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巡查陡然升級102個工作組同時行動 這背后有哪些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14日,京津冀區域擴散條件不利,環境保護部組織的102個巡查組奔赴巡查一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巡查大幕明天將正式開啟。
巡查對象是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26”所有城市及所屬縣(市、區),此輪次巡查將持續兩周。按照部署,像這樣的巡查之后還有7輪次,一直持續到明年1月4日。
背后有著深層次考量
事實上,這并非環境保護部首次向“2+26”城市派出巡查組。今年5月開始,環境保護部每月一次進行巡查,對督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切實推動了問題整改。
這次派出102個工作組,堪稱巡查的升級版。相較而言,一是實現了常態化,為期4個月;二是實現了全覆蓋,不僅巡查“2+26”城市,所轄縣(市、區)也成為巡查重點。
這背后,有著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不降反升,同比上升了14.3%,形勢非常嚴峻。
今年4月啟動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累計檢查了3.8萬余家企業,發現存在問題的2.2萬余家,占比57%。
督查發現,部分地區仍然存在著思想認識不到位、壓力傳導不到位的現象,尤其是少數縣(市、區)級及以下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治理工作進展緩慢。
關于巡查目的,已經公開的巡查方案講得很明白:切實督促地方基層黨委、政府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確保完成“大氣十條”確定的2017-2018年各項目標任務。
在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提煉的“五步法”中,巡查承上啟下,上接督查、交辦,下接約談和專項督察,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對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
首輪次派駐的102個工作組,有310人。這也是之后7輪次巡查的標配。所有派駐人員是從環境保護部直屬單位抽調選派政治可靠、業務能力強、作風務實的優秀人員。
根據巡查方案,“2+26”城市各設一個駐市巡查工作組,負責主城區及相鄰的3~5個區,同時統籌管理行政區域內其他巡查工作組;每2~4個縣(市、區)安排1個駐縣巡查工作組。
日前發布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首次提出“雙降15%”的目標: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8城市PM2.5平均濃度、重污染天數均同比下降15%以上。
為完成這一目標,巡查組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4項:
首先,巡查組將重點對環境保護部交辦給各市及縣(市、區)人民政府的環境問題整改情況進行核查,并對前期已完成整改的問題適時開展“回頭看”,嚴防問題反彈。
第二,巡查組還將配合強化督查工作,巡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各項任務措施落實情況,發現并督促解決新問題。
第三,巡查組將走訪相關職能部門,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及座談、現場核實等方式,了解大氣污染防治相關工作部署、落實及監督檢查情況。
同時,根據情況,巡查組將列席這些城市及縣(市、區)涉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內容的黨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了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問題整改和責任落實情況。
既查企業也督政府
對于巡查工作,地方黨委政府切勿不當回事。因為一旦發現問題嚴重,巡查之后就是約談甚至專項督察,就是問責。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督查按照執法情況了解企業的違法違規情況,巡查要查企業到底改沒改,了解各部門怎么落實,“巡查既查企業,也督政府”。
為保障效果,環境保護部還將抽調應急中心、各環保督查中心人員及地方業務骨干組建不定期巡查組,對領導交辦問題、重點區域或重點問題開展不定期巡查。
同時,環境保護部還和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市印發了量化問責規定,首創量化問責機制,明確提出治污不達標可問責地市級市委書記。
為推進工作,此次巡查工作把“散亂污”企業整治不力,電代煤和氣代煤工作不實、燃煤小鍋爐“清零”不到位、重點行業錯峰生產不落實等4方面問題作為量化問責重點對象。
國家環保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量化問責關注的重點是縣區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落實情況,同時延伸到地市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單位的落實情況。“你不干活,可能就會攤上事情,只要你不落實責任,就會被問責。”
據介紹,對在督查整改工作中,虛報情況、弄虛作假,工作不嚴不實的;在“散亂污”企業和燃煤小鍋爐排查工作中,瞞報漏報、逃避監管的;2017年以來大氣環境質量惡化嚴重的等情況,將會被從嚴問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