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緣何能成環境質量“優等生”?
南平市作為福建省的生態屏障,去年境內3條主要水系水質狀況為優,水域功能達標率為100%,I~Ⅲ類水質比例為100%;全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98.5%,空氣環境質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森林覆蓋率達77.35%,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在全省前列。
優良的生態環境,源于南平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圍繞創建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目標,持之以恒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
規劃
引領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南平歷屆黨委政府秉持的理念,南平堅持綠色發展戰略,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南平市重點培育現代綠色農業、旅游、健康養生、生物制品、數字信息、先進制造等六大產業,逐個產業研究編制發展規劃。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招商引資底線,嚴把新上項目準入關,嚴控礦產資源開發,近年來沒有新批一個礦產開發項目。
著力打造綠色城鄉。南平市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市建成投產污水處理廠12座,排水管道總長1018.15公里,污水處理率達88.74%,實現所有縣市都有污水處理廠;50個鄉鎮基本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南平市計劃在2020年前完成所有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投產垃圾無害化填埋場7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39%,實現各縣(市、區)都有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
著力保護綠色生態。南平市主動融入全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制定出臺行動方案,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等試點任務。截至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生態縣4個,省級生態縣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4個,占鄉鎮數34%;省級生態鄉鎮(街道)80個,占鄉鎮數62%;省級生態村535個,占村數33%。
綜合
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役
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綜合整治,是解決突岀環境問題、不斷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手段。
南平積極打造“清凈水域”。近年來,實施水污染防治項目146個,對境內閩江、建溪、富屯溪流域工業污染源、農業面源、生態植被破壞和水體養殖污染進行全面整治;持續開展水源地環境整治。加強小流域水質監測,對境內113條小流域123個斷面,實行跟蹤監測。今年2月,南平打響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攻堅戰,全面完成禁養區生豬養殖場拆除關閉工作。
在打造“清新藍天”方面,南平持續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開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企業完成脫硫、脫硝。推進強制清潔生產,全市145家企業列入省環保廳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名單,共完成審核評估企業85家。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建成8個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共14條檢測線。
南平還致力于打造“清潔土壤”,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進建陽區和邵武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工程。出臺《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達標升級”推廣工作方案》,將轄區內157家涉危企業納入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并全面開展“達標升級”工作。今年,南平將4個項目納入“百日攻堅”危廢工程包項目,計劃完成投資1.45億元。
改革
創新
健全最嚴環保制度
南平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建立健全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創新環保體制機制,深化環境保護責任機制改革,探索環境監管由“督企”向“督政”轉變,建立“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建立大氣、水環境質量排名制度,每月向社會公布各縣(市、區)空氣質量排名、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等環境監測信息。
創新市場驅動機制,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投資2000萬元,完成110家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探索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監督機制,充分利用環保網絡、微信平臺及“12369”環保舉報熱線等媒體和平臺,暢通公眾參與渠道;設立環境違法行為曝光臺,實行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眾監督和舉報污染環境行為。加強環保志愿者隊伍建設,努力構建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此外,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健全環保部門與公檢法等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同時,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去年,全市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84件,其中涉嫌環境污染犯罪實施司法移送14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