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淘汰煤電“急行軍”真的好嗎?
【谷騰環保網訊】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上,煤電的未來已經明朗。40多個國家簽署聲明,承諾將停止對國內和海外新煤電項目的所有投資。
簽署聲明的主要經濟體承諾在2030年代逐步淘汰煤電,其余經濟體則將在2040年代逐步淘汰煤電。在各國中,有18個國家首次做出淘汰煤電的承諾,包括制造業大國越南。
在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歡呼的同時,業內專家也提醒:“煤電淘汰不應太激進。”
退煤成為大勢所趨
隨著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推進,退煤已成為國際趨勢。自《巴黎協定》通過以來,過去6年中全球規劃的新燃煤電廠數量下降了76%。這相當于取消了超過1000吉瓦的新燃煤電廠。
截至目前,至少有23個國家做出了逐步淘汰煤電的新承諾,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波蘭、韓國、埃及、西班牙、尼泊爾、新加坡、智利和烏克蘭。
今年,巴基斯坦宣布不再新建“以煤炭為基礎的電力”。南非宣布將在英國、德國和美國的資金支持下加快告別煤炭、發展清潔能源。越南、摩洛哥和波蘭在內的20個國家新承諾不建造新的燃煤電廠;斯里蘭卡、智利、黑山和歐洲的伙伴國于9月啟動了“無新煤電契約”(No New Coal Power Compact)。在新的《全球煤炭向清潔能源轉型聲明》中,各國承諾擴大清潔能源規模并確保從煤炭轉型的公正性。
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在COP26上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承諾——終止對常規煤炭項目的融資,包括匯豐銀行、富達國際和Ethos等主要國際銀行。
從這個角度看,煤電的退出將勢不可擋。
煤電依舊是人類主要能源之一
但事實上,全球擺脫煤電的構想并不那么容易實現。
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到2019年,全球電力有36.7%來自煤炭,煤炭依然是最重要的供電來源。除了提供電力,煤炭也是鋼鐵和水泥行業的關鍵燃料來源。
IEA同時指出,煤電廠是與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單一來源。要想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發達經濟體需要在2030年逐步淘汰所有無排放控制的燃煤發電,全球則需在2040年逐步淘汰。
廉價的煤電在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依舊是能源主力之一。
數據顯示,在2019年發電結構中,南非煤電占比86.03%,波蘭煤電占比74.33%,哈薩克斯坦煤電占比70.68%,印尼煤電占比63.39%,越南煤電占比49.49%,馬來西亞煤電占比41.58%,土耳其煤電占比37.15%,烏克蘭煤電占比31.28%。
印度的煤電裝機容量在20年內翻了兩番,達到目前的295吉瓦。現在還有33吉瓦在建設中,另有29吉瓦在前期準備中。但世界銀行2019年的數據顯示,印度還有2.2%人口,約2700萬人無電可用。
2021年1月,巴基斯坦總發電量由去年同期的77.94億千瓦時增加至80.7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7%,環比增加2.5%。其中煤電為25.60億千瓦時,達近7個月新高;占比近32%,為近3年來最大占比。煤電占比最低值為2018年9月的9.2%。目前,巴基斯坦燃煤電站總裝機容量達4620兆瓦,加上正在建設中的項目,預計到2026年,這一數字將再增加4590兆瓦。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巴基斯坦這類發展中國家來說,燃煤電站成本相對低廉,更符合國家當前發展階段的需求,并且隨著技術進步,燃煤電站在環保方面已有顯著改善。
東盟能源中心(ACE)和世界煤炭協會(WCA)發布最新《東盟清潔煤技術》研究報告指出,到2040年,東盟國家將需要約234吉瓦的新煤電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
退煤:發達國家也說不容易
即使是發達國家,要實現退煤也并不輕松。
在發達國家2019年的發電結構中,美國煤電占比23.94%,德國煤電占比27.96%,日本煤電占比31.48%,韓國煤電占比40.83%。
COP26東道主英國發布了有190個成員簽署的逐步退煤協議,但簽署國名單中只包含77個新的簽署方,而且其中46個國家已經在之前加入了其他的退煤協議,并且還有10個國家的能源結構中根本不包含煤炭。
對于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而言,盡管煤電依舊占據一席之地,但淘汰煤電的工作早已布局。英國計劃于2024年10月前停止燃煤發電;德國將在2038年停用煤電,正在進行組閣談判的新執政聯盟還計劃提前到2030年。
由于今年天然氣價格上漲,英國煤電占比又提升到了2.2%,重回2019年的水平。
煤炭和核能都曾是德國的主要電力來源。此前有批評人士指出,德國西部的魯策拉擴建煤礦的行為與其退煤的承諾相矛盾。德國退煤還面臨著替代能源問題。2020年,該國有44.9%電力來自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就是說,德國需要在剩下的9年時間里,將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產能提高一倍。
盡管煤炭已進入逐步下行的通道,但對煤炭產業的投資熱度也并沒有停止。根據Urgewald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月,全球4488家資管公司在煤炭產業鏈上的投資總額達到了1.03萬億美元。
退煤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電氣化率不斷提升的近中期來看,煤電仍將發揮著重要能源基礎性保障作用,其與可再生能源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此消彼長關系,煤電退出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氣候與能源項目的項目主管黃輝說。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指出,歐美國家和大部分亞洲國家處于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歐美是將制造業的“煙囪”搬到了亞洲。因此在新能源技術問題尚未解決之前,比如太陽能儲存,不應在淘汰煤電上過于激進。
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給全球退煤帶來了曙光。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測算:2010-2019年期間,光伏發電、光熱發電、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的成本分別下降了82%、47%、39%和29%。
資金是發展中國家能否順利退煤的關鍵因素。南非的退煤承諾背后有著英國、德國和美國的資金支持。目前,3個發達國家已經承諾為南非的脫煤提供總計85億美元的支持。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南非宣布與氣候投資基金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加快其從煤電的轉型,并得到20億美元的專項資金支持。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宣布與亞洲開發銀行建立開創性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支持燃煤電廠的提前退役。
黃輝強調:“除了依靠技術進步來適應大環境的變化,還需要在引導成本下降、以高靈活性保障電力安全的同時給可再生能源讓路。此外,更需要配套的市場和政策體系支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