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洋湖再生水廠污水“零排放”和資源化利用
“我以為是一座花園,沒想到竟是一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市民張云初次“闖入”長沙市岳麓區洋湖濕地科教區內的洋湖再生水廠,看到眼前的美景,一臉的驚訝。
11月4日上午,陽光傾瀉而下,記者步入湖南先導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眼前的這座再生水廠幾乎被各種植被包圍,蘆葦蕩漾,楊柳拂打著水面,泛起層層漣漪,仿若置身大花園中,遠處幾名市民在池畔棧道正悠閑漫步,不時端起手機拍照。
一座污水處理廠何以變身大花園?
“我們在全國首次采用‘MSBR+人工濕地+濕地公園’組合工藝,實現污水零排放和全部再生利用,人工濕地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的好去處,變‘鄰避型’污水廠為‘鄰利型’生態公園。”湖南先導洋湖再生水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文明道出了“獨門秘籍”。
王文明一邊說一邊帶著記者來到污水廠污水入井口。
“2012年8月,洋湖再生水廠一期竣工投入運行,每天來自含浦、坪塘和洋湖3個片區4萬噸城市污水通過2條直徑達0.8米的污水收集主管網進入水廠,經過粗格柵、細格柵和旋流沉沙池等進行一級物理處理,將水中的垃圾、泥沙去掉,然后再經過MSBR池進行二級生物處理,出口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王文明說,上述處理和傳統污水處理廠差不多,關鍵是那片120畝的人工濕地才使洋湖再生水廠“獨步武林”。
沿著蜿蜒的景觀河道,來到了綠意濃濃的人工濕地。菖蒲、水蔥、風車草、美人蕉……眼前的植物肆意生長。此時,剛剛處理后的水正隨著地形的高低走勢在植物根部2米深的碎石下流動。
“通過模擬自然濕地,由碎石等填料、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水體組成復合體,既打造了生態化的自然景觀,又能使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王文明帶著記者來到人工濕地的一處出水口,清流正源源不斷地流到三級生物塘。在陽光的照耀下,水草搖曳,清澈見底。記者俯身捧一把水,仔細查看,無色無味。
這些水流向何處?
“沒有直接排放,而是作為水源補給洋湖濕地公園,真正循環利用,實現污水零排放。”王文明說。
然而,洋湖再生水廠的建設規劃曾一波三折。長沙先導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危建新介紹說,洋湖再生水廠剛開始設計為傳統污水處理廠,但是要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就可能會面臨“能耗高、藥耗高、污水再生利用率低、鄰避效應明顯”4大難題。
據此,長沙市相關市領導指出,洋湖新城片區在長沙兩型先導區的核心區內,規劃建設要體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經過向外界學習和請教,最后,“MSBR+人工濕地+濕地公園”的污水處理方案應運而生。
“洋湖水處理模式,獲得省內外水處理專家和眾多污水廠的青睞。”王文明告訴記者,經過實踐表明,通過“MSBR+人工濕地+濕地公園”組合工藝,既環保又節能,傳統污水處理廠處理一噸污水如果要達到一級A標準需要電耗0.4至0.5千瓦時,而洋湖處理一噸污水只需0.15千瓦時,節能60%以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洋湖再生水廠共安全運行2272天,處理污水7409.67萬噸,共回用再生水7409.67萬噸,COD減排量8477.52噸,氨氮減排929.79噸,總氮減排756.17噸,總磷減排97.84噸。
城市污水不僅實現了“零排放”,而且還將在這里實現“增值”。
記者在洋湖再生水廠看到,設計污水處理規模8萬噸/日的洋湖再生水廠二期已經投入運營,中水回用示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王文明說,二期項目出水經中水廠加氯消毒處理后,在洋湖生態新城和大王山片區作為綠化澆灑、道路清掃、洗車、沖廁等用水。
“污水還將變身為供暖不可缺少的寶貝。”王文明頗為自豪地說,目前計劃投資約1.2億元,采用“中水源熱泵+冷卻塔冷水機組”供能方案,建設能源廠,將可為近100萬平方米的居民家里供暖。此外,污水處理廠中的污泥和人工濕地植物的秸稈也將通過建設資源廠得到無害化利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