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水里問題岸上治岸上問題流域治
開欄的話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要求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知行合一,貴在行動。兩年多來,三大攻堅戰有序推進、精準發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成效初顯,精準脫貧捷報頻傳,部分地區嚴重污染問題得到遏制。今日起本報推出“三大攻堅戰各地在行動”欄目,報道各地各部門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的經驗做法。
兩水匯流,三面環抱,大批過境候鳥在水面棲息。寧夏固原市隆德縣城,如今人稱“西海固的江南小鎮”。人們直呼“想不到”——想不到渝河能治理好,想不到如今水這么清。
渝河是黃河支流,自六盤山而下,出寧夏,經甘陜,入黃河。兩條支流一叫清流,一叫清涼,水如其名,在城邊匯入三里店水庫。上世紀80年代后期,當地優質馬鈴薯吸引來淀粉加工企業。每年從8月到年底,工廠分離汁水直排入河,流入水庫,白色泡沫像堆在河道的雪。
市民李明住水庫邊隆關村,猶記當年從夏到冬,白沫積久成黑水。一年又一年,水庫發了酵的異味讓人不敢開窗,“最怕西南風,晚上睡覺常常被熏醒。”
數年前,渝河污染企業逐漸關停。但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堆積。4年多前,因黑臭水流入鄰省,引發了一些糾紛。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要加強黃河保護,堅決杜絕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隆德縣打響了渝河治理攻堅戰。
控源截污、河庫共治、生態修復,隆德接連打了三場硬仗。上游保生態,中游抓水質凈化,下游重自然恢復。水里的問題岸上治,岸上的問題流域治。萬噸以上淀粉加工污染企業關閉13家,水庫排干一層層清淤,“一滴污水也不允許往下游放,庫底老泥也要剔凈!”
一條河涉及眾多條塊,環保、水利、住建、市政……隆德用河長制打破行政分治,合力攻堅。一場暴雨,水庫沖進不少垃圾,原因是餐飲門店把廚余堆進雨污分流通道。由河長辦召集,一個會協調近10個部門,一次性解決問題。
治河充分尊重自然,創新了不少“土辦法”。54道土堰連著蓄水凈化池,增加礫石河床、溢流堰,種植水生植物護坡固岸,脫氮除磷,讓河水喂飽土地,再一級級漫流。污水處理場連著人工濕地,把8小時的水流,延緩成160多小時的自然凈化。
三里店水庫下游30里是沙塘鎮,村民許仁就住河邊。“過去30里外都能聞到味兒,在河邊要憋著氣走。”治河工程“像掏瘡一樣”,把沙坑的垃圾和黑泥清出來,水流眼瞅著一天天清澈起來。“眼下大伙兒晨練最愛沿河跑步。過去河里不長草,如今水鳥多,見人也不怕。”說話間,一只白琵鷺從蘆葦叢振翅而起。
當年,許仁曾引河水澆地,澆死了一園辣椒。如今,渝河流域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240萬立方米蓄滯凈化塘,調蓄富余徑流,清水浸潤山坡,2.2萬畝貧瘠的山臺地變成水澆地。冷涼少打藥,牛羊多糞肥,專種高端蔬菜。每戶10多畝地,趕上市價高,每畝年收入1萬多元。渝河兩岸更成為秦艽、黨參、柴胡、板藍等中藥材基地。
隆德干部群眾越來越珍視環境。原來的劣Ⅴ類水連提3個臺階,近一年渝河大體保持在Ⅱ類水質。
隆德變了,渝河沿岸成了一條生態廊道。6.5平方公里的小城,坐擁9座公園,懷抱2.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隨著地下水滋長,各類樹種爬滿河灘山坡。大半月不下雨,清水還從山間潺潺而出。市民隨手撿垃圾,義務巡河。“一滴水也舍不得弄臟!”
條條支流,終成大河。隆德干部群眾終于可以對著一川清水挺直腰板。22年來,黃河干流寧夏段首次保持20個月Ⅱ類優水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