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好供暖季藍天保衛戰
進入冬季,氣溫一天比一天低,期盼已久的供暖季終于到來,東北三省的供暖工作更是早早啟動。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在9月28日召開的部分省份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東北地區冬季供暖即將開始,要科學制定錯時起爐方案,合理調控運行時間,防止集中起爐造成大氣污染現象發生。
近日,東北三省的環保部門大力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在錯峰起爐、加強監管等方面多管齊下,切實打好冬季治霾攻堅戰。
其中,吉林省開展了固定污染源達標排放等5個專項行動,不僅對供暖鍋爐,對建材行業也全面實施錯峰生產。遼寧省要求供暖企業進一步完善燃煤鍋爐環保設施,確保嚴格使用優質煤,科學供熱。黑龍江省也從2017年10月開始,開展全省環保系統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專項行動。
在供暖啟動之初,東北地區空氣質量的確較良好,但隨后有霾情來襲,哈爾濱夜間污染指數頻頻爆表,原因何在?
首先,秸稈焚燒是一大因素。根據環保部官方網站公布的2017年11月1日全國秸稈焚燒分布遙感監測結果顯示,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山西省、湖北省、安徽省的秸稈焚燒火點191個(不包括云覆蓋下的火點信息)。其中哈爾濱市的火點高達109個,比第二名綏化市多出90個。
其次,氣象條件不利。黑龍江11月3日的火點總數及禁燒區火點數較多,當時哈爾濱無風、逆溫的靜穩天氣加劇了環境空氣質量在短時間內的嚴重惡化。再加上秋季風弱,雨量較少,污染物更加不易擴散。
另外,本地污染排放物對此次東北地區重污染天氣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工業排放中的含氮物質以及汽車尾氣中的黑炭等顆粒物是PM2.5的主要來源。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如哈爾濱發生重污染天氣,并不能完全歸咎于采暖,農村上風向輸入性秸稈焚燒是導致霾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地污染物排放以及不利的氣象條件共同維持并加重了重污染過程。
進入供暖季,對各地來說,要切實抓好供暖起爐煙塵控制等近期重點工作。同時,要加大巡查力度,抓好秸稈禁燒,做到有火必查、有查必處。
供暖季的空氣質量達標,不僅需要環保部門、供暖企業的共同努力,相關部門也應積極行動起來,尤其是要及時調整相關補貼政策,幫助農民把秸稈有效利用起來。此外,廣大公眾也應積極參與,從身邊小事做起,如少開一天車、購買綠色產品等,切實減少污染物產生。
只有多方匯成合力,共同守衛藍天白云,才能讓空氣潔凈清新,讓百姓屋暖心更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