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廢水工藝設計
前言
合成氨改造工程完成后,為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廢水不致危害環境,同時為貫徹環保“三同時”原則,應對產生的高濃度氨氮廢水進行處理,達標后排放。
設計工藝
由于硝胺和尿素車間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氨氮廢水屬于高濃度廢水,必須在生物脫氮之前進行預處理;預處理采用氨氮在堿性條件下溶解度較低的特點,進行氣提脫氮,大幅度降低廢水中的氨氮指標,經過生物脫氮一般能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為嚴格達到新疆地方排放標準須采用離子交換作三級處理。
1、污水處理工藝主要由三個主要單元組成:預處理、生物脫氮處理及離子交換處理,具體工藝流程圖如下:+
預處理
包括格柵、集水池、氣提塔(或同時包括吸附塔)等,主要任務是調節水量、均勻水質、調節廢水pH值、脫氮,以利于后續處理設施。
來水經格柵隔除其中可能含有的漂浮物或其他雜質,進入集水調節池,由于排水方式為連續式,因此集水調節池可設計水力停留時間1h,同時加堿調節pH值至10.8左右,使廢水中的氨氮以游離態形式存在為主,通過氣提將游離氨大部分脫除,經過脫氨的廢水通過加酸將pH值調節至中性狀態。
生物脫氮處理
經過預處理的廢水自流進入中間水池I,經提升進入CASS池(如果同時有生活污水加入則可以減少碳源的投加)。CASS系統處理含氮廢水的原理如下:
CASS處理系統又稱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SBR法的一種優化變型,所以亦是一種“充水和排水”的活性污泥法,廢水按一定周期和階段得到處理,每一循環有下列各個階段組成:
1)充水/曝氣
2)無進水/沉淀
3)撇水
4)閑置
上述各個階段組成一個循環,并不斷重復,循環開始時,由于充水,池子中水位由某一最低水位開始上升,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曝氣和混和后,停止曝氣,以使活性污泥進行絮凝并在一個靜止的環境中沉淀,在完成沉淀階段后,由一個移動式撇水堰排出已處理的上清液,使水位下降至設定水位,然后再重復上述過程。為保持池子中有一個合適的污泥濃度,需要根據產生的污泥量排出剩余污泥;排出剩余污泥一般在沉淀階段結束后進行,排出污泥濃度可達10g/l,因此與其它活性污泥法相比,CASS系統排出的剩余污泥量最少。
CASS反應池由三個區域組成,即生物選擇區,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在生物選擇區中,廢水中溶解性有機物質能通過酶反應機理而迅速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可在此選擇區中得以反硝化,選擇區的設置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止污泥膨脹;預反應區微量曝氣,基本處于缺氧狀態,有機物在此反應區內得到初步降解,同時也可去除部分硝態氮;主反應區為好氧曝氣區,主要進行硝化和降解有機物,同時也存在反硝化過程。污泥回流采用潛污泵型號為AS16-2CB,共設置三臺,兩用一備。
反應區末端設置污泥回流系統及剩余污泥排出系統。反應區上端設置安裝撇水系統及液位傳感系統,池底安裝適應間隙曝氣的可變微孔曝氣器,該曝氣器曝氣時膠膜由于空氣壓力變形,膠膜上的微孔張開,曝氣得以進行,停止曝氣后,膠膜由于彈性收縮,微孔關閉,使污泥不會進入空氣管內。
CASS法處理系統有如下特點:
1、工藝簡單、穩定可靠,操作維修方便,無需進行大量污泥回流;
2、運行周期靈活可變,耐沖擊負荷性能強;
3、能實現同時硝化/反硝化以去除污水中總氮,并能實現過度生物除磷,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4、池中設有吸附選擇器,故無污泥膨脹,污泥產生量少;
5、在同一池內進行生物過程和泥水分離過程,無需設置初沉池和二沉池,故運行費用低,工程投資省,占地省;
6、整套系統實行全自動控制,節省人員費用;
7、組合簡單,便于分階段施工,投用。
本處理系統設置CASS池規格為:23000×8000×4500mm,采用鋼砼結構。曝氣采用SSR-150風機,共三臺,兩用一備。
離子交換處理
離子交換處理是利用離子交換劑的選擇性吸附性能,除去廢水中的特定的游離離子,本工程采用的離子交換劑為斜發沸石,具有良好的吸附銨離子的能力。
生物脫氮處理出水經中間集水池II集水調節,由泵提升至離子交換處理器,進一步降低廢中的氨氮;當離子交換劑交換容量飽和后,利用堿液和食鹽水進行再生,再生液體積約10~20倍交換劑體積,再生后的交換劑可以重復使用,再生廢液可作氮肥回收利用。
離子交換器設置兩臺,一用一備。
污泥處理
CASS池污泥由剩余排出泵排至污泥池,進行污泥濃縮處理,濃縮后的污泥定期抽吸外運,上清液回流至集水調節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