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亦莊、門城三座水廠即將開工
近日,南水進京整整兩周年。記者從“江水進京兩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來北京已累計收水19.4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從100立方米增至150立方米,北京市水資源緊缺形勢得以緩解。未來,北京市還將沿六環路修建第二條地下輸水環路,屆時各水廠管網通連,基本上北京所有人都將能夠喝到南水。
三座水廠即將開工迎接南水
據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孫國升介紹,兩年來,共計19.4億立方米南水進京,其中2015—2016年度接納來水11.04億立方米,超過了規劃分配水量10.5億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南水北調工程5年達效的目標。同時,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類以上,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本市水資源緊缺形勢得到緩解。“以前,北京多年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00立方米左右,通水兩年來,人均水資源量已經增加到約150立方米,比原來增加了50%。”
孫國升表示,目前,本市接納南水北調來水的水廠共七座,分別是郭公莊水廠、第三水廠、第九水廠、田村山凈水廠、309水廠、門頭溝城子水廠、長辛店水廠,總規模超過300萬立方米。供水范圍現已基本覆蓋中心城區、豐臺河西地區及大興、門頭溝等新城,昌平、通州部分地區居民也能喝上南水,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100萬。
此外,通州水廠、第十水廠基本具備供水條件,良鄉、黃村兩座水廠正在緊張建設中。同時,為了能達到14億—17億立方米的接南水能力,石景山、亦莊、門城三座水廠也即將開工。“這些水廠一旦建成,城鄉供水不平衡的格局將得到極大改善。”
地下水壓采約2.5億立方米
一直以來,北京長期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來保障用水需求,地下水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近年來平原區地下水位年均下降約1.0米。而南水來了之后,地下水下降趨勢得到緩解。孫國升指出,對于進京的19.4億立方米的江水,本市按照“喝、存、補”的用水原則,其中13.2億立方米用于自來水廠供水,2.8億立方米存入大中型水庫,3.4億立方米用于回補地下水和中心城區河湖環境。正是這些“存”、“補”,使得本市有能力逐步關停自備井、壓采地下水。南水進京兩年來,共計壓采地下水約2.5億立方米。
數據顯示,2015年年底平原區地下水埋深與2014年年末基本持平,僅下降0.09米,2016年11月平原區地下水埋深比2015年同期回升0.42米。另外,本市還開展了向潮白河水源地的試驗補水,回補范圍達24平方公里,回補區域地下水位最小回升5.42米,最大回升13.98米,平均回升7.5米,效果顯著。
第二條輸水線2020年后開工
據了解,目前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已基本沿西四環以及東、南、北五環建成了一條輸水環路,并建設了向城市東部、西部輸水的支線工程以及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形成了本市“地表水、地下水、外調水”三水聯調、環向輸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下一步,我們還將沿六環路,在地下織起第二條輸水線。”據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何鳳慈介紹,第二條輸水線將沿六環新建河西干線、南干渠二期、東干渠二期,在東側與京密引水渠相接。同時,在兩條輸水環路之間,有通州支線、大興支線、東水西調工程等支線縱橫連接。“地下六環”的設計輸水量可達每年17億至22億立方米,并同步建設配套水廠。完工后主要為郊區送水,解決郊區水廠落后、長期超采地下水的問題。預計2020年之后開工,2030年完工。屆時,本市將形成“雙環供水,相互調配”的城鄉供水安全保障格局,為中心城區人口、非首都功能疏解到遠郊區域提供資源條件。“這樣,基本上北京的人口就都能喝上南水了。”何鳳慈說。
本市將再建東西北等水源通道
目前,南水通過南水北調一線工程從城南的惠南莊泵站進京為北京供水。在昨日的發布會上,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本市還將從東、西、北方向各打造一條水源通道,形成全方位供水格局。
據介紹,西線將從山西萬家寨引黃河水到官廳水庫,明年開始動工,年輸水量可達1.1億立方米;東線將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北延,從江蘇經天津引水入北京,年輸水量可達8億至10億立方米;而北側還將在張家口承德地區建設水源涵養區,為官廳水庫和密云水庫涵養水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