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打好治水攻堅戰
圖為永安溪一景。 何麗萍攝
◆本報記者 朱智翔 晏利揚 通訊員 金晨 晏露東
冬日,漫步在浙江省臺州臨海市靈湖湖畔,只見碧波蕩漾,白鷺斜飛,綠道串起沿線的江南建筑群,不少市民在縷縷暖陽下散步閑談。昔日的一片低洼地,如今竟成為造福臨海百姓的民心工程。繼拿下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喜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后,近日,靈湖又迎來一個好消息——成功上榜2020年浙江省“美麗河湖”。
榮譽背后,離不開治水工作的持續有力推進。臨海,山海水城,生態宜居。近年來,該市以水生態環境改善為總目標,創新體制機制,活用科技手段,著力治本清源,開展宣傳教育,持續打好治水攻堅戰,守護了這座生態宜居城。
去年,臨海省控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100%,17個鎮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水環境質量高位持續向好,并因宜居的生態、綠色的發展,再度入選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百強縣。
創新體制機制和科技手段,破難題
站在臨海大田街道福民路東大河畔,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納管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望著腳下的河水日漸清澈,大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王臻深知其中不易。
原來,2.5公里長的東大河大田段流經2個行政村,有近萬人居住在沿岸,還有密集的餐飲店、工業廠房。排污管道錯接漏接、雨污合流、隔油池老化破損等問題錯綜復雜,如何破解積存多年的頑疾,成了擺在王臻眼前的“老大難”。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臨海市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臨海市去年將水質相對較差的20條河道作為水質提升考核河道,成立攻堅團隊,由班子成員領銜全力推進“十大破難”項目攻堅,帶領隊員們深入東大河大田段,開展地毯式排查,羅列問題清單,進行靶向整治。
正是因為有了攻堅團隊,他們駐一線、想辦法、抓推進,一個個治水難題隨之迎刃而解。
破難攻堅后,也要鞏固成果。臨海市創新智慧管理,開發臨海市河(湖)長制信息平臺,用數字化手段強化履職。
“2020年,全市889名河長共巡河68844次,發現問題29609個,問題反饋率100%,輕微、一般問題解決率100%。”只見臨海市治水辦(河長辦)工作人員打開該信息平臺,巡河明細、巡河問題、履職積分預警、積分排行榜等一目了然。“我們對問題分門別類,設置了不同履職期限,點點鼠標可一鍵催辦。”
為了治水更高效,臨海市完善制度建設,出臺《臨海市全面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工作方案》,定期召開全市縣級河長述職匯報會,進一步創新履職方式和工作方法,壓實各級河(湖)長職責。
隨著治水工作持續推進,臨海河湖蝶變隨處可見。
如今,走進頭門港新區白沙灣濱海濕地,人工沙灘修復工程、岸線植被恢復工程正在加快推進,成為臺州海岸線上難得一覓的藍色風景線,昔日的上盤老海塘如今被當地人譽為臺州“小三亞”;漫步靈湖,水清岸美,人水和諧,曾經“水漫金山”的洪澇之地搖身一變,成為當地的防洪“重器”、“美麗河湖”。
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治本源
干凈的地面上,雨水和污水窨一一標明;整潔的屋舍墻壁上,管道用途、水流走向一目了然……伴隨著建設推進,臨海市黃沙小區“改頭換面”,昔日路面污水橫流的現象得到了根治。
“重建小區污水管網、雨水管網,對‘臭氣’積累較多的化糞池采用了通氣管升空的方式,解決臭味。”臨海市治水辦(河長辦)業務科科長朱嶸嶸說,黃沙小區的“蝶變”得益于臨海深入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污水零直排”,就是生產、生活和經營活動產生的污水實行截污納管、統一收集,經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到外環境。“‘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是構建治水長效機制的重點工程,也是將治水工作從點轉面、從治標向治本轉變的關鍵之舉。”朱嶸嶸表示,臨海堅持因地制宜,在體現“零直排”功能的同時,注重科學、規范。
去年,臨海在浙江率先出臺實施了 “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與管理規范,從建設、驗收、運維、管理等各個環節規范“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與管理,加速推進全域工作開展。
有了給力的制度保障,如何確保“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質量?治水工作服務專線應運而生。精選治水辦(河長辦)、住建、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等部門的18位業務骨干,分別聯系“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的18個鎮(街道),進行線上線下跟蹤服務。
做實服務,更強化督查。去年以來,臨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治水一線,巡查治水短板區域,針對生態環境隱患及水質短板問題掛牌督辦,針對典型性問題開啟曝督聯動,形成媒體曝光、督查通報、跟進督辦、跟蹤整改的閉環管理。
目前,臨海已基本完成了5個鎮、89個生活小區(村居)、513家工業企業、1160家“六小行業”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基本實現了“晴天不排水,雨天無污水”。
依托文化宣傳教育,倡新風
最近,臨海市民黃麗英多了一重身份——“鐵桿”護河員。每天,她都會打開巡河軟件,沿著河岸漫步,看到河中有垃圾就拍照記錄并上傳,不知不覺中,她的綠水幣賬戶里存了2000多的積分,可以兌換獎品。
“治水不易,護水更難,只有人人參與,才能實現長治長美。”黃麗英說。
在臨海,還活躍著1.27萬名如同黃麗英一樣的“鐵桿”護河員。他們穿梭在各級河道,共同守護著條條清流。
如今,治水在臨海已形成一種共識,成為市民無形的責任,這是當地活用文化引領治水新風的有益成果。
“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作為千年臺州府,臨海以文化為媒,積極構建“一域一陣地”,鋪好“綠色通道”,圍繞靈湖生態休閑圈及江南污水處理廠,打造志愿者活動基地和治水設施教育基地,依托媒體、文化禮堂等各類宣傳陣地,“線上+線下”聯合宣傳,切實提高公眾治水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去年8月,臨海市在全省率先舉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共譜治水長歌”夏日納涼晚會,線上同步直播觀看人數超過68萬,演員們將綠水青山的文化理念融合在表演間,加強了觀眾對治水的責任感。
11月,首屆“水秀臨海·以賦載河”中國辭賦名家走進臨海采風創作活動暨第二屆“水秀臨海·幸福河湖”攝影比賽活動啟動儀式拉開序幕。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必經之地,曾有10余位唐代詩人在臨海留下60多篇詩歌佳作。如今,近30名中國辭賦名家應邀至臨海各鎮、街道進行實地采風創作,捕捉和記錄江河湖泊的美麗蝶變、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
目前,1000多幅佳作美圖,繪出了臨海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發現之美。
夏日納涼晚會、辭賦名家采風創作活動、攝影比賽……這些都是臨海“一月一主題”助力治水的生動注腳。近年來,臨海以月為單位,充分結合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浙江生態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精心策劃全民治水系列品牌主題活動,形成治水工作人人講、天天講、處處講的良好氛圍。2020年以來,共開展活動300余場次,參加群眾超100萬人次。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營造全民治水的濃厚氛圍,不斷深入推進治水工作,全面助力高質量發展。”臨海市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