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三峽模式初露端倪!
長江全長6300公里,沿線11省市區,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超過40%,人口占比在40%以上。長江的水資源總量約占全國總量的35%,是中國重要的戰略淡水資源庫。
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強調,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存在“4+1”污染源,即城鎮生活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礦庫污染。數據顯示,長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庫處于富營養化狀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3%、37%、43%。
三峽集團做水電是龍頭,干環保卻是新兵。由三峽集團扛鼎,中央怎么定,地方怎么看,三峽怎么干?
6月底開始,記著沿江走訪了岳陽、九江、蕪湖等市,實地探訪長江治污。
高度:長江大保護是高位推動的事業
早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相關部委,圍繞三峽集團改革發展開展研究,提出多份專題報告。
2017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領導做出批示:“目前在長江沿線,三峽集團是最具經濟實力的央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任務十分艱巨,特別是大保護任務十分繁重,亟需三峽集團發揮骨干、主力作用。”
2018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三峽集團新的戰略發展定位文件,明確三峽集團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基礎保障作用、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
2018年5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增補三峽集團為成員單位。
2018年7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長江辦)印發指導文件,支持三峽集團在共抓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對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做出制度性安排,明確近三年重點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
期間,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先后印發文件,對長江大保護尤其是污水治理明確了具體要求和節點目標。
生于長江,長于長江、發展于長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三峽集團肩負“建設三峽、開發長江”的歷史使命,成功建設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隨后,在金沙江下游滾動開發四座大型梯級水電工程,綜合利用開發國內水資源,建成一個又一個國之重器。
2018年12月13日,作為三峽集團開展長江大保護的業務實施主體,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在武漢注冊成立。
從開發長江到保護長江,又一重大歷史使命落在三峽集團肩上。
九江八賽控制工程。攝影湯偉
難度:五大挑戰橫亙面前
這是一項既陌生又艱巨的課題,五大挑戰橫亙在長江生態環保集團面前。
首先,自身能力建設的挑戰。項目落地推動能力、內外部資源整合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投資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待加強。
其次,現有PPP 模式推進遇到較大瓶頸。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能力受限,在中央嚴控地方債務風險,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不超過當年一般公共預算10%的限制下,長江大保護資金投入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不相匹配。
第三,水環境治理欠缺科學系統治水實踐,急需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沿線城市水環境治理缺乏整體頂層規劃、科學的河湖環境承載力評估以及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機制,“廠網河湖岸”一體化缺乏產業鏈上下游的有效銜接,流域謀劃不夠。
第四,生態環保領域和企業“散、小、弱、亂”現象難有改觀,急待加快提升產業集中度。目前,尚未出現涵蓋全產業鏈、聚合度較高的優質企業。
最后,體制機制制約共抓長江大保護形成合力。跨部門、跨區域統籌協調難度極大,影響PPP 項目高效落地,影響流域化綜合治理的推進實施。
時間緊、任務重、頭緒多,難度前所未有。
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主導下,組建了多個調研組,分赴宜昌、岳陽、長沙、九江、蕪湖多地多次開展調研,深入摸排行業現狀。
掀起城市的“蓋頭”來,問題觸目驚心——
城鎮排水管網等基礎設施落后、欠賬嚴重;城鎮污水收集率很低,污水直排,污水處理廠低效運行;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污錯接混接,地下水入滲;廠網分離,產業鏈片段化、碎片化……
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選取宜昌、岳陽、九江、蕪湖4個城市推進先行先試,以“流域統籌、區域協調、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為原則、堅持廠網一體、廠網河湖岸一體的城鎮污水處理和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得到了一致認可。
推動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項目落地建設,長江生態環保集團已然啟程。
岳陽東風湖治理工程。攝影湯偉
速度:試點城市一期項目全部落地
共抓長江大保護已然開局,如何將方案快速落地,將思維導圖轉化為實施路徑?
“一年出模式,兩年初見成效,三年明顯見成效。”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自加壓力、負重前行,提出階段性目標。
“九江速度”提振士氣。作為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先行先試項目,2018年1月起,僅半年多時間,九江一期項目6個子項目已全面開工,質量安全總體可控,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的高度肯定。
一個“共”字是九江速度的秘訣。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九江項目公司總經理曹諍介紹,九江一期項目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落地,既得益于國家發展改革委、江西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也離不開三峽集團和相關參建單位的全力推進。
在九江被確定為試點城市后,5個月內,三峽集團便先后與九江市政府、江西省政府簽署了長江大保護相關戰略合作協議,項目本底調查也已完成,一批先行先試項目只待招標。
“一般情況下,完成整個PPP流程至少要半年時間。招標通知發出后,三峽集團只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PPP項目準備工作。這得益于前期工作準備充分,后期政府多部門聯動,多個流程同步推進,及時解決項目審批等難題,才能順利完成投標并成功中標。”最早進入九江項目的工作人員李楊說。
芳蘭區域污水處理綜合治理一期工程,是九江一期項目首個開工項目,全面完工后,每天處理污水3萬立方米,出水水質可達一級A標準。“2018年8月項目開工后,我們精心組織施工生產,晝夜奮戰,克服了準備時間短、場地狹小、干擾因素多等困難,目前工程進度滿足計劃要求,質量安全可控。”中鐵四局現場負責人說。
到9月底,九江、蕪湖、岳陽、宜昌四個試點城市一期項目全部落地落實。第二批合作市縣尤其是重點城市全面對接,試點城市一期項目共計37個子項,已有32個子項已開工建設。
深度:聚焦城市地下排水管網修復治理
黑臭在水里,問題在岸上,關鍵在管網。
由于歷史原因,順水排放是沿江城市的一貫做法。由于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歷史遺留問題嚴重,沿江城市普遍存在雨污合流、污水管和雨水管混搭錯接、污水直排入河湖等諸多問題。
管網質量直接影響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
“由于長江沿線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位高的特性,又有污水管道、合流管道斷裂、滲漏、倒灌等突出問題,導致污水管道內混有大量的地下水、河湖水,進廠化學需氧量(COD)濃度普遍低于100mg/L,導致很多污水處理廠閑置‘曬太陽’。”曹諍說。
管網不治理、一切都白搭。
“必須更加聚焦城市地下、聚焦排水管網修復治理工作。管網健康了,河湖才可能健康。”長江環保集團九江項目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俊直擊問題要害。
核心在數據。
“過去治污,是一根管網簡單搭建下去,不夠精準。新的治理模式要向精準化發展,僅靠人工很難實現,必須建立一套包含水質監測、預測預報、智慧調度等在內的智慧系統,通過機器、程序、軟件等來實現精準化、智慧化治理。” 張俊介紹。
在蕪湖長江大保護項目管網排查點,技術人員操作機器人進行排水管網檢測。當排水管網處于滿水狀態時,管道CCTV檢測機器人無法檢測,此時聲吶設備就能代替機器人進行排查任務,現場就可以看到軟件平臺反饋的排水管網檢測結果。
“天上下著雨,地下埋設的感應器實時搜集計算雨量,分析管網內會有多少雨水流出,調蓄池該如何調配才能容納雨水,處理過的雨水該流往何處。”中建二局工程師秦明勇從設備角度闡釋。
智慧治污應運而生。
“實現智慧治污,需要智慧設備,也需要‘應接盡接’等智慧理念支撐。”曹諍說,“應接盡接,就是在解決管網漏接、混接、錯接等問題的前提下,把污水都納入到污水管網,進行雨污分流或者截污,保證城鎮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
蕪湖大龍灣污水處理工程。攝影湯偉
廣度:全生命周期協同治污
治理碎片化、“挑肥揀瘦”是現存治水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
“碎片化建設一批水環境治理項目,不是三峽集團的初衷。”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孫志禹認為,只有通過科學性、系統性的頂層設計, 把城鎮污水處理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才能實現城市水體質量的根本改善。
解決方案清晰明了。
以城鎮污染處理為切入點,以摸清本底為基礎,以現狀問題為導向,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依據,以總體規劃為龍頭,堅持流域統籌、區域協調、系統治理、標本兼治和“一城一策”的原則,突出整體效益和規模化經營,通過廠網河湖岸一體化,建設養護全生命周期開展投資建設運營,促進城鎮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保證城市水環境質量整體根本改善。
五大業務平臺做戰略支撐。
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實施主體;長江綠色發展投資基金定位為國家級產業投資基金,引入社會資本,保障長江大保護資金需求;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承擔生態環境研究、監測,并將成果快速轉化應用;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發揮各方優勢和長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效融合;長江生態環保專項資金為公益性資金,用于規劃研究與編制、試驗性項目、示范工程等支出。
五大能力建設做戰略保障。
隨著岳陽、九江、蕪湖、宜昌等一批先行先試項目的落地建設,三峽集團在形成項目管理、資源整合以及策劃打包等能力基礎上,正全力培育新的業務能力,包括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能力,管網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建設、管理與運行能力,河湖水環境承載力或容量評估及考核評估能力,創新智慧水務平臺建設能力,污泥能源化資源化集中處理處置能力。
把自身發展放在協同發展的大局中。
“立足項目共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與長江大保護具有協同效應的企業廣泛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資本合作為紐帶,以項目合作為重點,以理順污水處理價格機制為突破,以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為導向,開展‘資本+’合作,推動重大項目快速落地。” 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反復強調協同發展。
協同效應逐步凸顯。
“以前與社會資本合作,社會資本看中的是具有回報機制的污水處理廠,把管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甩給了地方政府,導致廠網分離,F在廠網一體化,賺錢不賺錢的三峽都干。”岳陽市住建局副局長程文藝認為,三峽集團正在積極探索全生命周期治污管理新路子。
政企互信逐步加強。
“兩年來,地方政府對三峽集團的資金、技術、管理有了深刻認知。若論承擔主體責任,展開強強聯手,作為合作者非三峽集團莫屬”。蕪湖“十里江灣”項目是三峽集團建設的濱江岸線綜合整治工程。站在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帶,蕪湖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立新有感而發。
各方更加聚焦體制機制創新。
“當前污水處理費只能勉強覆蓋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污水管網的運行還需財政支付”,在長江環保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世平看來,“以理順污水處理價格機制為突破,探索未來管網運維的收費機制,推動地方水務平臺市場化改革,是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關鍵”。
“共抓長江大保護體制機制創新是根本,是關鍵。沒有體制機制創新,治污難以為繼。”長江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強調表示。
“長江大保護是荊棘密布、極具挑戰的事業,長江大保護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事業,長江大保護是實現集團戰略拓展的事業”。2019年7月,三峽集團董事長雷鳴山把集團戰略定位明確表述為實現清潔能源與生態環保“兩翼齊飛”。
承載壓力,直面矛盾,砥礪前行,三峽集團集聚新勢能。
從建設水電樞紐到治理水體污染,從大江大河到“毛細血管”,從重點突破到整體推進,從自身發展到協同發展,長江治污逐步呈現出一個閉環體系。
三峽模式初露端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