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場集體采訪31個代表團 哪些生態環保話題被頻頻提及?
【谷騰環保網訊】10月18日至10月20日,短短三天時間,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了五場集體采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在采訪中介紹各代表團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梳理五場集體采訪發現,各代表團在暢談發展成就、展望美好未來時,生態環保是高頻話題;新聞中心的參會記者在現場提問時,生態環保屢屢成為關注的焦點。那么,都有哪些生態環保話題為人津津樂道呢?
話藍天:99%的“金名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闡述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指出,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藍天,不僅成為我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生動見證,也成為我國和各地向外宣介的“金名片”。
在首場集體采訪上,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趙磊用北京的藍天拉開了序幕。他向記者們報告了一個喜訊:截至目前,北京PM2.5的平均濃度已經降到了29微克/立方米,在黨的二十大會議開幕的當天,北京PM2.5已經低到了1微克/立方米,創造了歷史同期監測到的最好水平。
“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把‘大會藍’變成北京的‘常態藍’‘天天藍’。”堅定的承諾源于北京的實力和底氣。近年來,北京一微克一微克地摳,重污染天數也從2013年的58天降到了2021年的8天。
藍天不僅是北京的名片。說到“離天最近”的西藏,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莊嚴表示,西藏深入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7個地(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保持在99%以上,藍天白云就是西藏亮麗的名片。
99%,并不是西藏的專屬詞。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沈丹陽在集體采訪中表示,海南全省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一直保持在99%以上的水平。他暢想:“PM2.5濃度,再過幾年我們可能就降到個位數了。”
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福建,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表示,現在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2%,一年365天當中,優良天氣的天數超過362天。他開心地說:“在福建,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開心地做著工作,所以有人也講,在福建空氣都是甜的。”
與福建一山相隔的江西,也享有著甜甜的空氣。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兆林表示,2021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6.1%。“許多來過江西的朋友都說,走進江西,開窗見綠、推門見景,連空氣都是甜的。”
話碧水:水質好不好,就看動物有多少
江西的“甜”不僅來自空氣,還來自潤養著萬物的碧水。莊兆林說,全球98%以上的白鶴每年在鄱陽湖越冬,“微笑天使”江豚再次逐浪南昌英雄大橋,2021年,全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5.5%。
同飲長江水的湖北,也守護著1061公里的清凈。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正中表示,近年來,湖北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破解“化工圍江”的問題,在長江沿岸整治了12000多個排污口并且持續跟蹤,累計關改搬轉化工企業443家。現在長江干流湖北段的水質保持在II類,丹江口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在II類以上。
“我本人也是湖北第三大湖泊長湖的湖長。我們要定期巡湖,而且還用上了無人機監控、紅外遙感,水質一有變化馬上可以反映出來。”許正中說的正是湖北率先實行五級河湖長制、林長制,正是這一系列的制度保證了湖北的河暢水清。
處于同為“母親河”的黃河流域,為了保障“一河凈水向東流”,甘肅也下了不少力氣。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表示,近年來,甘肅系統編制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堅持涵養水、保持土、治理沙三管齊下,加快實施黃河首曲濕地保護修復、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項目,實施“黃河清廢”行動,黃河流域甘肅段41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2.68%。
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大力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工程,濕地面積達到了1130平方公里,比過去增加了20%。目前,黃河三角洲鳥類從187種增加到371種,現在黃河三角洲是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濕地修復,天津也有話說。天津市委副書記金湘軍表示,天津對875平方公里的濕地進行恢復、修復,過去七里海的東方白鸛大概只有幾只、十幾只,到今年春天已經有4000多只了。
水好了,不僅鳥知,還可能會引來極瀕危動物——青頭潛鴨。河北省委副書記、秘書長廉毅敏表示,近年來,雄安新區加快恢復白洋淀“華北之腎”功能,一體推進補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澇,劃定了鳥類的棲息地。前段時間有一個網紅鴨子叫“青頭潛鴨”,是極瀕危動物,現在已經在雄安棲息繁育,整個淀區的水質穩定保持在三類以上。
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的青海省,湟魚現在的總量已經達到10.8萬噸,是保護前的42倍;“高原精靈”的藏羚羊,從1萬多只增長到現在的7萬多只。
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陳瑞峰介紹道,十年來,三江源區水源涵養量每年增長6%,每年向下游輸送水900億立方米,重要的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十年來,青海的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了11個百分點,現在已經達到了57.8%,國土綠化新增林地是1800萬畝,濕地面積達到了8萬多平方公里。
“要打好黃河母親河大保護的接力賽。同時,統籌推進生態治理、產業轉型、民生改善等重大工程。”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金科說。
當然,藍天碧水下,腳下的土地也值得關注。黑龍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沈瑩表示,黑龍江全力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梨樹縣的7月22日作為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并在全國率先出臺保護黑土地的地方性法規,進一步總結推廣“梨樹模式”。
話綠色協同:碧水藍天一起享,國家大計共奮進
“才飲巢湖水,又食東海魚,萬里長江隨時渡,極目楚天舒。”在集體采訪中,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王綱套用毛主席的詞談到了長三角一體化已變成美好現實。
長三角一體化,綠色協同何其重要。
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表示,聚焦圍繞生態發展,三省一市統籌政策措施,凝聚發展合力。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表示,江蘇圍繞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特點,與其他兄弟省市一起組建了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發展聯盟,還在太湖流域綜合治理上統一行動。
近年來,三省一市的綠色協調篇章也在不斷譜寫:《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正式實施,提出到2025年,示范區內的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力爭整體能耗強度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強度下降20%以上。浙江、安徽兩地聯動實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開創了我國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的先河......
看到長三角一體化的合力向前,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強打趣地說:“安徽經歷了從‘旁聽生’到‘插班生’的過程,最后成為‘正式生’。”
綠色協同的生動故事,還發生在京津冀區域發展的道路上。
“北京密云水庫的上游潮河、白河、天津于橋水庫的上游沙河、黎河,河北出境的斷面水質都是達到或優于二級,清凌凌的水進密云、進于橋。”在集體采訪中,廉毅敏說道。
這背后離不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動。201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三地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各自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從規劃編制,到轉變觀念,再到打破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三地實現了“眾樂樂”。
廉毅敏指出,河北建設“三區一基地”,其中一個就是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今年1月—9月,河北PM2.5平均濃度34.2微克/立方米,所有的市都已經退出了全國重點城市環境質量監測的后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實、前景越來越好。廉毅敏說,現在有一句話叫“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正在成為一個新的時尚。
在生態環保開展深度合作的還有特別能吃辣的重慶、四川。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羅藺表示,兩年多來,川渝兩省市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委編制7個規劃,兩省市聯合編制13個規劃(方案),進一步細化、實化了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施工圖”和“路線圖”。
兩年的時間,川渝聯合制定了大清流河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方案,攜手設立了全國首個跨省市的川渝河長制聯合推進辦公室,聯合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氣象保障規劃》,還共同辦理了跨界污水直排事件、危險廢物轉移事件,可謂“CP”感十足。
話轉型:找準能源發展優勢,打好產業規劃“牌”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影響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大局。近年來,我國各地在“轉型”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先看沿黃各省區,如何利用轉型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集體采訪中,白玉剛表示,山東制定貫徹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具體實施措施,把中央給山東的政策優勢全面轉化成創新發展優勢。這幾年,山東大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關停“散亂污”企業11萬家,化工園區從199家減到了84家,這84家正在向高端化工集中轉變,煤炭消費下降13.8%。同時,風電、太陽能快速發展,生物質電能、水電作為補充,能源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吉福在集體采訪中表示,山西產業轉型是要變“一煤獨大”為“多業支撐”。在未來,將在能源領域發揮優勢、率先突破,推動能源領域煤炭和煤電一體化發展、煤電和新能源一體化發展、煤炭和煤化工一體化發展、煤炭產業和數字技術一體化融合發展、煤炭產業和降碳技術一體化推進,加快實現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的轉化。
有的地方,也從“羊煤土氣”到“追風逐日”。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黃志強表示,近年來,內蒙古陸續出臺了新能源發展規劃、電網的配套規劃以及調峰布局的規劃;高標準規劃百萬和千萬千瓦級的外送基地;重點規劃了風光制氫、源網荷儲、零碳產業園區、自備電廠綠電替代等六種應用場景,最大程度來消納新能源;聚焦風、光、氫、儲四大產業鏈,上游發展裝備制造業,下游延伸發展制綠氫、綠氨等綠色化工產業。
黃志強說,內蒙古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達到1.35億千瓦以上,并超過火電的裝機;到2030年,新能源的發電量要超過火電的發電量。同時,要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在全國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除了沿黃地區,吉林省委副書記劉偉表示,吉林省要為重大項目蓄勢賦能,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比亞迪動力電池、中車松原新能源基地、吉化120萬噸乙烯、西部“陸上風光三峽”、東部“山水蓄能三峽”、大水網、萬里綠水長廊、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張愛軍表示,近五年來,江蘇省依法依規關停取締了各類“散亂污”企業5.7萬家,其中關閉退出了4700多家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落后的化工企業。江蘇在七大高耗能行業的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到了去年的29.3%。
在沈丹陽提出的海南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推出的6項標志性工程中,也不乏建設清潔能源島,有建設零碳示范區,有全省推廣裝配式建筑。他說,現在海南的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已經占到了70%以上,清潔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全國第一。
話生態富民: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能悅目、能賺錢
“在今年國慶節前夕,我們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村民集體領到了一筆14萬元的收入。當年把他們林產價值進行估價,由三明當地給他們發行了碳票,現在這些碳票通過價值轉換獲得了補償,實現了‘碳票’變‘鈔票’。”張彥口中的故事,正是三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創新,也是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據介紹,在福建三明,村民們都很珍惜碳票,有的人家還把碳票作為女孩子結婚時候的嫁妝送給女兒女婿。
放眼祖國神州大地,這樣的故事并不罕見。
貴州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自豪地說:“貴州的生態環境帶來的紅利,使得我們綠色經濟的占比達到了45%。貴州的旅游業在疫情發生前,無論是游客接待的人次還是旅游總收入都位居全國前列,實現了井噴式增長,現在恢復的態勢也非常明顯。”綠水青山正在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
在浙江,王綱表示,農民出現了年輕人回鄉創業,民宿農家樂各種時尚產業植入,好風景里出現了新經濟,隔著玻璃在最好的負氧離子最高的地方有科技型企業、研發中心。
良好的生態環境,一方面富足了人民群眾的口袋,另一方面還滋養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
上海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趙嘉鳴說,黃浦江沿線建成了1200公頃的生態綠色開放空間,還有50多處水岸驛站,這些都為市民提供休閑好去處。蘇州河中心城段漫步道也全線貫通,成為最新的網紅打卡點。這“一江一河”已經成為今天上海最新的“城市名片”和“會客廳”。
“我們就是想讓這座城市更多一些生態和綠色,更多一些環保,也讓這座城市更多一些溫情、溫馨和溫度,讓2500萬市民享有更好的品質生活。”趙嘉鳴補充道,上海還大力推進公園城市的建設,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新增各類公園600座以上,總量要超過1000座。
天津也在“留白、留綠、留璞”,為子孫后代保留一片生態綠色的屏障。金湘軍介紹道,天津市委市政府從2017年踐行新發展理念,把可以用于工業或者房地產開發的、可以短期內實現一個比較可觀效益這么大面積的土地留下來,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的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三分林、三分田、三分水、一分草”的綠色格局。
綠色發展,人民共享,祖國各地正以先行探路的勇氣和擔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共同富裕“新”路徑。
新的征程上,全國各地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