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后十三五”水務大熱點 把脈PPP模式新趨勢
我國的水務行業率先于其他環保領域邁向3.0時代。在“后十三五”期間的水務3.0時代,政策指向、市場機會、項目模式、合作態勢及PPP模式的發展均在悄然變化之中。新建單體污水項目逐漸減少、綜合治理項目日益涌現,村鎮污水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工業廢水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正在進入新時代,環境領域也將迎來更多市場機遇與重構變革。“生態文明戰略”及“兩山論”對環境治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水十條”“PPP”等政策疊加利好的推動下,我國的水務行業率先于其他環保領域邁向3.0時代。在“后十三五”期間的水務3.0時代,政策指向、市場機會、項目模式、合作態勢及PPP模式的發展均在悄然變化之中。新建單體污水項目逐漸減少、綜合治理項目日益涌現,村鎮污水受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工業廢水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
一、水務領域6大熱點領域“后十三五”時期的3萬億市場盛宴
隨著我國水務行業的迅速發展,單體污水廠治理已不能滿足治理需求,“面向效果”及“綜合環境服務”成為我國水務企業戰略轉型的重要選擇方向。一批有雄厚資金實力的水務集團孕育而生的同時,原有的市場交易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在我國水務行業轉型的過程中,綜合服務成為了重要一環,因此,市政污水、供水、村鎮污水、水環境、工業廢水、膜法水處理6大熱點領域的市場將全面爆發,“后十三五”時期仍有3萬億市場空間待釋放(詳細參見E20會員圈層總裁專享報告《縱觀“后十三五”時期水務領域戰略規劃指南》)。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據E20研究院預測,截至2020年底,城鎮污水廠年處理量將達到679.4億立方米,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將增加至21216萬立方米/日,2020年污水的運營市場規模達到747-1427億元,2017年-2020年我國城鎮污水處理新增投資額約900億元。
在供水領域,據E20研究院預測,2020年城鎮公共供水綜合生產能力將達到31111萬立方米/日,城鎮公共供水總量將達到613億立方米。“十三五”期間,我國城鎮公共供水設施建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75億元,“十三五”期間整體運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400億元。
在村鎮污水處理領域,據E20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將達到2162萬立方米/日,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處理能力有望達到2254萬立方米/日。“十三五”期間,村鎮污水治理將迎來1400億元的市場空間。
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據E20研究院測算,“十三五”期間的市場空間將達到4.6萬億,“十三五”后期,水環境綜合治理可釋放的潛在市場空間在1萬億左右,再加上已完成治理的水體中,部分為階段性的臨時治理,因此“十三五”后期的治理總規模在1.5萬億左右。
在工業廢水治理領域,2007年-2016年十年間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下降,工業廢水運行費用上升。據E20研究院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廢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將達到3262億元,工業廢水投資總額達到2000億元。
在膜法水處理領域,E20研究院測算,2016年我國膜產值突破千億大關,2020年我國膜產值再翻番,將達到2595億元。在各個細分領域應用中,2020年工業廢水膜市場規模達到3945.8萬噸/日,海水淡化RO膜市場規模達到311.5萬噸/日,污水MBR膜處理市場規模將達到1060.8萬噸/日,供水膜處理市場規模達到777.8萬噸/日,膜法在各細分領域的市場廣闊。
二、水務領域的百家企業競爭態勢明顯
據E20研究院對環境企業的劃分,目前有A方陣重資產環境集團,B方陣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C方陣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D方陣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隨著政府需求的綜合化,A方陣企業和B方陣企業逐步從承接單體項目向區域綜合性治理(如水環境綜合治理、村鎮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升級,A、B方陣企業逐步向著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升級,同時政府對企業的考核也將從指標向效果、質量升級。在政策及市場的變幻之下,水務領域的企業競爭態勢越發明顯且激烈。
據E20數據中心研究顯示,其中,在水務總規模方面,截至2016年底,北控水務的水務總規模達到3694萬立方米/日,穩居榜首;在供水領域,威立雅供水已運營總規模位居首位,為1135萬立方米/日,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8%;在村鎮污水治理領域,截至2016年底,在村鎮小集中污水處理總規模中,北控水務總規模最大,為53.9萬立方米/日;在村鎮分布式污水處理總規模中,浙江愛迪曼環保總規模最大,為34.7萬立方米/日;在工業廢水治理領域,競爭主體主要集中在C、D方陣,A、B方陣企業積極向工業廢水市場拓展。(詳細數據請參看E20會員圈層總裁專享報告《縱觀“后十三五”時期水務領域戰略規劃指南》)。
三、PPP進入規范發展新階段,水務領域商業模式聚力創新
2017年年末,我國相關部委對PPP的新政策不斷出臺,包括《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財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2017〕2059號)等。不斷凸顯以運營為核心、以績效為導向;鋼化10%紅線,捆綁30%績效;嚴格入庫管理、定期清理出庫;規范央企風控,鼓勵民資參與等,我國的PPP進入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2017年在水務領域中,我國刮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熱潮”,水務領域仍有較大的市場待釋放,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風口依然存在。基于此,水務領域的商業模式不斷聚力創新,水環境綜合治理PPP模式也將面臨調整。
在PPP新政策之下,黑臭水體等水環境治理領域,由于財政承受能力上要嚴守10%紅線、建設成本要和績效捆綁至少30%等因素,此類項目內容可能會瘦身,如與水環境治理關聯度低的河道護坡、河濱小公園、周邊道路等不會再包進去,大體量園林景觀、生態濕地等內容應該也會有所減少。
隨著政策的推動,PPP項目由重建設向重運營轉變,并審慎開展政府付費類項目,運營性捆綁項目將增多。未來,為確保黑臭水體、流域治理的任務能夠完成,具體操作又合規合法,預計今后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更多的類型將是B+C(政府購買服務型特許經營+PFI)的復合型項目。
項目綜合性越強,政府雖在前期PPP流程及招采社會資本方方面比逐個運作省時、省力,但后期建設運營監管的工作量、實操難度將加大。地方政府監管標準也將是綜合性的、系統性的,對實施機構的監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績效考核也將得到強化。
從PPP可融資性的角度而言,金融機構對于此類項目的審核將趨嚴,放貸額度可能收緊,再加上相關部門對資管業務的規范,也可能壓縮PPP項目的融資通道。因此,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融資難度可能加大。
此外,當PPP進入規范發展階段,將更加強調以運營為核心、以績效為導向。這對參與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PPP項目的各類社會資本而言,提出了更高的運營維護能力方面的要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