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處理 精心做好“二次分類”
垃圾分類達人逐個數
垃圾從收集到清運,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運輸、收集、再運輸、處理的龐大垃圾分類運收系統,白云街環衛站就是其中的一個節點。垃圾分類質檢管理員劉清生在白云街環衛站工作已有近十年。這十年里,他作為垃圾分類處理第一線工作者,與廣州垃圾分類同行。從他的日常工作,能看到廣州垃圾分類收運的細節。
主要負責餐廚垃圾分類管理的劉清生,每日在垃圾分類“一收三運”中忙碌。所謂“一收三運”,其中“一收”指的是負責垃圾運輸的市車隊每日一次到白云街垃圾中轉站接收餐廚垃圾,再運輸到垃圾處理單位;而“三運”指的是一天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垃圾收集車從白云街各酒店、食堂等垃圾投放點將餐廚垃圾收集到白云街垃圾中轉站。
餐廚垃圾收集到位于江灣橋腳的垃圾中轉站后的二次分類,可以說是劉清生工作的“重頭戲”。“餐廚垃圾二次分類非常有必要,將錯誤投放的其他類型垃圾分離出去,有利于餐廚的處理及資源再生。”據劉清生粗略估算,每次一車垃圾運到站內,工作人員就需要花上一個小時去處理它們;一車可運送12桶餐廚垃圾,一天白云街環衛站所處理的餐廚垃圾就有一百余桶,工作人員往往需要加班完成工作。
垃圾分類從分類投放、運收再到處理是環環相扣的。8月的廣州,天氣潮濕炎熱,餐廚垃圾的及時處理至關重要。劉清生的工作作為垃圾分類運收的中間一環,連接著頭尾,協調應對是他工作的“必修課”。劉清生表示,雖然垃圾分類運收系統已完善了許多,但偶爾一次的運收延誤還是會讓他心焦不已,“這樣站內的垃圾桶就不夠用,如果存放更多垃圾桶,空間也不夠”。
對中轉站極為熟悉的他,很快就想出了解決方案。備用的大型垃圾桶被啟用了,一個大的垃圾桶就可以替換站內兩個小的垃圾桶,這樣既可以節省站內的空間,又可以將更多小的垃圾桶重新放置到街道的各個投放點,讓這些垃圾桶重新合理流轉起來。
除了負責餐廚垃圾的分類及運收管理,協調工作,清洗垃圾桶也是他的工作內容。中轉站內空間不大,百余個垃圾桶都被排列得整齊,垃圾桶蓋上也沒有明顯的污漬。劉清生一連翻看了幾個垃圾桶,“垃圾桶如果有破損,液體就會滲漏出來,在夏天很快會發臭,影響社區環境。”每一個裝過垃圾的垃圾桶都在站內被清理后再送回投放點,“現在居民關于垃圾造成的環境問題的投訴都少了很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