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化工行業違法排污突出 有企業環保投數億求生
據了解,2015年,江蘇省規模以上化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居全國第二,但由于整體創新不強,特別是一些化工園區歷史欠賬較多,江蘇化工行業總體形勢不容樂觀。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加大沿江化工企業的整治力度,加快推進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努力實現化工企業綠色發展。
治理迫在眉睫
江蘇省環保廳近期公布的環境違法案件中,與化工行業有關的比例不小,問題涉及廢氣偷排、危廢亂放和污水超標處理等諸多問題。“白天氣味還能忍受,入夜后最難熬。”家住某沿湖化工園區邊的一位農民講述他的經歷,如果不關窗,夜間睡著了會被嗆醒。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江蘇時曾發現,江蘇省的6300余家各類化工生產企業中,入園率僅30%左右,有的地區入園率甚至只有約10%。連云港市灌云縣臨港產業區、灌南縣化工產業園區企業違法排污問題突出,七圩閘和大咀大溝化學需氧量分別超過地表水Ⅳ類標準約50倍和8倍。
除了違法排污,化工行業的安全風險也不容小覷。江蘇省環保廳數據顯示,長江沿線分布著700多家化工企業,110多個化工碼頭。“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環保廳共接報389起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其中沿江8市占75%,平均每7天就有一起。
半月談記者調查了解到,建設化工園區的本意是讓產品環環相扣,把原料“吃干榨盡”,組成完整循環產業鏈,但一些化工園區只能稱作是化工企業集中區,產品無法循環;由于前期規劃不力,一些企業依然建在人口比較密集的生態敏感區……
一些化工園區的負責人反映,部分化工產品同質化低端化、產業布局不合理、安全環保問題突出,少數企業更是因無力升級改造落后工藝設備,屢屢被罰被查,漸成僵尸企業。業內人士表示,江蘇化工企業走出困境可謂任重道遠,卻又迫在眉睫。
向化工污染宣戰
“十二五”以來,江蘇累計關停化工企業7000多家,其中沿江化工企業是整治重點。位于張家港的東沙化工園區距長江4公里左右,由于園區企業總體層次較低,地方政府早前就決定予以整體關閉。記者近日走訪時了解到,該園區目前已關停化工企業17家,預計到2017年底全部關停。
“盡管企業現在不生產了,但仍有化工廢水和固廢需按環保規范進行二次處理。”東沙化工園區內的金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顧岳良說。在規整化工園區時,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開展“一廠一策”廢氣整治工作,每年減少有機廢氣排放785噸。為化解危廢帶來的環境影響,張家港揚子江國際化工園區提供了7類處置設施和工藝。“化工種類繁多,治理起來必須‘量體裁衣’,才能事半功倍。”張家港揚子江國際化工園區管委會主任萬資平說。化工產業走出發展困局,需要系統的制度安排,既要謀求重點突破,也要加強整體設計。2016年12月,江蘇決定在全省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簡稱“263”專項行動),以此調整江蘇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化型”產業結構,從源頭上為生態環境減負。
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楊勇介紹,江蘇計劃通過“關閉一批、搬遷一批、入園一批、提升一批”四舉措,加快推進化工行業結構調整。
在減少化工企業數量的基礎上,江蘇各地科學規劃化工園區定位,掛大靠強,培大育強,招大引強,實現化工企業綠色發展。
“企業雖關停了,但會將現有工藝和技術‘掛’到蘇州市的企業上,依靠綠色的現代化生產線保持品牌市場地位。”蘇州特種化學品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鄭興中說,掛大靠強,既騰出了發展空間,也實打實地產生了經濟效益。
加強有效供給保護大生態
除出臺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實施意見外,江蘇還建立“263”專項行動督察考核、責任追究等制度,對各地各部門推進落實情況進行重點督察,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固廢并非都是“廢”。位于張家港揚子江國際化工園區內的陶氏化學公司,有一套大型的自動化三廢處理系統。記者在調查時了解到,陶氏公司與其旁邊的瓦克公司產生的三廢互為對方產品的原材料,實現了有效循環利用,節本增效。無獨有偶,位于鹽城市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的吉華化工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染料生產。為打造智能化綠色企業,當地政府提供土地、管廊、橋架等資源設備,支持該公司與南京大學合作探索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方案,將本應排放的廢水變成了資源。
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花了6年時間,投資6億元建成了國內首條全自動連續化、綠色工藝的H酸生產線,每噸H酸產生的廢水量僅為6噸至7噸。”吉華化工董事長陳小勇說。
我國碳纖維技術長期被西方國家壟斷。中簡科技公司進駐常州高新區后,在高新區的支持下,通過資金獎勵和保姆式服務,目前該公司已掌握了生產核心設備的關鍵技術,相關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
“培大育強”有利于本地企業鳳凰涅槃,“招大引強”則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常州高新區濱江經濟開發區明確化工產業定位,引入了德國朗盛、荷蘭阿克蘇諾貝爾等一批高性能、高品質化工企業。“先進企業有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其他企業可以學習它們的經驗做法,結合自身進行改造升級。”常州市高新區春江鎮副鎮長孫國棟說。
“還債”治污是標,綠色發展才是本。“我們園區有一個企業,環保總投入2.8億元,當年看或許不劃算,但如今同行大多面臨停產整頓,他們的產品卻價格飆升,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孫國棟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