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治理十年功 爬坡過坎辟新路
2007年,太湖水危機暴發,時光荏苒,太湖治理已然走過10年。
10年來,太湖周邊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3市人口增長7.5%,GDP增長143%。
10年來,太湖水質總體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保持穩中向好趨勢。
10年來,從專門設立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到省領導親自掛帥全面推行“河長制”,再到史上最嚴的《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嚴格修訂;從湖泊修復治理到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控源截污、綜合整治;從鐵腕治污到科學治太再到長效治理,江蘇人在太湖治理上兢兢業業、砥礪前行,探索出一條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治理的新路。
近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專門作出批示,指出太湖治理要有系統性,要清淤疏浚、聚泥成島,向空間要容積;要嚴禁污水直排,對處理達標的水要經濕地、生態過濾后才能入湖;要聯通水系,讓水活起來,有序流動;要強化監控,充分利用信息化,夯實河長責任,確保入出水質量向優。
一步一個腳印,鐵腕治污科學治太
無錫市濱湖區馬山鎮居民薛小興還記得,2007年太湖水危機的時候,家里自來水管流出的水發黑發臭,好在家里有一口井,用井水,再買點自來水,就堅持過去了。
太湖水危機讓江蘇人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太湖水污染防治,是江蘇人的攻堅戰和持久戰。
以“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為目標,江蘇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國家總體方案和省實施方案,堅持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統籌推進應急防控與長效治理。
10年來,江蘇累計關閉重污染企業5300余家,建設污水管網2.5萬公里,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848萬噸/日,是2007年的2.6倍。關停或整治畜禽養殖場6200多家,拆除圍網養殖44萬畝,封育造林、恢復濕地73萬畝,完成第一輪湖體清淤3700多萬立方米。
數據背后,是沿太湖地區各城市多年堅持不懈的投入和付出。
以宜興市的丁蜀鎮為例,2007年以來,共投入經費1.4億元,拆除養殖場201家,退養生豬35868頭、禽48.78萬羽,拆除圈舍面積92701平方米。
在常州市武進區,太湖一級保護區內的化工企業已經全部關停,化工企業從原來的1000多家減少到300來家;化工、電鍍、印染等重點行業企業,2020年前企業數量和污染總量計劃削減50%。
原來年出欄生豬1萬多頭的養豬場,現在建成了一個物聯網運行管理展示平臺;原來密密麻麻的圍網養殖,現在用清淤的底泥辟成了蓮花蕩人工濕地……類似的變化,每天仍在沿太湖周邊地區繼續著。
作為太湖生態保護圈中的重要節點,宜興、武進2017年啟動江蘇生態保護引領區試點,治太的謀篇布局仍在繼續。
治理復雜艱巨,要以水質改善為核心
2017年,太湖出現藍藻發生強度較大和湖體總磷階段性升高兩個特殊情況。
在閭江口藍藻處置站,無錫市濱湖區水利局藍藻辦主任張杰介紹說,每年藍藻密度都會有動態變化,會有“大”“小”年之分,感覺2017年就是“大”年,僅這一個站的打撈量幾乎是2016年的兩倍,處置設施經常出現滿負荷工作的情況。
記者從江蘇省水利廳了解到,今年還有藻草混雜的情況,不僅要打撈藍藻,還要打撈大量暴發的菹草,這種草在水中腐爛,也會影響水質。
11月底,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太湖站的觀測點,記者看到了湖邊淺水處還漂浮著大片綠乎乎的藍藻。“以前這個時間是很少看到這么多藻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越冬的藻種在明顯增加,2016年越冬藍藻總量同比增加了1倍多。”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秦伯強說,2016年冬天和2017年春天適宜的水文氣象條件直接造成了2017年藍藻較大強度的發生,而藍藻持續聚集又是湖體總磷階段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對此,江蘇省太湖辦副主任錢江直言,今年的水質藻情,再次說明了治太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不能僅以藍藻出現與否及其強度波動來評價治太效果,而是要以促進太湖水質進一步改善為核心,堅持不懈地抓好規劃方案落實,把該做的工作堅決做好。
要更加注重系統性,積小勝為大勝
10年來,太湖治理爬坡過坎,江蘇人馳而不息,治太工作繼往開來。
在2017年下半年治太工作媒體通氣會上,錢江介紹說,下一步,太湖的治理要更加體現系統性的理念。
一是外源和內源共治,既要通過氮磷控制大量削減入湖污染物總量,也要加強湖底的清淤疏浚,消除湖內的污染物質,增加環境容量。
二是控源截污與生態修復并重,既要加強工業、生活和農業的污染源治理,也要加強太湖周邊以及主要入湖河道的濕地生態修復,構建健康生態水系。
三是建設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強治污工程項目建設,加強河道整治,也要加強工程和河網的管理,落實河長制,使水更清,流域生態環境更加健康穩定,使群眾更加滿意。
更大的努力已悄然開始,在宜興城市污水處理廠,記者看到,尾水排放標準已經主動“提標”,以進一步削減氮磷排放量。部分指標在要求的一級A標準基礎上再削減30%以上,出水總磷<0.3mg/L,出水總氮<8mg/L,預期減排量為總氮>188噸/年,總磷>5.75噸/年。
談及太湖治理,已經探索太湖水質改善辦法近20年的秦伯強顯得很有信心:“我們治理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只要治理力度不減,不斷努力,積小勝為大勝,有一天會取得更大成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