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前16個月實現河長制全覆蓋
上海市水務局日前宣布,上海已實現河長制的全覆蓋,提前16個月完成了中央的部署要求。
根據中央的要求,全國各地要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但上海敢于爭先、自我加壓,明確要求提前一年完成這一目標。如今,上海更是早于承諾時間4個月完成了目標。
快速全覆蓋因為“家底”清
上海市河長制之所以能高效地推進,就是對全市的河湖“家底”十分清楚的掌握,簡單地說,只有建立在“河湖一個都不漏”基礎上的河長制才能真正做到“全覆蓋”。
上海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早在大規模推進河長制之前,上海就已經啟動大規模的河湖數據調查復核,確保上海沒有河湖“漏網”。正是憑借這份嚴謹和執著,上海近來發布的河湖情況報告中,出現了43424條段河道,比2011年上海市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新增了16821條段。此外,還新增了5170個其他河湖(公園、綠地、小區或單位內自管的河湖)、55864個小微水體。
摸清了“家底”,河長制便能落到實處。今年8月底前,上海各區自行公布了第四批河長名單,包括名錄外新增河湖、其他河湖和小微水體的河長。比如,崇明區日前公布的第四批河長名單中,出現了一大批新河長,他們“認領”的是此前在管理名錄外的小微水體:面寬小于3米的灌排溝渠,以及綠地、小區、單位等范圍內小于1畝的坑塘水體。不止崇明,在上海各區,有河長管理的小微水體已達到55864個。
在此之前,上海分別于今年2月和3月,公布了第一批471條段河道的河長和第二批702條段河道的河長;各區于6月底前,公布了第三批河長名單,主要是管理名錄內的鎮村級河道。四批河長名單公布后,上海最新調查統計出的河湖都有了對應的河長。
責任明確加速黑臭治理
上海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立河長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確和落實河湖的管理責任,按照時間節點完成治理河道黑臭的任務。
“污染背后,涉及各方利益和矛盾,讓地方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指揮得動各方力量,擱置爭議,勁往一處使。”兼任7條黑臭河道河長的吳涇鎮和平村黨總支書記奚漕章感慨道,這次上海在河道治理上動了真格,考核的結果,將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失職失責的河長將被嚴肅問責。而以往黑臭河道“反復治、治反復”的問題,原因恰恰在于河道管理的責任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和層層落實。
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中小河道黑臭,是上海市對民眾的承諾從目前的整治進度來看,河長制的倒逼作用顯著:全市列入整治計劃的1864條段1756公里中小河道,已全部完成“一河一策”編制;相關水利工程已完成1377公里,占總量的78%;沿河“五違”整治完成347.3萬平方米,占總量的99%;污水管網新建完成288公里,占總量的93%;工業企業治理完成1748家,占總量的87%。
在河長們的努力下,許多河道已經進入到申請摘掉黑臭“帽子”的階段。比如位于寶山區淞南鎮的向陽河,在截除岸上直排污染源并進行疏浚后,今年6月~8月的水質監測數據已連續達標,其最新進行的整治效果公眾評議調查有93%的受訪百姓選擇“非常滿意”或“滿意”。
“民間河長”助力長治久清
查看上海的河長名單,不難發現,除了全市7781名領導干部擔任各級河長外,還有3441位“民間河長”,作為“政府河長”的一種補充,有力地促進了河長制工作。
沁苑生態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斌梁就是其中一位“民間河長”。他管理的項目范圍內有近30畝的河湖,是十多年前新建的,與周邊的區級、村級河道相連,屬于企業自管。“這里主要用作景觀,所以連河里喂魚的飼料都不敢怠慢。”金斌梁稱,投喂的飼料只用綠葉菜、小麥和豆餅作原料,避免污染水體;腐爛落葉、魚糞等形成的底泥,則每兩年掏出來一次用于周邊的菜田。企業還會組織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如果發現河道內有人為丟棄的生活垃圾、駁岸疏于養護發生破損等情況,會扣除養護責任人的獎金。
在青浦,也有一批“民間河長”,他們又被稱為“小河道長”,由居民選舉出一批代表來擔任,負責河道的日常養護。相比一些身居高位的干部,這些“小河道長”更接地氣,對身邊的河道更熟悉,能及時發現問題;加之有深厚感情,管起來也更有責任心。
上海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許多河道歷經轟轟烈烈治理,拔除了病灶,恢復了清澈,但后續管理未必考慮周全。而用本地人養護本地河道,就是完成河道治理后的一種長效管理機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