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協定》,從承諾走向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剛剛過去3天,摩洛哥古城馬拉喀什11月7日就迎來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二次締約方大會(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召開。會議將持續到18日。
未來國際社會如何一道通過具體行動落實《巴黎協定》的承諾,成為會議的焦點。作為《巴黎協定》的倡導者、維護者和堅定實施者,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貢獻贏得廣泛認可。
來自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萬名相關人士參加了此次大會。本次會議期間還將舉行《京都議定書》第十二次締約方大會和《巴黎協定》第一次締約方大會。
落實行動進行時
在6日舉行的大會新聞發布會上,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薩拉赫丁·邁祖阿爾表示,《巴黎協定》正式生效表明真正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行動正在進行。
如何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各項內容,提出明確規劃安排;如何督促各國落實2020年之前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特別是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每年1000億美元資金的承諾;各國如何落實“國家自主貢獻”行動等問題,是會議關注的主要內容。
綠色和平全球氣候政策負責人凱撒·科斯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次氣候變化大會的重要意義在于將《巴黎協定》的承諾轉化為行動,一份協議并非達成就萬事大吉,關鍵是需要有規則、有細節地去一步步實施與落實。因此,各國政府必須集中精力制定一份在未來兩年中實現《巴黎協定》承諾的具體計劃。同時,代表們還應該開始為在2018年評審各國氣候目標的執行情況和力度做好準備。發達國家還應加大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困和脆弱群體的支持力度。
“RedPro”可再生能源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執行官勞尼斯·奇波里迪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氣候變化巴黎大會相比,本屆氣候變化大會的意義不容忽視,“巴黎大會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描繪了藍圖,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憑借‘行動’在人類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國作用受贊揚
據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介紹,中國政府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的談判進程,為推動達成具有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通過建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十二五”以來中國政府累計投入了5.8億元人民幣,為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非洲國家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實物和設備的援助,對其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政策規劃、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并啟動在發展中國家開展10個低碳示范區、100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以及培訓1000名應對氣候變化的專家和官員。
科特迪瓦農業與農村發展部部長馬馬杜·桑加福瓦·庫利巴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包括中國支持非洲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等內容,“中國是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非常滿意并愿意繼續加強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對媒體表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在全球環境治理中將發揮領導作用。他認為中國采用綠色技術減緩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同時促進綠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模式值得其他國家借鑒。
未來挑戰猶嚴峻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巴黎協定》所獲支持之多,生效速度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顯示出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決心與努力。不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和減排資金援助等方面因素影響,未來全球氣候變化控制仍將面臨挑戰。
日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6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即使《巴黎協定》得到充分落實,預計各國將排放540億噸至560億噸二氧化碳。這一數量遠遠高于在本世紀把全球溫度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所需的420億噸。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仍將上升2.9攝氏度至3.4攝氏度。勞尼斯·奇波里迪斯認為,雖然《巴黎協定》已經生效,但是未來控制全球氣候變暖仍將面臨嚴峻挑戰,各國政府有必要采取緊急措施,進一步減少排放,將氣候變化的危害降到最低。
全球經濟與氣候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向無碳和低碳經濟轉型極為昂貴,需要90萬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可再生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具體援助,特別是如何進一步增加綠色資金的融資問題是擺在全球氣候治理參與方的一項重要挑戰。雖然目前“團結合作”成為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基調,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前行動力度、資金支持等問題上的傳統摩擦依然尚未解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行動仍需再接再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