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表水“采測分離”確保數據質量
九月初,在山東省濟南市臘山河入小清河河口岸邊,一行人頂著刺目的陽光,深一腳淺一腳,快速穿過雜草荊棘,來到斷面點位現場采集水樣,分瓶添加固定劑,標記貼碼封箱,整個流程操作下來,已是汗如雨下。顧不上休息,大家擦擦額頭的汗水,繼續奔赴下一個采樣點……
這是記者日前跟隨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采測分離”第7工作小組進行地表水采樣時看到的一幕。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德明告訴記者:“為保障水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山東省在借鑒國家地表水‘采測分離’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全國率先采取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合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共同開展地表水‘采測分離’監測的‘1+16’模式,每月對627個省控地表水斷面進行采樣監測,分析數據并編制水質月報,給水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助力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實行采測分離,16個采樣小組每月監測627個斷面
為進一步規范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山東省于去年9月印發了《山東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采測分離工作方案(暫行)》(以下簡稱《方案》),按照優化調整后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每月開展一次“采測分離”監測。
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助理王桂勛介紹,從去年10月開始,山東省全面啟動“采測分離”工作,目前已經運行近一年,期間無論寒冬酷暑,甚至疫情防控最緊張時期,每月都按時對所有省控地表水斷面采樣監測一遍。
據了解,山東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采測分離”工作由省生態環境廳總體部署,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借鑒國家監測模式,結合全省實際和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后的監測體制,采取“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組織、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參與、采測分離、信息直傳”的工作模式,實現對地表水省控斷面監測全覆蓋。
王桂勛告訴記者:“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每月月底前制定下月采樣計劃,分配分析任務,下發給相關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收到指令的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及時安排采樣人員,并做好樣品分析的準備工作。”
為確保監測結果真實、準確,山東省打破地域界限,將全省627個省控地表水斷面平均分成16組,對應成立16個采樣小組,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選派帶隊組長,抽調16個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技術骨干作為采樣人員。采樣小組根據采樣計劃,編制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于每月12日前完成采樣任務。
嚴格操作規程,樣品送達指定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記者跟隨的第7工作小組由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水室副主任許艷芳以及山東省菏澤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韓軍、陳東、陳鑫3位采樣人員組成。按照要求,他們要在本周完成對濟南、濱州等地40個斷面的采樣監測工作。
“這個取水點水太淺,采樣器會探底灌入淤泥,咱們再往前走走;固定劑腐蝕性很強,添加的時候要戴手套,避免灑到手上或衣服上;臘山河入小清河口斷面水溫24℃,pH值7.54,溶解氧5.83mg/L……”每到一個斷面,第7工作小組的成員都各自按照分工,采樣、裝瓶、記錄數據有條不紊。
陳東、陳鑫兩位采樣員選好取水點后,輪流用采樣器取水。韓軍使用多參數水質檢測儀檢測采集的水樣并記錄水溫、pH值、溶解氧、電導率等參數值。許艷芳負責樣品瓶的固定劑添加以及現場監測項目數據的統計。大家目標一致,要在操作規范的前提下,盡量加快速度,這樣一天下來就能多跑一兩個斷面點位。
根據《方案》,斷面水質監測包括現場監測和實驗室分析測試。其中,現場監測項目為水溫、pH值、溶解氧和電導率;湖庫點位和入海河流考核斷面分別增加透明度和鹽度。實驗室分析測試項目為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等20項;湖庫點位增加葉綠素,入海河流斷面增加硝酸鹽氮和亞硝酸鹽氮。
“水質監測這種活急不得,因為采集的水樣必須靜置半小時才能分瓶灌裝,按規范添加固定劑,密封、貼碼、裝箱,然后才能運送至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分析。”許艷芳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同事幫忙把密封好的樣品箱搬上車。
按計劃完成上午最后一個斷面的采樣工作后,大家在路邊的快餐店簡單吃了點飯,就匆忙驅車趕往下一個斷面。
“午休?不存在的,我們不是在斷面采樣,就是在送檢樣品的路上,這也是在跟時間賽跑。”許艷芳開玩笑地說。
根據要求,各采樣小組在完成當天的采樣任務后,應在24小時內將樣品送達指定的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與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完成樣品交接。
從采樣到分析,全程使用二維碼和數字編號
據了解,山東省實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采測分離”模式,必須做到“兩個回避”,即采樣人員派出市與斷面所屬市回避,承擔分析的駐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與樣品所屬市回避。
記者跟隨的第7工作小組成員主要來自菏澤市,負責對濟南市和濱州市的部分斷面進行采樣,然后將采集的樣品送往泰安市進行監測分析。
為提高“采測分離”工作效率,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研發了“地表水采測分離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實現采樣、現場參數填報、樣品封裝運輸、樣品交接、結果填報等全過程的信息化。
王桂勛介紹:“現在是一個斷面對應一個樣品箱,每樣品箱都貼著一個帶有數字編號的二維碼,樣品箱上的二維碼關聯箱內12個樣品瓶上的二維碼。從采樣到分析,全程使用二維碼和數字編號,不體現具體斷面名稱,真正做到‘采測分離、全程保密’,避免了可能的行政干預。”
記者看到,當第7工作小組把第一批樣品箱送達山東省泰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后,中心幾位工作人員迅速從車上卸下樣品箱,然后在系統上點擊“掃碼接收”。
山東省泰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質量管理科副科長徐杰告訴記者:“我們不知道接收的樣品來自哪個地市、哪個斷面,只負責完成樣品分析,然后分別對分析數據、內部質控數據進行審核。審核合格后,在每月20日前通過系統上傳數據和報告。”
監測數據上傳后,系統自動進行解碼,解碼后山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才能看到全省627個斷面的水質情況,并在每月25日前完成數據的技術審核和分析評價,出具當月水環境監測報告上報省生態環境廳,同時共享給各市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