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拉開擴張大幕 產業鏈獲益遠超預期
海水淡化,業界公認的未來發展方向。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建設項目累計超過125個,日均產水量達到百萬噸。從某種意義而言,我國早就啟動了淡化海水填補水資源短板的推動工作,而且力度將越來越大。
技術路徑日臻明確、應用范圍正在加大……政策利好頻吹,海水淡化產業再度成為市場的熱點。近段時間,以膜處理、中水回用、反滲透設備為代表的海水淡化板塊呈現上漲趨勢,巴安水務、碧水源、洪城水業、博天環境、北控水務、中滔環保等眾多產業鏈公司更是紛紛“領舞”。
業界分析普遍指出,經過此前多年發展,已經擁有技術積累與資源儲備的海水淡化產業正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在此重要的時間關口,日漸緊張的水資源利用現狀、《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正不斷催暖新興水資源利用模式,并將進一步推動海水淡化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借助市場利好、各方發力,海水淡化有望實現從產能‘躍進’向提質增效的轉變。”
1頂層設計助推強勢增長
“截至2016年底,包括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兩大產業終端在內的海水淡化工程持續走高,全國范圍內工程近128個,產水規模超過110萬噸/日。”在國家海洋局印發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已傳遞出積極信號:當前,海水淡化利用項目已呈現出多點開花的發展趨勢。
水處理資深專家認為,目前我國仍然以跨流域調水、節流為主,短期內實現以淡化海水為主的供水格局的可能性比較小。但從一些沿海國家與現實情況考量,我國加大淡化海水應用程度或許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技術實力的逐步完善,結合國家政策對產業的大力扶持,海水淡化的發展已經不可逆轉。
無獨與偶,《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也為海水淡化發展新增有力引擎。從2017年開始,海水淡化利用將駛入發展快車道,截至2020年,全國范圍內的海水淡化總產能將超過220萬噸/日以上。為更好推動產業的發展,《規劃》明確,沿海城市將新增日均超過百萬噸的淡化海水產能,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海水淡化的發展設定了較高的增速。
“如果是過去5年里最主要的任務是擴大產能,‘十三五’期間海水淡化還將以提質增效為發展目標。”相關部分負責人指出,下一步最主要是推動海水淡化成本下降,擴大其多元化應用,并逐漸為公眾所接納。根據《規劃》,在未來4年內,海水淡化裝備自主創新率需超過80%,自主技術則要占到國內市場的6成以上。顯然,讓相關企業通過創新驅動的形式搶灘市場,降低淡化成本并加速產業規模化,將對整體產業鏈起到實質助推作用。
2整體產業鏈持續利好
不論是海水淡化的加速利用,還是利好政策打開的空前市場,都讓海水淡化產業在戰略上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之前巴安水務聯手瑞士水務、天壕環境戰略收購賽諾水務,到中交股份擬與全球海水淡化巨頭IDE“在一起”,在政策推動下,海水淡化產業加速向市場投放治理剛性需求。
“海水淡化已成為‘開源’的有力舉措。”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隨著上述利好政策深入推進,我國海水淡化將加速各大水處理企業轉型步伐。在終端需求的刺激下,海水淡化產業鏈上游以膜設備、反滲透技術、中水回用為代表的核心產業鏈同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被視作海水淡化“中樞神經”的核心要件,膜處理設備尤其是納濾膜、超濾膜、微孔濾膜產業一開始就與海水淡化產業共同發展,并保持著高速增長。其中,處于膜設備產業鏈中游的反滲透膜企業受益最為明顯。目前反滲透膜行業總體低端產品競爭比較激烈,高端的膜材料仍以進口為主。若未來海水淡化建設規模放量較快,國內反滲透膜的產能將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十三五”期間膜處理設備企業將更加傾向與能夠共贏高品質膜材料的企業合作。
與膜設備板塊全面爆發相比,反滲透技術則將迎來優勝劣汰的產業變革。一行業相關人士指出,反滲透屬于傳統的水處理技術領域,無論是應用路線,還是產品特性,都已非常成熟,其面對海水淡化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標的則是提升性能,滿足精細化、定制化的需求。此外,海水淡化獨特的能源儲存優勢,也為產業興起提供了必要條件。
結語
可以預見,海水淡化將逐漸向膜設備、反滲透、中水回用等產業鏈互聯互通發展。而在海水淡化產業建設規模不斷放量的同時,整體產業鏈企業也將迎來市場釋放的又一波高潮。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