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準治污 蘭州智慧數據助力冬防
近年來,甘肅省蘭州市從頂層設計、科學治污、落地實施抓起,把大氣污染治理推向一個新階段。通過強化督查問效,層層傳導壓力,“蘭州藍”正逐漸成為一個讓所有蘭州人引以為傲的新名詞。
“蘭州藍”來之不易,鞏固“蘭州藍”任重道遠。今年“冬防”來臨之際,蘭州市充分利用智慧數據,將技術措施運用于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助力冬防出成效。
準確研判形勢
從人為可控的污染內因著手
與往年相比,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呈現出總體改善趨于平緩、區域質量還不平衡的態勢。
據蘭州市環保局局長芮文剛介紹,通過與氣象部門會商,結合近幾年的氣象變化情況,相較于其他季節,蘭州市每年冬季大氣污染問題更加突出,形勢更加嚴峻。有關統計數據也表明,蘭州市重度污染天氣和長時段污染天氣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的5個月。
從污染內因看,造成大氣污染的內因是各類污染源,是人為可控因素。冬季采暖期各種污染物排放源相對集中,熱電聯產企業、采暖鍋爐和居民小火爐成為新增量,機動車尾氣、揚塵和工業源排放基本維持常量。盡管近年來蘭州市對各類污染源實施了大幅提標治理改造和強力管控,單個排放源的排放強度顯著下降,但整體排放總量在不利時段依然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從污染外因看,造成大氣污染的外因是氣象條件,是人為不可控因素。蘭州市冬季采暖期80%以上為靜穩逆溫天氣,加之河谷盆地的不利地形地貌,城區極易形成相對密閉的空間結構,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和清除,導致污染物持續累積,并隨著污染物累積時段的延長,易出現長時間惡劣污染天氣。
根據今冬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的新判斷,蘭州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只有從內因入手,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手段,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硬的措施,科學分類施策,持續發力管控,從人為可控的污染內因著手,才能整體推進治污工作的常態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才能全面壓減各類污染源的排放源強,才能確保冬季空氣質量基本可控。
因此,蘭州市聚焦新的管控視角,利用大數據對量大面廣的排污源實施精準監管,全面壓減污染源排放源強度,全力守護“蘭州藍”。
綜合應用科技手段
“精準滴灌技防優先”
將人防和技防措施有機結合起來,突出科技手段在冬防工作中的運用。
蘭州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今年蘭州市將更加注重“精準滴灌、技防優先”,將科技手段的綜合應用作為冬防最大的助力,通過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各類污染源排放情況,科學分析研判污染物遷移變化規律,為靶向定位、精準治污、科學管控和區域考核提供支撐和依據。
今冬蘭州市將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利用工業源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控系統、工況監控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全時段監督重點企業排放情況,第一時間發現企業違法違規排污行為并進行制止和查處。
與此同時,將拓展網格監測效用、開展揚塵智能監控執法、無人機全域巡航和機動車尾氣紅外遙感檢測。充分利用遍布近郊四區所有社區和遠郊縣區鄉鎮的網格化監測設備,全面開展溯源分析,精準發現處置污染源,并作為指揮調度和考核獎懲的依據。對規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裝在線視頻監控及PM10監測設施,全方位、定量化監控工地揚塵。對城區及周邊各類工業企業、土方工地和削山造地、“散亂污”企業、低空面源污染、秸稈焚燒等農業源污染,開展全域無死角航拍取證。利用固定式紅外遙感設備和流動檢測車,對上路行駛車輛尾氣排放情況進行檢測,全面篩查和查處超標排放車輛。
以上五項技防措施獲取的數據又將利用互聯網、GIS等信息技術手段,最終集成為多種數據分析模型,以直觀的方式呈現數據分析結果,讓環境管理規劃、應急處置決策、污染管控措施更科學、更智慧。同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篩選重點控制區域與重點管控對象,實施精準管理。評估各類污染排放限制方案下的環境質量改善效果,為污染綜合管控和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智慧化決策依據。
網格化監管智慧轉身
物聯網將進入冬防領域
五項技防措施中值得一提的是網格監測效用,蘭州市充分運用大數據手段,將物聯網運用到今冬大氣污染防治領域。
芮文剛介紹,以往蘭州市主要采取人防措施,即每個區域都設一個“網格長”進行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無縫對接的原則,構建責任到位、監管到位、落實到位、督導到位的常態化管理體系。以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為單位,分級劃定大氣污染防治管理網格,構建全民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體系。這種辦法使相關人員的責任更加明確,聚集更多的人參與大氣污染防治,有良好效果。但人力成本高,缺少精準的分析數據,并且對突發性污染事件很難做出快速響應和提前預判。
大氣污染具有涉及區域范圍較大、區域之間污染物傳輸量大、污染源種類多、污染因子相對復雜等特點,環境監管難度非常大。河北先河環保公司經理韓凱麗說,地方政府需要一套實時、在線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克服人工、視頻等網格監管存在的數據支撐不足等問題,能夠在線、實時提供精準監測數據,實現區域網格全覆蓋。
10月10日,蘭州市推出了兩款由河北先河環保公司研發的網格化監測手機APP。
一款是專業版APP,安裝專業版手機APP的主要是市環保局、市城管委、市建設局等主要市直治污部門,以及各縣區環保局督辦人員、各社區網格長、網格員、各級環保巡查人員、環境空氣質量分析人員等。
另一款是“蘭州藍”公眾版手機APP。這是一款涵蓋全市主要鄉鎮、社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可顯示環境空氣質量(PM2.5、PM10、O3等6項主要污染物及揮發性有機物)實時數據的軟件,能夠讓公眾隨時了解自己所在社區的空氣質量及在本區、全市的實時排名、全天排名、全月排名情況。
據了解,運行一個月以來,公眾版手機共收到反饋問題20多個,涉及道路揚塵、工地揚塵、小煤爐、燃燒等多個方面。
韓凱麗說,通過國控站以及微觀站數據,11月份以來城關區的PM10和PM2.5污染最為嚴重。通過平臺應用,發現污染總是比較嚴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由金昌南路、東崗西路、天水南路、火車站西路包圍的區域,此區域10點之后超標嚴重;天水北路、雁灘路、東崗西路以東,且段家灘以西區域,此區域在夜間19~22時污染情況明顯重于其他地方。系統分析為蘭州市環保巡查以及揚塵管控提供了依據。
“這套網格監控系統可實時掌握監控區域內主要污染物的動態變化,是以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智慧轉身。”芮文剛說,系統的智慧性還體現在可以實現監測與監管協同聯動,系統一旦發現異常數據,通過手機APP、微信等方式自動推送至責任單位及主管部門,并清晰標注污染所在點位的地理位置、污染排放時間,監管部門根據預警信息可快速鎖定污染源并采取處理措施,進行定向管控、治理,而且實現多部門預警、指揮、共同推動,實現相關責任及管理部門的協同聯動。對于監管部門響應情況及污染點位的處理效果進行實時監控,并用實時數據判斷污染是否解決、管控是否到位,確保污染事件得到及時有效處理。
此外,通過網格化監控數據的解析及應用,可分析出某段時間內區域污染的主要來源,完成對行業、企業、工地、工業園等排污貢獻率排名,甄別出造成區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政府可以有針對地進行靶向治理;同時,可進行污染源頭追溯,根據污染成分分析鎖定污染企業,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從而提高污染治理的針對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