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人需更努力 天也別添亂
入秋以來,京津冀等部分地區多次出現霧霾天氣,專家提醒公眾要增強環境健康意識,霧霾天要注意做好防護。中國日報圖片網供圖
◆本報記者李軍
自9月中旬以來,京津冀等地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對于即將到來的采暖季空氣質量到底會怎么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出現重污染天氣風險高。2017年1月~2月,隨著大氣環流調整后,冷空氣可能增強,擴散條件好轉,霾日數或接近近10年同期。
專家表示,霧霾成因既與污染物排放源強度和分布有關,也與不利氣象條件等有關,受諸多因素影響。應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最根本的在于抓好污染減排,保護公眾健康。
研究預測,今冬出現重污染天氣的風險偏高,明年初預計霾日數與往年持平
從今年5月開始,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及國內其他的一些研究機構就開始對今年秋冬空氣污染形勢進行了分析,由于今年和1998年都是受厄爾尼諾影響較大的年份,因此不少人都會拿今年的氣象條件和1998年比較。
北京氣象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根據氣象部門會商結論,今年10月中下旬到12月,北京、天津、河北地區冷空氣活動仍較弱,氣溫偏高,濕度較大,氣象條件整體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霾日或比近10年同期偏多。預計12月底到明年1月,大氣環流調整后,冷空氣可能增強,空氣擴散條件將會好轉。
這與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張碧輝給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張碧輝告訴記者,從氣象條件來看,預計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出現重污染天氣風險高;2017年1月~2月霾日數或接近近10年同期。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此前就表示,據初步評估,今年冬天出現不利天氣條件的可能較大,但不太可能達到1998年的程度。
他表示,根據預測,今年冬天,首先是偏南風可能較常年偏多,濕度大,容易產生污染;其次是受拉尼娜影響,地面溫度低,而空中副熱帶高壓比以前增強,兩者“配搭”發生逆溫可能性較大;三是預計靜穩天氣多,今冬華北地區不能排除會發生持續多日的靜穩天氣。受如此氣象條件制約,今年秋冬季的空氣污染形勢不容樂觀,需要提前做好打算。
污染物排放未明顯增加的前提下,霧霾多發與不利氣象條件等直接相關
入秋以來,北京等地多次發布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京津冀地區霾天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偏多。不少網友疑惑:近期京津冀等地霧霾天氣為何頻發?對此,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劉樹華向記者表示,秋冬季節本來就霧霾多發。
他解釋說,霧霾天氣的成因有幾大因素,即污染源、大氣條件(大氣穩定度、擴散能力、溫濕風要素)、天氣氣候條件(天氣系統、局地氣候影響)、地理環境及地形作用。氣候對局地霧霾天氣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如秋冬季北京地區近地層輻射降溫容易產生輻射逆溫,上層大氣邊界層中氣溫較高易形成上層逆溫層,大氣穩定,擴散能力弱,容易形成污染物在區域大氣中聚集,導致霧霾天氣的形成。
據氣象專家介紹,京津冀地區霧霾天氣多發,既與污染物排放源強度和分布有關,也與不利的氣象條件等有關。其中,氣象因素包括:冷空氣強度弱,小風日數多,污染物水平擴散能力差;大氣層結穩定,混合層頂高度低,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擴散;空氣濕度大,污染物吸濕性增長和化學反應更加明顯,導致PM2.5驟升。
張碧輝表示,現階段霧霾天氣主要是由氣象條件變化導致的。在秋冬季節,采暖期燃煤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之一,不過,目前華北地區還未開始供暖,在污染源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氣象條件的變化是導致霧霾發生的主要原因。
同樣,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車慧正也認為,在當前污染排放沒有明顯增加的前提下,出現重霧霾天氣,與氣象因素有直接關系。
秋冬季逆溫層維持時間更長且更穩定,靜穩天氣是霧霾天氣滋生的“溫床”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委員會委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教授朱彬指出,總體看,冬季大面積發生霧霾的天氣特征一般是冬季風弱、冷空氣不活躍、高壓和均壓場控制、大氣穩定度高、逆溫、溫度偏高和靜/小風等,但各地還有自己的特征,如京津冀偏南風、長三角東風弱等。
無疑,污染排放是霧霾發生的根本原因,而逆溫層造成的大氣層結穩定、風力小、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導致污染物不斷累積則是霾形成的外部條件。水汽含量高和紫外線強烈也是觸發由二次氣溶膠組成的霾生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所謂逆溫,專家解釋說,是指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現象。發生逆溫的大氣層叫逆溫層,厚度可從幾十米到幾百米。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導致近地層大氣穩定,不容易上下翻滾而形成對流,出現靜穩天氣,這樣就會使低層特別是近地面層空氣中的污染物在低層堆積,增加大氣低層和近地面層污染程度。
靜穩天氣是產生霧和霾天氣的必要不充分條件。那么,為何秋冬季節經常產生靜穩天氣?專家解釋,夏季對流天氣經常發生,大氣在垂直方向上產生劇烈運動,不利于逆溫層的形成。但在秋冬季節,對流天氣較少。
以北京地區為例,秋冬季節降水較少,意味著經常會出現夜間晴空。沒有了云層的覆蓋,夜間地表輻射降溫明顯,近地層氣溫也隨之降低,這就形成了下層空氣溫度低于上層空氣溫度的狀態。溫度越低大氣密度越大,較重的空氣在下層,較輕的空氣在上層,就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大氣結構。
據張碧輝介紹,9月1日以來,大氣靜穩程度較去年同期的確有所增強,相應地,大氣擴散條件較去年同期偏差。
“相對于夏季,秋冬季逆溫層維持時間更長且更穩定,靜穩天氣是霧和霾滋生的‘溫床’。”張碧輝說,加上秋冬季夜間輻射降溫,相對濕度變大,會造成污染物吸濕增長,加速污染物的二次轉化,加重空氣污染程度。
氣候預測受多因子影響,不確定性大。污染排放是霧霾發生內因,減排工作不能放松
朱彬同時也表示,相較于天氣預報,短期氣候預測結果的不確定性更大。另外,中國幅員遼闊,地區氣候差異較大,今年秋冬的氣候是否有利于形成空氣污染也不能一概而論。
10月1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稱,目前有弱拉尼娜發生的可能性為50%~60%,并將持續到2017年第一季度。這一結論基于全球主要氣候中心的氣候模式得出,其中一半預測2016年第四季度會發生弱拉尼娜事件,一半認為會發生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
朱彬向記者表示,科學家以往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我國秋冬季偏冷的概率較大。這就意味著今年秋冬季冷空氣可能較往年活動頻繁的概率較大,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大氣擴散條件將較好,不容易發生嚴重的空氣污染。
但朱彬也指出,不排除今年秋冬和明年初的某個時期冷空氣活動較弱,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易形成空氣污染,這是一個概率判斷問題。
無獨有偶,發表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2016年夏季至2017年春季全國氣候趨勢展望的預測文章稱,2016年/2017年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正常略偏低,南方地區降水正常略偏多,北方地區霧霾天數正常略偏少。
對于這一預測結論,研究人員向記者表示,這一結論只是基于當時的資料分析得出的,隨著數據更新,對預測結果將會修正,不久將會發布。文章最后也稱,預測多考慮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對其他影響因子考慮較少。實際上,影響我國氣候的因子還包括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的海溫、青藏高原積雪及大氣內部動力過程。研究者將密切關注最新的海洋、大氣監測結果,對預測結果進行訂正。
采訪中,朱彬強調,污染排放是霧霾發生的內因。因此,我國正在全面實施的污染減排措施非常必要。他說,如果今冬冷空氣活躍,煤電和采暖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增加,即污染物排放總量可能增加,減排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
□權威聲音
氣候變化對大氣污染影響不容忽視
專家建議將霾污染與氣候變化結合,找到更科學治霾依據
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專家發現,研究霧霾也需要從宏觀層面考慮大的氣候背景,特別是氣候變化情況。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王會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從氣象分析中可以看出,霾日數的變化并沒有隨能源消費量的增加而簡單地增加。
王會軍分析了1961年~2012年間我國霾的發生情況,發現氣候變化對大氣污染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數據顯示,霾的年代際變化與東亞冬季風有密切關系,1961年~1985年,東亞冬季風偏強;而1986年~2010年,東亞冬季風明顯偏弱。所以,霾日數在這后段就相對偏多于前段時間。
王會軍解釋說,東亞冬季風偏弱的情況下,地表風速降低,冷空氣活動減弱,濕度減少,這樣就越有利于霾的形成。此外,副熱帶西太平洋的海表面溫度異常通過影響東亞冬季風變化,同樣可能影響華北地區霾的發生。
研究還發現,我國東部地區冬季霾發生日數與北極秋季海冰變化有著顯著關系,北極秋季海冰的減少能夠加劇我國東部地區霾發生。這主要是因為,北極海冰減少后,太陽的反射率低,冰面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后,會加速融化的節奏。而北極一旦變暖,整個北半球的氣候都會發生變化,冷空氣活動路徑偏北,我國東部冷空氣活動變弱,這就導致大氣靜穩,擴散條件變差。同時,北極秋季海冰減少,華北地區冬季的霾也容易高發。
對于王會軍團隊的研究,中科院院士呂達仁表示,霾的產生是污染排放與氣象因素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將霾的問題與氣候過程結合,能夠給出更科學的解釋。
□最新研究
厄爾尼諾對不同區域霾污染影響復雜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鐵學熙日前聯合長三角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研究了2015年超強厄爾尼諾氣候事件對我國東部地區霾污染的影響,解釋了厄爾尼諾對不同區域霾污染的復雜影響。
研究發現,2015年冬季強厄爾尼諾事件改變了我國的大氣環流。在華南地區,東亞大槽的減弱增強了來自孟加拉灣和南海的水汽輸送,中雨及以上強度的降水增加了15%~20%,由于雨水的沖刷使得這一地區的霾污染有所減緩。然而,在華北平原,大陸高壓的減弱使得影響北京的偏南風顯著增多,導致區域輸送明顯增加。由于燕山、太行山的阻擋,增加了北京及周邊地區的氣溶膠累積,導致PM2.5質量濃度偏高約80微克/立方米~100微克/立方米,從而加重了北京和周邊地區的霾污染。
研究建議,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需要特別關注不利氣候事件尤其是厄爾尼諾事件的變化趨勢及其對我國空氣質量的影響,科學開展大氣污染事件的預警和治理工作。
■健康提示
霧霾存在四大健康危害
針對近期頻發的霧霾天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近日也發布了健康提示,詳細解讀了霧霾的健康危害,并提醒公眾及時做好健康防護措施。
影響呼吸系統。由于霧霾的組成復雜,其中的各種灰塵和小顆粒都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造成傷害,長久下來就會影響呼吸道和肺部。對于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來說,更是會加重病情。
影響心血管系統。含有大量小顆粒的霧霾,長期呼吸后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疾病影響頗大。引發各種并發癥,如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
影響心情。由于霧霾氣壓較低,會讓人的心情變差,心情極度煩躁。從而導致各種情緒病復發,心理壓力大的人需要注意。
加快傳染病傳播。由于霧霾厚重,減弱了近地面的紫外線反射,導致細菌繁衍變快。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