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環保 保安全 擴大“禁放”區域 煙花爆竹企業需轉型升級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
但近年來,北京市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大氣污染、消防等公共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日前,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擬修訂。其中最主要的一項修改,是將現行的關于“北京市五環路以內為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地區”的規定,調整為“本市五環路以內(含五環路)區域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進一步擴大“禁放”區域。
此外,將現行關于“五環路以外地區,區、縣人民政府根據需要自行劃定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區域”的規定,調整為“五環路以外地區,區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維護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需要劃定禁止和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并且明確規定,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地區,除農歷除夕至正月初一,正月初二至十五每日的7時至24時,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其他時間不得燃放煙花爆竹。
煙花爆竹加重空氣污染
不止北京,全國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禁放或限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根據公安部公布情況顯示,2015年煙花爆竹禁放城市有138個,另外,還包括濟南、青島在內的536個城市限放。三亞、貴陽、岳陽、蘇州等城市今年也都擬在市區禁放煙花爆竹。
市民的燃放意愿也開始下降,相關機構調查顯示,被訪市民中,82.9%表示不打算燃放煙花爆竹,比2016年同期上升6.4個百分點。不燃放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環境”(43.3%)、“沒有燃放意愿”(36.5%)、“不安全”(12.6%)、“無燃放場地”(3.7%)以及“有噪音”(2.3%),“其他因素”占1.6%。
對此,也有市民表示遺憾,因為過年不放炮似乎沒有了年味兒。那么規定的實施,將如何權衡煙花帶來的年味兒和改善環境的需要?
中研普華研究員許俊龍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近年來年味的改變也不僅僅只是煙花爆竹一方面因素造成,與文化傳承、消費習慣等各方面均有關系。”
市政府法制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修訂煙花爆竹管理規定,更多是考慮城市人口的密度,特別是城區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在尊重傳統民俗、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多地考慮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利益的承載能力。對于春節的年文化和活動,市政府還將支持和發展。
記者在北京街頭走訪中了解到,絕大部分市民支持“禁改限”的實施。市民張女士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以前過年總覺得給孩子買點鞭炮放才有氣氛,但是放的時候總會擔心發生危險,提心吊膽的,現在禁改限出臺,這種擔心不存在了。”對于記者提出的“年味兒”問題,她說“年味兒可以有好多方式來替代,比如可以搶紅包、逛廟會,聽說現在還有電子鞭炮。”
有調查數據顯示,57.4%的市民認為北京空氣質量不好,應少放或不放煙花爆竹;47.8%認為可以用逛廟會、拜年、看春晚、搶紅包等方式體驗年味,放不放煙花爆竹無所謂;支持用環保型煙花、電子花炮代替傳統煙花爆竹的分別占19.6%和11.3%,分別比2016年增加了1.9和1.7個百分點,還有27.7%的被訪市民認為畢竟是傳統風俗,多少放點增添喜慶氛圍,但這一比例比2016年下降了3.7個百分點。
對人們來說,“年味兒”并非沒有替代品,而重霾引起的健康問題才是最大的痛點。
“過年家人都能聚在一起,可我就怕放鞭炮,聲音太大很嚇人,放完炮的那個煙味也嗆人,喘不上氣來。”家住酒仙橋的李奶奶跟《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訴苦,“所以希望過年也害怕過年”。
據記者了解,很多老人患有哮喘病,心臟也不太好,每到過年,鞭炮聲和燃放過后濃重的煙味都會對老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
經濟學家孫飛教授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限改禁是一個進步,煙花爆竹作為傳統文化,對之前農業社會的環境影響不大,而對現在的環境影響會很嚴重。從環保需要和科學發展需要,以及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來看,都是很有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環保問題,因燃放煙花爆竹而帶來的公共安全問題也不容小覷。據相關網站披露,2005年至2017年春節期間,北京全市因燃放煙花引發火警2137起,直接財產損失1.5億元。
許俊龍告訴記者,“大城市人口密集,建筑樓層較高且相對集中,如果不對煙花燃放進行控制,極易造成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于一線城市特別是北京這種城市,它本身所承擔的責任也更大,所以要盡可能避免風險的產生。”
企業需轉型升級
據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現行的《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頒布于1993年,2005年曾經修訂。規定執行12年來,煙花爆竹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及禁、限放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實,取得了立法預期成效。2017年春節期間,全市煙花爆竹銷量降至《規定》執行12年以來最低,同比下降30.5%,比12年前下降73.8%。
“北京禁改限已12年,老百姓放炮的熱情釋放得差不多了,年輕人對放炮似乎沒太大的興趣,最關鍵的是經歷過重污染天氣后,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對待放炮越來越理性。”一位煙花爆竹零售網點負責人說。
業內人士表示,2013年,北京煙花市場銷售遭遇“禁改限”八年來的首次遇冷,銷售額比往年至少下降了三成。此后,煙花爆竹的銷量一路走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速進行業務轉型。
因此,多家煙花爆竹生產廠商已經意識到“拐點”可能已到,熊貓煙花公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雖然公司仍然在參與很多國內外大型活動的焰火燃放項目,但是煙花爆竹行業在走下坡路,因此將會把公司轉型當作一項重要考慮。
那煙花爆竹銷量的不斷下降,會不會使煙花爆竹產業退出歷史舞臺呢?許俊龍告訴記者,“煙花爆竹作為許多節慶的必備選擇,短時間退出歷史舞臺是不可能的,但是從長遠來看傳統的煙花爆竹市場規模大幅縮減是可以預見的,中小型煙花爆竹生產企業的生存壓力依然較大,政策的出臺極有可能使現有的煙花企業倒閉。”
記者梳理得知,我國多個省市已經啟動了淘汰不安全煙花爆竹落后產能的工作,關閉一批產能低、安全生產條件不達標、無整改和擴建條件的“散、小、差”煙花爆竹生產企業。近兩年,江西394家花炮企業關閉退出、重慶52家煙花爆竹生產企業將關閉、湖南省到2017年底將煙花生產企業減少1000家以上,陜西、廣西等省市的煙花爆竹企業也將逐步關閉退市。
“不規范的煙花企業不退出,煙花爆竹行業就進入了死胡同。”業內人士表示,小企業大多生產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容易在生產、銷售等環節引發安全生產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致使一些環保要求不達標的產品混入市場,擾亂了市場秩序,致使產業發展停滯不前。
那是否可以引導傳統花炮企業通過改造升級,走上一條環保、健康的發展道路呢?孫飛建議,“歷史在進步,如今的科技肯定會創造出超越傳統煙花的替代品。煙花企業應該激發科技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聲、光、電技術等高科技技術,研發出更活靈活現的、具有更強感官體驗的高科技煙花產品。限改禁對煙花企業來說,反而會成為一種促進科技發展的動力。”
有市民也認為加強新型、環保型煙花的研發,既可以減少污染環境,也可以保留傳統。
據了解,目前,很多煙花企業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如挖掘旅游表演煙花市場,以生產銷售大型活動表演煙花為主;從內銷改為銷往國外;還有的煙花企業將原廠房改建成標準化的煙花倉儲服務公司,以及轉型做起了金融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加強安全監管,規范生產秩序以及鼓勵和引導企業進行創新,提高花炮生產的安全系數,降低其污染程度等措施,使花炮產業由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并進行安全環保科技創新,是煙花爆竹企業的發展方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