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市碳中和產業“十四五”發展思路匯總分析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主要的方法有采用新能源替代傳統的能源、節能減排、實現碳捕捉、碳吸收以及碳交易。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建設現代化器礎設隨體系、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等多個方面提出綠色發展,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力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一、碳中和產業發展現狀
1、碳中和產業鏈完善
目前,我國碳中和產業鏈核心產業架構從碳排放到碳吸收大致可劃分為三部分,前端為碳排放;中端提升節能減排水平、碳捕捉、碳吸收等;后端加強生態碳匯,包括使用新能源發電、新能源汽車、采用綠色建筑、擴大樹木種植面積以及采用碳交易市場等,增加碳吸納量。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2.國家政策大力推動行業發展
我國首次明確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是在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國家主席向全世界表示我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并且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宏遠目標。隨后再多次重大工作會議和對外問答過程中提到碳中和和碳達峰目標。預計未來隨著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進一步出臺,我國碳排放情況將進一步改善。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2020年碳排放總量達99億噸
據英國氣候政策網站CarbonBrief報道,《地球系統科學數據》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最新研究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化石燃料和工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為340億噸,同比下降7%。具體而言,美國下降了12%,歐盟下降了11%,印度下降了9%,中國下降了1.7%。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碳排放總量約達99.0億噸,預計2021年我國碳排放總量將達101.5億噸。
數據來源:BP、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4.湖北碳交易額最高
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建材生產區域,因此工廠分布也較為廣泛,碳排放壓力也較大。
據統計,從2013年各地試點以來,湖北省的碳排放權交易總額為七個地區之中最高為16.88億元,其次為廣東,碳排放權交易為15.91億元,排名第三的是北京為9.06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5.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大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是綠色低碳能源。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達9.34億千瓦。截至2021年6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71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3.78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3214萬千瓦)、風電裝機2.92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68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3319萬千瓦。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2017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7萬億千瓦時,2020年增至2.21萬億千瓦時,2021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06萬億千瓦時。其中,規模以上水電482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風電3441.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44.6%;光伏發電157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23.4%;生物質發電77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26.6%。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各省市碳中和產業發展路徑
過量的碳排放會導致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減少碳排放量具有長久而深遠的意義。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我國碳排放量從建國初7858萬噸到2020年已達到102.51億噸。為了減少碳排放量,我國從“十一五”期間就開始節能減排,并逐漸取得成效。
中國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建設現代化器礎設隨體系、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等多個方面提出綠色發展,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力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