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鞍山騰鰲建垃圾焚燒發電廠 真相竟然是這樣的?
目前,生活垃圾處置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發電。
然而,填埋需要大量土地資源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堆肥處理速度慢且適用規模小(多應用于鄉村地區),因此,土地資源消耗少、處理速度快、二次污染少且能夠資源再利用的焚燒發電,成為了理想的選擇。
說到底,談起“垃圾焚燒”,在我們心里,會聯想起漫天的濃煙、撲鼻的臭味、臟亂的場景。
更多的疑慮是,這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到底長什么樣?如何運作的?“燒”出的氣體如何處理?是否會產生污染,影響環境?
關于垃圾焚燒發電這些你需要了解一下
垃圾焚燒的過程到底是怎么樣的?
來看一下垃圾焚燒工藝流程圖: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生活垃圾由專用運輸車送至焚燒廠,經地磅稱重后開至卸料門,卸到垃圾儲坑內,經自然發酵(堆放5-7天),析出垃圾中的部分水量以提高熱值,期間產生的沼氣、臭氣回收至焚燒爐利用,垃圾堆存所產生的滲濾液,經處理達標后,作為全廠生產用水。發酵后的垃圾經進料斗進入高達850~1100℃的焚燒爐內,焚燒煙氣停留2s以上,高溫有效控制二噁英的生成。垃圾在鍋爐內燃燒產生熱能,用于汽輪發電機進行發電。垃圾燃燒過程所需的助燃空氣取自于垃圾池內產生的臭氣,使垃圾池維持負壓,確保池內臭氣不會外溢。焚燒后產生的爐渣用作建筑材料,垃圾焚燒后所產生的煙氣經煙氣處理系統凈化后,有效的去除煙氣中酸性污染物,顆粒物,氮氧化物,重金屬及二惡英等污染物,達到國標或歐盟2000標準后的潔凈氣體排至大氣。在煙氣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飛灰,經固化穩定后運至填埋場進行無害化填埋。
公眾最為關心的二惡英,在高達850多度的高溫燃燒下,燃燒殆盡,排放濃度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0.1納克/立方米排放標準(1納克等于0.000001毫克),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何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實施有效監管?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持續推進是在嚴格的多方監督下保障完成的。項目采取了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管相結合,技術監管與市場監管相結合,運行過程監管和氣體排放監管相結合的模式。政府監管由行業管理部門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現場巡查,環保部門對煙氣在線監測,查看實時監控。每月定期的開放日時間,所有市民均可前來參觀,平時想要參觀的市民也可通過預約進行參觀監督。
廠內的電子屏上顯示著在線監測數據,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數據都可以看到,并且這些數據與環保局官網在線聯網,企業是否達標排放群眾一目了然。信息全公開、全透明。
(資料圖片)
為什么要垃圾焚燒?
1、減量化:垃圾焚燒后,一般體積可減少90%以上,重量減輕80%以上。垃圾焚燒后再填埋,可以有效地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
2、無害化:高溫焚燒后可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質,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大量生活垃圾露天焚燒和填埋場自燃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惡英,是同量垃圾經過現代化焚燒排放二惡英的幾千倍。來自德國的研究顯示,當垃圾被運往焚燒廠時,二惡英單位含量就已達50納克,生活垃圾經過焚燒后,垃圾中原有二惡英得到分解,向空氣排放的二惡英不高于0.1納克。
3、資源化:垃圾焚燒后產生的熱能可用于發電供熱,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垃圾發電不但能變廢為寶,產出電能,還能節約煤炭資源。國際上通常認為垃圾的平均低位熱值能達到3000千卡/千克,標準煤的熱值是7000千卡/千克,大約燃燒2.3噸垃圾可節約1噸煤。我國的城市垃圾以生活垃圾為主,含水量較大,熱值只有1000千卡/千克,但即便如此,焚燒7噸垃圾也可節省1噸煤,假使全年城市垃圾的一半用作焚燒,則可省煤2000多萬噸。
希望大家科學認識垃圾焚燒發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