全市火電、化工、鋼鐵、水泥、磚瓦等高排放行業的210家企業全部進行深度治理,城區三大電廠污染物排放量同比下降了60%以上。在污染最嚴重的冬季采暖期,對高排放工業企業實行停產減排,2014年至2015年“冬防”期間,對194家磚瓦、鑄造等企業實行了停產減排措施。對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企業進行關閉淘汰,其中2014年關閉淘汰7家企業的20條(臺、套)落后生產線,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同時,啟動實施78戶企業向蘭州新區搬遷改造,促進了產業布局和城市結構的調整優化。
壓煤是指從“治、管、控”入手減煤量、控煤質,調整城市能源結構。三年多來,蘭州共改造主城區燃煤鍋爐1901臺,削減二氧化碳479萬噸,使城市用煤量從80%下降到60%。在冬季采暖期,蘭州對全市重點用煤企業實行24小時駐廠監察,減少工業動力用煤135萬噸。蘭州整合規范2家煤炭專營市場和171家二級營銷網點,統一配送居民用煤,對低收入家庭給予優質燃煤補貼,同時還對運煤車輛和劣質煤實行24小時卡口管控,確保居民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煤炭產品。
除塵方面,蘭州對市區工程建設要求施工現場圍擋、工地物料堆放覆蓋、施工現場路面硬化、駛出工地車輛沖洗、拆遷工地濕法作業、渣土運輸車輛密閉等。派出執法隊員、環保員、網格員、施工管理員對全市281個重點揚塵工地實行監督。對主次干道實行地毯式吸塵、人機結合清洗、機械化洗掃、精細化保潔、調度灑水“五位一體”控塵除塵措施,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由過去的30%提高到現在的87%。2015年,蘭州市因沙塵造成污染的超標天數減少了8天。
針對城市道路飽和度高、尾氣污染重的現狀,蘭州市強力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啟動了新能源汽車推廣示范工作,并實施了機動車常年尾號限行和錯時上下班,城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日均濃度下降22.73%和9.53%。同時,蘭州市提前兩年推行國五油品,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市區公交車和出租車全部實施“油改氣”,雙燃料汽車占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的12.9%。
蘭州市把生態增容減污作為一項治本之策,堅持一手治“污”、一手播“綠”,對整個市域進行封山育林,推進黃河風情線、主題公園、小游園、小廣場建設以及黃河萬畝生態濕地修復和城市生態水系開發,新增和改造公共綠地4450畝。
鐵腕治污創新機制
“鐵腕治污”是蘭州大氣治污的重要“標簽”。
2013年以來,蘭州市已累計對150名治污不力的干部進行了問責;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共對152家違法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處罰金額722萬元;2015年對包括央企、省企在內的54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媒體公開曝光和處罰。
數字背后,是蘭州市探索出的一系列創新模式。在管理創新方面,蘭州市全面推行了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實行市、區、街道三級領導包抓,建立了網格長、網格員、巡查員、監督員“一長三員”制度,實現城市管理網格全覆蓋、巡查全天候、調度數字化和應用多元化。
在執法創新方面,蘭州市先后修訂和制定了《蘭州市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蘭州市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責任暫行規定》、《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示范區管理規定》等6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初步形成常態化治污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同時,全面公開企業排污狀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等環境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倒逼企業履行環保責任。成立了西北首家、全國第二家公安環保分局,形成了行政執法和司法的無縫對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在環保部的指導下,蘭州市探索建立了排污權交易制度等機制創新模式,開展了插卡排污、燃煤電廠超低排放試點工作,全面實施了重污染企業“出城入園”搬遷工程,積極推進政府購買第三方環境服務工作。2015年,蘭州市還開展了全國首家國家環境審計試點工作。
在全面完成市區供熱燃煤鍋爐“煤改氣”和并網的基礎上,蘭州市推廣燃氣熱水鍋爐余熱深度利用等節能環保新技術,年減少燃氣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10%以上;開展綜合執法,采取航拍取證、駐區包抓、駐廠執法、流動監測等監管新舉措,將各類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降至最低。
曾長期在企業工作的虞海燕對涉及效益和競爭等問題格外關注。因此,在治污過程中,他對兩件事比較重視。虞海燕說,一是比較注重選用能干事的人。二是注重抓落實,“越往基層越要重視落實”。
為此,蘭州市在治污工作中突出強化督查問效,開展績效創新,將大氣污染治理作為檢驗工作作風的主戰場和培養干部的廣闊舞臺。同時,蘭州每年拿出4000萬元用于獎勵基層干部職工。通過嚴肅的效能問責,為全市樹立了一道干事創業的“風景線”,促進了各行各業工作作風和效能的轉變。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說,“蘭州治污是用決心、行動和效果說話,而決心源于民意,行動勝于綱領,力量來自群眾。”
民生受益后勁更足
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三年多來,改變的不僅僅是空氣質量,還收獲了群眾直接受益、發展明顯提速、作風不斷轉變、民心得到凝聚的多重效應。
數據顯示,2015年,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城區達標天數252天,同比增加5天,比2013年增加59天,達標率為69.04%;全年重度以上污染天氣3天,同比減少4天,比2013年減少14天,且均為外來沙塵天氣所致,全年無人為因素導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氣發生。同時,2015年,蘭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別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顯著。
在蘭州,廣大市民既是治污工作的參與者,也是治污成果的受益者。據衛生疾控部門統計,2013年至2014年冬季采暖期,蘭州市居民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病例比上年下降27.33%;2014年至2015年冬季供暖期同比再次下降18.2%。
“許多市民由過去出去‘躲污染’,到現在邀請朋友‘游蘭州’”。虞海燕說,嚴格治污并沒有影響蘭州經濟發展,“2015年,蘭州全市經濟總量達到2082億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多,但空氣質量新標準達標天數是252天,空氣質量顯著提高”。
虞海燕介紹說,在大規模開展空氣治污的幾年時間里,蘭州的經濟也實現了快速發展,2013年GDP增速是13.4%,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第4位;2014年GDP增速是10.4%,排第5位;2015年GDP增長8.5%,分別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增速0.5和1.5個百分點,“這些都說明,治污并沒有影響蘭州經濟發展,反而發展速度加快了”。
蘭州對藍天的追求并沒有止步。前不久,蘭州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指揮部發布公告,向社會征集大氣污染防治的好點子、好辦法:“如果您對涉及蘭州地區大氣污染的工農業生產、城市建設、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各個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強的合理化辦法或想法,那么就請你秀出你的‘點子’,為蘭州的天空添一抹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