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推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治
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疊彩區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張釗攝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倩
“如果你兩年前來到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兩岸滿是漁餐館,旅游旺季更是烏煙瘴氣,F在不同了,漁餐館都被拆了。為了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漓江水,這幾年我們狠下了一番功夫。”記者近日隨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督查組成員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螞蟥洲附近核查時,副市長彭代元介紹道。
螞蟥洲是漓江中較大的江心洲,吸引了不少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記者了解到,在2016年整治之前,螞蟥洲約400米的夾河上曾有17戶住家船民,共有26條船和近20張竹筏,周邊開滿漁餐館,住家船民的生活污水和漁餐館的餐飲污水直接排入漓江。經過幾年治理,現在螞蟥洲上再也看不到住家船、竹筏以及漁餐館的蹤影。
“剛柔并濟”還水清
在日前公布的桂林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單中,市區段問題共31個。其中,生活面源污染類問題4個,餐飲旅游類問題兩個,農業面源污染類問題兩個,交通類問題兩個,碼頭類問題兩個,其他問題19個。據記者統計,在19個其他問題中,又有12個涉及生活污水排入漓江或周邊支流。因此,涉及生活污水的問題占桂林市區范圍內水源地問題的半數以上。
桂林人依山傍水生活方式的養成由來已久,要解決這些問題,“一刀切”行不通。通過不斷實踐和摸索,桂林市政府采取了“剛柔并濟”舉措,對漓江進行整治。
“這3年來,我們共投入6億元對漓江(城市段)、小東江、靈劍溪、桃花江、南溪河等7條流域的排水口進行截污整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從以前的93%提升到98%以上,水源地附近的污染狀況得以改善”,彭代元說。
雖然截污效果立竿見影,但唯有控制源頭才算“釜底抽薪”。“十里漓江岸,家家開餐館”曾是一句當地人的調侃。過去10年中,漓江兩岸的漁餐館數量不斷增加,油煙、餐飲殘渣、廢水給漓江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壓力。因此,桂林市對漓江段38家漁餐館進行了拆除。
盡管這些年拆除力度大,但在3月生態環境部公開的問題清單中,桂林市仍有8家漁餐館問題上榜。記者跟隨第163督查組前往現場,螞蟥洲附近未見任何漁餐館。但記者在疊彩區上南洲附近看到,盡管漁餐館已悉數被關停,但部分餐館的建筑拆除工作仍未開始。疊彩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需要取締的漁餐館數量較多,這幾家漁餐館是最后剩余下來的,建筑拆除工作預計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完成。
曾經的住家船是桂林的旅游吸睛點之一。不過,住家船民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生活廢水直接排入漓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污染。為了讓更多的居民喝上放心水,政府部門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導住家船民遷居上岸。
彭代元說:“住家船民不同于其他城市居民,他們從祖輩開始在水上生活,對漓江的感情很深。我們對水源地整治雖然用鐵的手腕,但對他們仍需要耐心疏導。同時,要提供經濟補償,征求其同意后才能讓他們遷居上岸。”
記者了解到,桂林市政府為了解決住家船對水源污染的問題,共投入2632萬元資金,對漓江城市段住家船進行整治。目前,桂林市已清理拆解161艘住家船,112戶住家船民上岸后得到了妥善安置。
跨區配合治“頑疾”
“盡管此次督查行動只涉及桂林的城市段水源問題,但我們還是遇到了城市與縣城交界地帶的排污口問題”,第163督查組組長李佳向記者介紹道,“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難度較大。”
5月26日,記者隨督查組檢查疊彩區八里街附近生活污水問題的整治進度時發現,在一處較為隱蔽的排水口,仍有泛著惡臭的污水直接排入漓江。問題清單上顯示,其位置是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
據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處排水設施管理監察所所長莫碧琨向記者介紹,在前兩期工程中,市區有關部門已經對八里街附近108個點進行排查,大部分排污點的管網已經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接下來還會開展第三期工程,對排污點進行排查和完善污水管網。
“仍有污水排入漓江,遲遲未能整治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很早以前,這里既是灌溉溝也是排洪溝。隨著城市發展、人口增多,附近村民誤將這里當成排污口,所以問題才變得如此棘手。由于這里位于桂林市疊彩區和靈川縣的交界口,靈川縣一些村落的生活污水排入這里,我們與靈川縣政府還在進一步溝通中。”莫碧琨表示。
由于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涉及縣區的最終整治期限是2019年12月31日,而市級以上的期限是2018年12月31日,所以兩個轄區的整治進程有所區別。對市區相關部門而言,整治這個排污口迫在眉睫。
“兩三年前我剛來這里時,縣里的排污點、管網沒有任何資料。通過兩年多的實地勘察,已經形成了較成體系的整治方案,但部分村民對排洪溝等概念還不是很了解。我們也在做工作,希望盡快完善污水處理管網。”靈川縣市政建設管理所所長譚皓說。
盡管治理難度不小,但據記者了解,莫碧琨已經和譚皓探討出辦法,分別對市區、縣區的排污點進行分工排查,逐個解決問題。同時,對八里街附近排污管網建設服從市政府的統一規劃。目前,跨區域的多個部門對整治方案提出了意見,方案正在不斷完善中,整治進度較之前已大幅加快。
一張“藍圖”繪到底
在桂林,步行20分鐘,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公園,但20分鐘不到,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城中村。“如果說截污對修復水源地環境而言是治標的話,那對城中村的整治就是治本。”彭代元說。
為了從源頭控制生活污水對水源地的影響,改造城中村成為桂林生態環境整體規劃的重中之重。漓江城市段環境綜合保護工程是桂林市2017年市領導跟蹤服務推進的58個重大項目之一。伏龍洲的生態修復項目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伏龍洲作為桂林的一座江心洲島,島上原本也有城中村。村民在島上生活、耕作、生產,對水源地環境造成威脅。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伏龍洲的村民已經不在島上居住,全部遷居上岸。島上的住家建筑被拆除,同時開始生態修復。日前記者去伏龍洲現場查看時,那里已經沒有村民生活的跡象,一眼望去,空寂無人,樹木林立。
伏龍洲的生態修復項目還在進行中。整個洲島規劃采取生態修復方式進行環境綜合整治,突出綠化和生態建設,規劃面積約為82502.97平方米,綠地面積54954.8平方米,綠地率約為92.1%。
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漓江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Ⅲ類水體,水環境質量位居廣西前列。此外,桂林市在解決飲用水水源地問題中,采取“拉條掛賬、逐一銷號”措施,對第一輪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同時強化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并以此為契機提升飲用水水源地的“劃、立、治”水平。
漓江,發源于興安縣貓兒山,從桂林到陽朔共83公里水程。彭代元說,政府下一步的規劃藍圖是希望將安全放心的飲用水供給百姓,將澄澈明凈的漓江風光留給游客,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不再只是美好的期許,而是一句對漓江真實、貼切的評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