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散煤治理如何發力?
【谷騰環保網訊】看到哈爾濱的PM2.5指數為每立方米33微克,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賈君的心放下了。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綜合整治、系統治理、源頭管控,使散煤燃燒污染大氣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治理。
在幾年前,散煤治理還是全國兩會上眾多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與散煤相關的議案提案卻明顯少了很多。
與之相反的是,藍天白云已經成為很多地區的“標配”。根據今年1月生態環境部通報的數據,2022年1月—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6.5%; PM2.5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
這其中,我國對散煤的治理功不可沒。如今,我國散煤治理已經進入縱深階段,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散煤治理的未來又會出現哪些變化和特點?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
成效明顯但仍不能松懈
在2018年被列為國家環境污染三大重點防控區域之一的汾渭平原,由于能源結構偏煤,空氣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散煤治理更是重中之重。為助力重點地區環境質量改善,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以下簡稱環境規劃院)開展了“汾渭平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煤炭總量控制研究”。
課題組實地考察了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11市1區以及山西省太原市、陽泉市、晉城市和長治市),梳理和分析了這一區域生活源散煤現狀,對“十四五”和“十五五”的控煤量進行了預測,并提出了實施路徑。
“隨著近年來工業污染治理的推進,以燃燒散煤為代表的居民生活排放源對PM2.5等主要空氣污染物的貢獻比例也在逐步提升。”NRDC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溫華告訴記者。
環境規劃院首席專家曹東介紹說,“十三五”時期,汾渭平原依托北方清潔取暖試點,以城區及城郊為重心,積極帶動農村地區,推進民用散煤治理全面覆蓋。根據課題組的研究,2017年—2020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累計投入超千億元資金和補貼支持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汾渭平原及其周邊地區清潔取暖改造完成約600多萬戶,散煤削減量約1000萬噸左右,相當于2017年區域內民用散煤消費總量的約3/4。
散煤治理有效改善了汾渭平原的環境空氣質量。環境規劃院2022年的一份研究表明,汾渭平原2017年—2018年秋冬季PM2.5濃度為81微克/立方米, 2020年—2021年秋冬季降至62微克/立方米,下降19微克/立方米,降幅達 23.5%,秋冬季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在不考慮氣象變化的情況下,2017年—2020年,通過散煤治理降低的 PM2.5濃度約為11微克/立方米,對PM2.5濃度降低的貢獻占比超過50%。”曹東說。
但是在2022年年底,汾渭平原空氣質量數據卻有些不盡如人意。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12月,汾渭平原11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9.2%,同比下降12.7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9%。
散煤治理步入“深水區”,需重點關注可持續性
散煤依舊是困擾汾渭平原等很多地區空氣質量提升的絆腳石。
一方面,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尚未徹底改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提案中指出,近年來,隨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推進,煤炭消費比重逐步降低。2022年,煤炭消費仍占一次能源消費的56.2%。“根據相關權威機構研究,到203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依然占45%左右,主體能源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仍難以改變。”
另一方面,清潔取暖改造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目前,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還有200多萬戶尚未接受清潔取暖改造,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和河谷山區。”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氣候與能源項目主管艾濛介紹說,截至2020年,整個區域剩余民用散煤消費量約為380萬噸左右。
“2022年,我國散煤治理進入縱深階段。在難度升級、‘戰場’擴大之下,散煤治理如何精準發力至關重要。”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項目副主任李雪玉如是說。
李雪玉指出,從民用散煤治理情況來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實施的5年時間里,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和支持城市共63個,其中,55個城市位于京津冀地區和汾渭平原;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約3552萬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率提高了35.4個百分點,達到73.6%,超預期完成了70%的規劃目標。
2022年1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在2025年采暖季前,汾渭平原各省市內的平原地區農村散煤基本清零,這對汾渭平原各省市推進轄區內民用散煤治理、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課題組預計,“十四五”時期能夠完成《方案》目標任務,汾渭平原各省市平原地區的散煤消費量將基本清零,并進一步向電氣化方向發展,預計2025年,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的散煤消費量將進一步削減35%,降至240萬噸左右。
艾濛指出,“十五五”時期,散煤治理工作將更加深入山區農村。“預計到2030年,整個區域散煤消費量將降至180萬噸左右,相比2020年削減超過50%,進一步改善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
雖然目標明確,但未來的路并非坦途。據課題組分析,隨著平原地區清潔取暖改造任務的逐步完成,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的民用散煤治理已步入“深水區”。
“清潔取暖成本與居民經濟承受力之間的不平衡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溫華指出,在補貼政策面臨退坡、受疫情影響財政壓力加劇的情況下,散煤返燒、“改而不用”的情況屢有發生,民用散煤治理的可持續性或將成為最大隱憂。
“推廣清潔取暖是一個波動向前的過程。”李雪玉介紹說,一些地區出現了返煤現象,以及“改而不用或改而少用”甚至“改了又改”的現象。“這些現象與各地的資源稟賦、熱源選擇及供應狀況、基礎設施條件、散煤管控力度、技術路徑選擇、補貼力度、取暖支出水平和實際效果、家庭收入水平、用戶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無法一概而論。”
“此外,對于尚未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偏遠地區和山區,存在基礎能源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想改變以散煤為主的采暖方式,目前在技術路徑上還存在一定局限,這一問題也需要逐步解決。”溫華說。
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推動建筑能效提升
在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安排330億元,重點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韓峰指出,清潔取暖既連著藍天白云,也關系百姓溫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將有利于降低百姓用能成本,同時激發創新技術應用。
有挑戰,也有機遇。NRDC與合作伙伴在開展專項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汾渭平原及其周邊地區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
溫華表示,從驅動力上看,在“美麗中國”和“雙碳”目標背景下,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的民用散煤治理將從大氣污染防治的“單輪”轉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雙輪”驅動,為之后的工作提供新的指引和動力。從目標上看,要逐步建立散煤治理的長效機制,實現清潔、低碳且同時滿足經濟性的現實要求。從散煤治理的實施路徑上來看,優先發展可再生供暖和加快農村建筑能效提升是關鍵。
“下一階段的散煤治理應著力抓好重點區域鞏固成效、非重點區域穩步推進,由中央財政支持的清潔取暖試點城市逐步向非重點區域傾斜。上述工作的難點都在農村地區,需要系統思考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的可持續性發展。”李雪玉說。
課題組建議,“十四五”期間,汾渭平原及周邊地區的清潔取暖技術路線應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發展,堅持減污降碳,因地制宜,“先立后破”。
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艾濛舉例說:“例如,發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供暖;對于短期內不具備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條件的,可采用熱泵式清潔取暖技術。”
“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協同多項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將建筑能效提升作為清潔取暖改造下一步重點工作。”艾濛指出,還可以對集中建設、統一施工的新農村建設項目,優先發展綠色、低能耗農房;對已有農房,則分層次推進能效提升。
同時,提升清潔取暖工作管理水平,加強對清潔取暖改造效果評估,已經完成清潔取暖的地區,工作重心從強化改造建設轉移到注重運維和防止散煤復燒。
艾濛表示,減污降碳還需要發揮市場作用,應大力發展農村能源產業,努力提高農村能源商品化程度,降低供暖成本,提升供暖穩定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