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季節轉化導致中東部大面積重污染天氣
2月19日以來,受弱厄爾尼諾現象和季節轉化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長時間持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疊加元宵節煙花爆竹燃放和工業企業春節逐漸復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持續長時間重污染天氣過程。在偏南風持續影響下,伴隨水汽輸送,污染區域逐漸北移,開始影響包括北京在內的京津冀中北部地區。截至3月2日10時,北京市PM2.5小時濃度達到221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污染;區域污染最重的城市是保定市,PM2.5小時濃度達到262微克/立方米,為嚴重污染。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張碧輝副主任說,2月中旬以來,受歐亞中高緯緯向環流控制影響,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冷空氣勢力總體偏弱。同時,西北太平洋菲律賓附近為反氣旋性環流,我國華南至華北均為明顯的南風控制,有利于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側的水汽輸送到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華北、黃淮一帶的大氣濕度明顯增加,導致這一地區氣溫偏高、濕度偏大,形成長時間大范圍靜穩天氣,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有利于霧或霾天氣過程生成和持續。
根據最新預測結果,預計3月2日至5日,從高空看,我國中高緯地區依然為平直的緯向環流控制,沒有明顯冷空氣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從中層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層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4攝氏度-8攝氏度,逆溫強度3攝氏度-6攝氏度左右,較強的逆溫層結抑制大氣垂直擴散能力,降低混合層高度,夜間至早晨時段混合層高度多低于500米,且逐漸降低。從地面看,氣壓場較弱,京津冀中南部地區為弱偏南風輻合區,并將穩定維持。從濕度看,地面偏南風有利于水汽向京津冀地區輸送,同時夜間至早晨時段受輻射降溫影響,京津冀地區相對濕度多大于80%,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于1公里的大霧。其中,3日夜間至4日早晨,京津冀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相對濕度大于90%,易出現大霧天氣。諸多不利氣象條件將有利于污染物的積累和轉化,推升空氣質量的惡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說,3月是冬春季節交替的時期,歷史上均有重污染過程。隨著冬春季節的轉換,副熱帶高壓北抬,以偏南風、偏東風為主的暖濕氣流將大量水汽輸送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容易出現靜穩、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同時,3月上旬北方地區還處于采暖期,且春節后工業生產也大面積恢復,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仍然處在高位,兩者疊加導致3月是重污染天氣高發月。通過對歷年3月份的空氣質量開展回顧性分析,過去幾年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3月份均出現過多次長時間、大范圍的重污染天氣過程。“2+26”城市中每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46天;北京每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4天。
此次污染過程持續時間雖長,但程度比同等氣象條件下有所減輕。這次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不利氣象條件自今年元宵節開始,持續時間接近兩周,區域污染物持續在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平原地區盤旋積聚。2017年元宵節過后,也出現過類似的氣象條件,也發生了一次區域重污染過程。當時區域氣候背景和具體的天氣形勢以及氣象要素均和今年的這次過程較為相似,只是持續時間短一些,持續了6天。雖然持續時間短,但當時的污染程度比現在要重得多,當時污染最重的城市是石家莊市,日均PM2.5濃度最高達到445微克/立方米,小時峰值濃度超過500微克/立方米。而截至目前的這次污染過程,污染最重的城市是邯鄲市,日均PM2.5濃度最高為321微克/立方米,小時峰值濃度沒有超過400微克/立方米。可見,雖然本次污染過程不利氣象條件和污染過程持續時間更長,但污染的峰值濃度和日均濃度均有10%-20%范圍的下降,這很好地體現了近年來污染長效治理,以及重污染應急管控的效果。
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首要因素,濕度助推污染程度加重。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污染物排放強度仍然處于高位,一旦遭遇不利氣象條件,仍會出現重污染天氣。3月2日,隨著偏南風的逐漸加強,污染復合區逐漸北移,已經覆蓋到包括北京在內的京津冀中北部地區。同時,由于南部水汽輸送影響,濕度逐漸增加,多地已經發布大霧預警。濕度的增加也促使污染物吸濕增長,加劇液相反應,快速推升污染濃度。
根據最新預測預報結果,預計2日至4日,北京市均將持續重度污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也將持續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過程。5日起,隨著冷空氣的來臨,空氣質量將逐步改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