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擴容”莫忘“ 提質”
“垃圾也有家,分類靠大家”“垃圾變成寶,分類少不了”。據報道,自從北京5月1日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以來,大街小巷均可看到類似這樣的宣傳標語。截至目前,已有北京等6地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年內還有10城在路上。
這一新聞表明,垃圾分類在我國不僅有了基本共識,而且落地實施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不斷“擴容”已成趨勢,這無疑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需要提醒的是,垃圾分類只是一種管理手段,“擴容”也不是根本目的,如何在此基礎上,努力做到“提質”“增效”才是關鍵。
從此前一些地方比如北京的實踐看,雖然成效明顯,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廚余垃圾分類不合格、隨意傾倒建筑廢棄物、胡亂拋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等,導致垃圾分類工作不盡如人意。這其中除了社會公眾的“大意”,與管理者本身的“疏忽”也有一定的關系。
垃圾分類是專業性、技術性都比較強的系統工程。因此首先,在相關政策、規范、標準逐步完善的過程中,要做好宣傳解釋,讓公眾分清楚哪些是有害垃圾,哪些是危險廢物,又該怎么投放處理。就個人來說,要積極了解垃圾分類標準,主動參與其中。對企業而言應擔負起社會責任,強化提升環境意識,配合做好分類工作。相關部門還要通過組織學習、宣傳不同垃圾的不同危害,推動公眾進一步開展垃圾分類。
其次,規則要清晰明確,要科學衡量成本與收益的原則,盡可能降低居民學習、理解成本,要滿足激勵相容的原則,避免出現“亂扔垃圾”比“扔錯垃圾”的處罰還要小等尷尬局面。
再次,要對癥下藥,暢通政策。比如:是否應該制定危險廢物專用轉移車輛標準?是否出臺危險廢物專用車輛專項道路管制辦法等,為垃圾分類的實施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
此外,換要用好“互聯網十智能”的相關科技,從公益角度出發,搭建全過程監管與公眾參與的信息網絡平臺,建立從個人到群體的垃圾分類臺賬檔案,聯動個人征信,完善大數據管理與采集,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查的閉環式,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管理體系,推進垃圾分類可持續發展。
總之,垃圾分類“擴容”莫忘“提質”,期待各地因地制宜,好自為之。也期待各地加強彼此間的溝通,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不斷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