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思考
【谷騰環保網訊】小流域是地表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水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的主要對象。《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等文件均提出了“打造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工作要求。2022年,四川省203個國考斷面,202個達到Ⅲ類及以上,優良斷面占比99.5%,位居全國第二,并有超過70%的國考斷面達到Ⅱ類及以上,良好的水環境質量在“廣度”已有顯著體現。
但良好水體的“密度”仍然不夠,四川省流域面積在50—1000平方公里的2666條河流有超過90%未設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底數有待進一步摸排,執行考核的部分小流域水質達標水平不高。小流域治理不同于大江大河,人力、物力、財力相對匱乏,水生態環境治理的“精度”尤為重要。結合當前四川省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現狀,筆者認為小流域綜合治理應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一是強化組織,全面打響小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推行“1+1+N”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一市1計劃”,統籌縣(市、區)開展轄區內50—1000平方公里小流域基礎信息調查,按每年完成1—2個小流域整治為批次,明確三年行動任務節點;“一流域1方案”,在市(州)層面以小流域為單元編制“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明確治理目標、建設內容、責任分工、項目規劃、資金籌措等內容;“一方案N項目”,以小流域所在縣(市、區)為單位,按照生態環境保護、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協調各部門專項資金,統籌推進“N項目”建設實施。
二是摸清底數,全區域識別水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小流域污染源排查,全面梳理流域內潛在污染源分布情況,明確污染“源—徑—匯”關系。加密布設水質監測點位,在鄉鎮生活污水排口下游、主要支流河口以及河口上下游50—100米范圍內定期開展手工采樣加密監測,并在干流按需增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形成一套以考核斷面為“點”,錨定水質目標考核問責;以自動站為“線”,研判干流水質沿程變化;以手工加密監測為“面”,輔助分析小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的多維度水質監測和污染溯源體系。
三是控源截污,全鏈條推動水環境污染治理。落實“收集—處理—排放”生活污水治理思路,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補齊城鎮、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短板,提升汛期、春節期間污水處理廠應急能力。落實“關停—轉型—監管”的涉水產業治理思路,對于存在偷排漏排、污水不能達標排放的生產經營主體,督促其限期關停整改,引導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生產工藝,并堅持開展偷排、漏排和不達標排放督查暗訪,嚴控問題新增或反彈。落實“清退—減量—截污”的農業、養殖業污染治理思路,依據禁養區劃定方案,清退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清退臨河50米內水產養殖,推進農業及養殖業污染控源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深化養殖糞污控制和資源化利用。
四是合理調配,全方位落實水資源和生態流量保障。推進以改善水生態環境和水資源配置為主要目標的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增強大江大河與小流域水力聯系。強化水資源節約,系統規劃水資源循環利用,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形成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循環利用有機結合的再生水利用體系。調蓄自然降水,充分運用流域內梯田、魚塘、水窖、塘壩等水土保持和集雨旱作工程,提升初雨截蓄能力,防止污染物溢流入河,建立“外調水—再生水—自然降水”多要素水資源保障體系。
五是生態恢復,全流域突出水文化爭創美麗河湖。因地制宜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對于水生態本底較差的小微水體,科學采取清淤疏浚、曝氣擾動等措施開展生態修復,減少內源污染;對于存在水生態功能退化風險的河流、湖庫、濕地,建立補水機制,適當實施退耕、退牧、退開發,預防水生態功能退化,提升水源涵養能力;對于水生態本底較好的水體,嚴格限制流域內過度開發,保護水體功能,進一步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強化水體景觀建設與生產、生活有機融合,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延續美麗河湖治水路徑,實現小流域水生態環境長治久清。
作者單位: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