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園區如何做好疫情應對與穩定發展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國企業復工難問題突出,不少地區產業發展陷入緩慢運轉甚至停滯狀態。產業園區作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與實現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成立應急研究課題組,對全國40多家園區疫情應對措施進行梳理,并第一時間與蘇州工業園區、廣州開發區、天津開發區等5家研究基地單位取得聯系,建立了園區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平臺,同時組織力量對包括武漢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長沙高新區、臨沂經開區、南京經開區等7家全國頭部園區的10位負責人進行了電話訪談,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
本報告旨在通過梳理重點園區疫情防控的典型工作,為全國2500多家園區提供具體的經驗借鑒,在做好疫情防護的同時,探索推動園區產業穩定發展的可行舉措,繼續發揮好園區對全國經濟的支撐作用。
一、園區應急防疫措施:管委會、行政單位、街道社區多層次布控
應急防疫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對園區而言,涉及管委會、行政單位、街道社區等多層面布控。此外,部分園區在近年來通過改革保留經濟職能,逐漸剝離了社會事務職能,因此該類園區在疫情應對上需要建立跨層級的多方協調機制。
1、以管委會為核心,建立“1+N”式的疫情應對體系
根據調研結果,國內大部分園區在第一時間成立防控指揮部,并下設覆蓋各領域、各部門的工作小組。蘇州工業園區按照“1+10”布局,即園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及醫療救治、交通管控、社會防控、新聞宣傳、保障保供、市場監管、企業指導、教育防控、建筑工地防控、高校防控等10個工作組,自上而下織起了一張嚴密的疫情防控網絡。煙臺經開區緊急成立“1+8”工作小組體系,以開發區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核心,相繼成立了包括綜合協調組、疫情防治組、專家組、宣傳輿情組、交通聯防組、市場交易管理組、社會隨訪組、應急保障組在內的“8”個應急小組,明確了工作內容和責任分工,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輸入性病例發生的風險和危害。
2、“園區事,線上辦”:“不見面”審批平臺火爆
在過去幾年,不少園區為了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在爭取上級政府權限支持的基礎上,相繼提出了“園區事,園區辦”、“不出園審批”的改革目標。如今,在應對園區疫情上,行政審批由“線下”轉為“線上”,網絡平臺優勢被再次放大。
多家園區利用在線服務平臺緊急推出“不見面”審批事項,助力疫情防控。2月3日,成都高新區、北京經開區、青島高新區等園區緊急推出多項“不見面”審批事項。成都高新區在其行政審批系統24項行政審批事項100%“網上辦”的基礎上,推出擴大承諾制審批范圍,變“證前”審查為“證后”核查,變“見面”評審為“不見面”評審,取消繳費自行核查,應急搶險項目實行“先實施后補費”五大改革便民舉措。北京經開區推行“不見面”審批,在現有承諾的辦理時限上再壓縮40%,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開設審批綠色通道,實現專人指導、綜合服務、并聯審批、同步出證。臨沂經開區倡議企業選擇線上申報辦理業務,如確有緊急、特殊業務必須線下辦理的,必須提前一天實名預約后再到現場辦理,并且即辦即走。青島高新區對入駐的行政審批、不動產登記、稅務、車駕管和公共服務類共199項業務提供線上辦理服務,同時為園區重點建設項目提供了全程免費幫辦代辦服務,服務范圍包括建設項目投資立項至竣工投產的全部審批環節,為企業發展開通綠色通道,解決燃眉之急。
蘇州工業園區的相關負責人更是坦言,以前一些來園區辦事的人并不習慣使用線上平臺,部分功能的用戶活躍度也偏低,但是由于疫情關系,線上審批平臺異常火爆,這讓我們看到園區積極建設全流程線上審批平臺的優勢。隨著疫情的逐漸褪去,相信“云審批”模式將會在全國開發區中更為深入和普及。
3、基層布控:“點”式“大包干”與“網”式“全覆蓋”
管委會負責人下沉到“點”,實行“大包干”。在訪談中,武漢東湖開發區的相關負責人談到,由于開發區兼具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因此,在疫情之初,開發區緊急增設“8個園區辦”和“8個街道辦”,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直接下沉到基層,構建點對點的“大包干”式防疫體系。
結合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構建“四網聯動”全覆蓋體系。福州高新區為全面摸清相關人員信息,采取四網聯動措施。利用“天網”,即大數據手段,及時對接通信運營商進行摸排;利用“地網”,聯合公安部門梳理提供外地居民暫住證800份;利用“路網”,通過在各主次道路設卡,在住宅小區、辦公樓宇等出入口設置服務臺等方式,安排紅外線體溫監測,強化過往人員、車輛登記;利用“人網”,發動鄉鎮、29個村(居)、28個小區物業等基層單位,分片包干,網格化、地毯式推進“敲門行動”,逐戶走訪、逐人監測體溫。
此外,在調研中,跨層級協調現象也引發關注。近年來,不少園區通過改革保留了“經濟發展職能”,并逐漸剝離“社會事務職能”。因此,國內不少園區在疫情防護上,需要與上級政府、園區街道建立多主體跨層級的協調機制,從而保障園區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相較于“全職能”口徑的園區,該類園區需要提前做好相關的溝通與協調,并就一些突發狀況,提前明確責任主體和應對流程,從而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二、企業復工:分領域、分階段有序進行
1、疫情防控與群眾生活保障類企業優先復工,其余企業從嚴審批
面對即將到來的企業復工潮,園區針對不同類型企業嚴格落實復工中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對疫情防控與群眾生活保障的相關企業優先安排復工,其余企業延遲復工。以西安高新區為例,將園區內企業單位分為三類:一是涉及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應急保障類企事業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實行報備制,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可以復工;二是連續生產/開工類企事業單位,同樣實行報備制,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可以繼續生產;三是占據多數的放假后復工(復產)企事業單位,按照《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延遲企業復工上班的通知》要求,經高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審批后符合條件的可以復工。此外,天津經開區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園區同樣按照三類情形進行企業復工的有序部署,其中對涉及國計民生的如食品類、醫療器械、能源保障類的企業,具備疫情防控條件的都是復工的狀態;其他生產一般性產品的企業都是暫時沒有復工,需要非常嚴格的復工報備程序。
關系國計民生的企業要按照要求立即復工復產,特殊企業經審批后盡快投入生產。對于關系到國計民生、疫情防控、城市保障類企業,園區組織力量,嚴格快速審批。大連金普新區嚴格審核復工企業防疫情況中,對符合文件的運輸類、食品類、生物醫藥類4家企業的復工申請提前審批,督導企業做好人員排查健康監測及信息反饋;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所屬街道抽調工作人員成立園區企業工作組,根據園區企業分布數量,采用網格化管理,問題到格、責任到人;南昌高新區強調落實屬地責任,對于關系國計民生、全省發展大局的重點企業要盡快復工復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物資和財力保障。
設置前提條件,從嚴審批復工復產條件。對于防控組織不到位、防控物資準備不充分的企業,絕不開“口子”、亮“綠燈”。 臨沂經開區明確規定,要求企業制定復工復產工作方案,嚴格企業復工工作程序,做好現場核實,并對員工返廠情況進行逐一摸排,對不按疫情防控規定要求的復工企業予以從嚴從重處置。南京經開區采取條件審查與實際檢查相結合,對申請復工的企業逐一審核,緊急叫停5家未經請示擅自提前復工的企業,退回了30多家企業的復工申請。
2、避免“一刀切”,分階段引導企業復工
各地園區統籌企業分批有序復工,相對共性的措施有:外地員工進行一定時間的居家隔離、企業不得早于相關文件規定時間復工、園區領導小組指導監督企業復工等。蘇州工業園嚴格落實疫情工作要求,引導多數企業按照規定日期后復工,對因特殊原因確需提前復工的企業,要求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應對疫情預案措施以及確保不出現疫情的承諾等,報園區企業指導組,經現場核查批準后予以復工;長春高新區組織千名駐企干部指導企業進行開復工前的各項疫情防控準備工作,每個企業復工當天,都有一名駐企干部到現場,不僅監督企業按照管理制度執行防疫工作,同時也為企業解決防疫物資以及生產過程中的一些需求或遇到的困難。
部分園區采取科學防控辦法,避免企業復工“一刀切”,在一定程度緩解即將到來的復工壓力。北京經開區鼓勵復工企業實行彈性工作時間、錯峰上下班,有條件的可以實行網絡辦公;天津經開區依托微信通訊平臺建立企業信息調查系統,面向區內企業廣泛采集數據,整合多渠道信息,實時、動態掌握企業防疫期間申請復工情況,匯總整理當前已復工、申請復工和計劃復工企業情況,形成信息動態流轉臺賬。
3、園區企業一盤棋,最大限度推動產業鏈完整復工
在調研中,園區企業開復工普遍存在以下三個難題:(1)企業外地員工復工難,無論是返城方式還是居家隔離時長都會導致開復工難以如期進行;(2)工業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開工難,如果上游原料供應商或下游需求商無法復工,即便工廠如期運營也將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3)復工后園區防疫物資緊張,即便全面恢復生產后,工作人員如果沒有防御措施也是無法進行作業。訪談了解到,北京經開區目前園區內開復工比例僅在20%左右,臨沂經開區、天津經開區等也表示園區內開復工比例較低,基本都是與疫情防控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企業,即便是后期也不會是全面的開復工。可見這三類難題不僅僅是單個園區或者某個區域,而是全國都面臨的難題,面對共性的難題,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產業鏈完整復工顯得至關重要。難題之下,北京經開區和長沙高新區等為代表的園區的做法值得借鑒。
北京經開區除了開通各類的審批綠色通道讓企業能夠盡快正常生產,還為重點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通過政府的渠道協助企業打通了原材料供應、生產物資運輸、下游銷售環節,還通過資金獎勵、補助等方式,幫助企業開拓市場,鼓勵企業開、復工,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出口。
長沙高新區也開通了復工直通車,為每一個重點企業搭建了保駕護航的專業服務團隊,第一時間收集、解決企業復工遇到的困難問題,例如園區內一家環衛設備制造企業因為涉及到20多家上下游企業,復工難度較大,長沙高新區積極與該企業配套企業所在當地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協調,目前該企業已完成復工。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北京經開區在短短7天內完成口罩生產企業聯合康力醫療器械公司的廠房確定、流程審批、試生產全部過程,這條口罩生產線現已投入試生產階段,按計劃,每天可生產2萬只N95口罩、20萬只三層醫用外科口罩,未來產能在滿負荷運轉后可達到月產千萬只,確保防疫物資基本滿園區需求。
三、企業扶持:“獎補租稅貸”多管齊下,全面紓解企業困難
為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北京、天津、蘇州、深圳、廣州等多地政府相繼出臺扶持措施,以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確保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部分園區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園區內企業扶植政策,例如廣州開發區的“暖企八條”,北京經開區的“控疫情穩增長十條”等。針對園區的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獎、補、租、稅、貸五個方面。
1、區內采購與疫情生產研發類企業給予重獎
疫情期間,為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生產帶來的壓力,部分園區出臺了相關獎勵政策以提高企業的生產動力。
蘇州工業園區鼓勵園區非財政全額撥款單位采購區內非關聯企業產品,按產品首次實現區內銷售當年,區內銷售總額30%給予采購方上限2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鼓勵園區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試用區內企業創新產品,對企業免費將產品贈予相關單位使用的,按產品市場評估價值50%給予產品研制企業一次性試用獎勵,每個單位年度獎勵金額最高200萬元,以上創新性舉措不僅提高了關聯企業的研發熱情和信心,更保證了非關聯企業在疫情期的穩定發展。
廣州經開區“暖企八條”同樣涉及到一系列投產獎勵、攻關獎勵、創新獎勵等,具體包括:對2020年2月10日前復工生產防護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急需的醫療器械類企業,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療藥物,為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1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2019年產值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以上的骨干工業企業,2020年第一季度產值增速10%以上的,分別給予500萬元、200萬元、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2020年第一季度新入統的生產性投產企業,給予100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孵化器減免企業租金,對疫情期間累計減免企業租金超過100萬元的,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并以區政府、管委會名義給予表彰等。
北京經開區對研發、生產對抗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藥品、診斷設備等產品的企業,給予研發投入實際發生額10%的資金補助。
2、圍繞穩就業,補貼落實到人
為提高園區企業的疫情防控能力并防止疫情再爆發,園區出臺了一系列的安全防控補貼政策以幫助企業維持復工后生產活動的安全進行,多個園區均為企業提供物資補貼與設備補貼,并為復工人員提供補助。
煙臺開發區實施企業“特別護航行動”,規定企業根據總體防疫要求對職工實行集中隔離產生的相關費用,給予每人每天50元補助,疫情期間區內企業吸納就業,屬首次在開發區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繳納1個月以上社會保險的,給予200元/人補貼,對企業因復工復產需要,包車接回相對集中的外地職工產生的費用,經審核給予60%補貼;北京經開區針對企業復工面臨的員工住宿困難問題,提前開展人才公租房配租工作,提供1000間藍領公寓作為周轉用房,給予因復工需要租住酒店的企業50%的住宿補貼;大連經開區劃撥333萬元黨費用以支持防疫工作,用于支持保障全區各單位疫情防控工作;合肥高新區對已繳納境外展位費用、因疫情不能正常參展造成損失的企業,按繳納報名注冊費用和展位費用的50%,給予每家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3、區屬國有經營性用房租金率先減免
為減輕企業經營壓力,北京、天津、蘇州、深圳、廣州等多地政府均出臺了減免中小企業租金的政策,并鼓勵其他經營用房的出租方對企業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由各地園區進行落實執行。
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開區等園區規定對租用區屬國企經營用房的企業,免收1個月房租、減半2個月房租,對租用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其中,蘇州園區國有企業新建元控股集團經過首輪調研摸排,預計租金減免覆蓋2000多家中小企業,金額超億元。據初步測算,園區國企減免中小企業房租預計在4億元左右。
天津經開區也充分執行了天津市出臺的“暖企16條”,在房租減免方面的表現為:對已承租開發區管委會所屬國有廠房、辦公樓宇的企業,免收1個月租金;對已承租開發區管委會所屬國有經營用房的旅游、住宿、餐飲、零售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第1個月房租免收、第2、3個月房租減半;鼓勵其他經營用房的出租方對企業適度減免疫情期間的租金,具體由雙方協商解決。
4、稅收減免向中小企業傾斜
稅收減免政策主要從政府幫扶中小企業的稅收減免和園區內政策性稅收減免兩方面進行。蘇州工業園區落實蘇“惠”十條,減免中小企業稅費,即因疫情原因,導致企業發生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并可適當延期交納稅款,即對因受疫情影響辦理申報困難的中小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申報。對確有特殊困難而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由企業申請,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三個月。
5、多種形式保障企業信貸
在疫情影響下,企業經營風險上升,貸款申請比以往變得更加困難。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各園區執行一系列提升銀行的貸款熱情的政策。
多地園區充分響應執行相關金融政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落實北京市政府相關規定,進一步降低資金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力爭2020年科創類企業貸款同比增長不低于15%,有貸款余額的戶數同比增長不低于15%。此外,中關村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給予貸款貼息以及債券、融資租賃費用補貼,進一步推動企業創新。廣州經開區鼓勵銀行機構壓降成本費率,加大對企業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企業的支持力度,適當下浮貸款利率,力爭2020年企業融資成本不高于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
多地園區也積極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接,督促銀行建立對相關企業的信貸、匯兌等金融服務“綠色通道”,配置專人、特事特辦,安排特定信貸額度,簡化信貸審批流程,有效解決相關企業流動性需求。例如蘇州工業園園區金融管理服務局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聯合銀行排查中小企業信貸情況,建立信貸企業庫,推動金融機構在當前形勢下,努力保證信貸額度,并通過優化風險補償資金池,保障不抽貸、斷貸、壓貸,維護區域金融生態。北京經開區積極推進擬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申請精選層輔導驗收工作,采取非現場等靈活高效方式進行輔導驗收,疫情期間加快資本市場線上服務平臺建設,組織輔導機構加大企業掛牌上市線上培訓力度。
此外,由于疫情影響,諸多中小企業出現生產推遲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進而導致企業在銀行留下不良記錄,對企業日后的長期經營帶來負面影響。對此,政府出臺相關規定,針對因疫情造成中小微企業信用評級負面影響的,暫不予以信用降級。對于園區內涉及疫情防控物資生產的企業,北京、上海、蘇州、山東等地園區均予以金融支持,建立綠色審批通道,包括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小企業股票質押協議在到期,企業由于還款困難申請展期的,可與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協商。
四、園區擔當:全面發揮園區優勢,產業戰“疫”內外攻堅
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地,在疫情期間,應該積極利用集聚性產業特色,發揮應對疫情的生產與研發優勢,利用外向型經濟平臺,發揮國際了解中國疫情應對的“窗口”優勢。
1、發揮園區產業集聚的特色,轉“危”為“機”
園區是產業集聚的重要組織形式,關鍵時刻更需要園區充分發揮產業創新高地作用。調研結果表明,本次疫情中,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為主導產業的園區開始主動嘗試諸多創新性舉措,為全國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注入產業力量,同時也讓園區優秀企業和主導產業“走出去”,進一步激發園區產業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例如,西安高新區設立疫情防控資金,征集攻關項目。西安高新區充分發揮區內優勢,預安排1億元的疫情防控資金并建立科技攻關組,緊急征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技攻關項目,圍繞免疫、消毒、器械(檢驗檢測)、救治(防治)等四個領域,采取特殊政策發動企業滿負荷生產,幫助有生產能力的企業轉型生產,支持相關科技研發。企業加快攻關研發,為全區、全市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已有陜西脈元生物科技、陜西巨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西安艾凱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80個項目申報。
成都高新區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優勢,聚焦“查、測、防、治、教、購、娛、宣”八大關鍵環節,梳理形成《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科技賦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第一批)》,向社會各界提供疫情防控新經濟科技產品及能力供給清單,讓新經濟企業的高新科技產品助力疫情抗擊。目前發布的首批城市機會清單中,重點聚焦“查、測、防、治”四大關鍵環節,包含核酸檢測試劑盒、多體征智能監測服、紅外熱像儀、居家隔離服務包、遠程問診等由26家企業提供的49種產品和服務。對此,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發布的城市機會清單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成都高新區本土企業,二是與抗擊疫情緊密相關,涵蓋病毒消殺、醫療防護、智能診斷等方面,三是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服務能立即投入使用,助力疫情防控。”
蘇州工業園區同樣利用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人工智能三大新興產業的突出優勢,結合疫情防控需要,通過廣泛征集園區科技企業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方式開發或生產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服務并編制創新產品目錄。這些產品代表了先進技術發展方向,具有產權明晰、質量可靠的特點,且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具有直接作用。
園區支持與企業突破雙管齊下,尋找疫情下的產品市場。例如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思必馳研發的疫情防控機器人,可為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提供人工智能呼叫排查、追蹤免費服務;合肥高新區先進制造企業——東超科技研發的“無接觸自助機”首次在國際提出并投入使用,可在空中完成預約掛號等操作而不需要和物體表面接觸,有效隔絕了因人體與物體表面接觸時產生的細菌和病毒感染;成都高新區互聯網醫療企業——企鵝杏仁集團為居家隔離監測管理工作打造的“家庭醫生居家智能監測平臺”,醫療服務團隊全天候遠程監測,對居民逐一跟蹤采集,可同時兼容管理數百萬人健康情況,即時預警干預。
另一方面,危機之下,新的招商引資模式同樣可以成為園區的突破口,北京經開區僅用7天時間幫助聯合康力醫療器械公司確定生產車間,為其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并投入口罩試生產。
2、發揮園區外向型經濟“窗口”優勢,加強疫情下的國際溝通
在我國,如蘇州工業園,天津開發區等都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典型園區。如何有效利用好園區的“窗口”優勢,做好疫情下的國際溝通,尤為重要。園區應第一時間向跨國企業、國際專家、國際投資者等說明國內疫情防控情況與具體工作部署。此次疫情下,園區部分外資企業或中外合資企業產線的外國專家,在收到WHO通報或者本國使館的通報后,在此特殊時期都已返回母國,造成相關企業停工,投資信心受挫。蘇州工業園區為了堅定投資者信心,給區內的跨國企業發送了包括英、日、韓文翻譯版本的信件。在此次疫情的特殊時期,園區應積極解釋經濟復蘇周期,為外商投資樹立信心,穩定園區外資發展,助推園區外向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五、園區治理:經濟發展與治理水平要“兩手抓
此次疫情危機中,國內園區在應對速度、力度、創新性等方面呈現出較大差距,總的來說,東部園區的疫情防控效率和成效更為突出。大部分經濟水平領先、治理能力較強或者受疫情影響程度較小的園區可以同時兼顧疫情防控及經濟發展,基于當地省市級政府政策出臺更針對園區企業和居民實際情況的措施,為尚處于發展階段或者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園區提供先試先行的寶貴經驗。例如蘇州工業園區在疫情初期便建立了企業情況摸排通道,對區內114家重點企業的營業收入、銷售額等數據進行了及時掌握,推測其對園區GDP等經濟指標數據可能造成的影響,并提前做好應對措施。臨沂經開區在1月27日即對開發區內240家重點企業疫情防控情況逐一排摸,并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開工,盡快恢復生產秩序,確保形成協同作戰、配套聯動的局面。北京經開區針對企業發展出臺的“控疫情穩增長十條”,此外,北京經開區僅用7天時間幫助聯合康力醫療器械公司確定生產車間,為其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并投入口罩試生產。廣州開發區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中率先制定了“暖企八條”,這種速度和力度得益于廣州開發區充分授權型體制和較高的園區治理水平。因此,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尤其是中西部園區,提升園區的治理能力與水平應當納入到園區發展的框架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