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又來了?保衛藍天一刻也不能放松
【谷騰環保網訊】還沒進入供暖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便遭遇了霧霾侵擾。10月29日起,區域內先后有20個城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本是踏秋賞景好時節,卻被霧霾擋住腳步,這也引發了一些網友的擔憂:今年霧霾較近三年大幅提前,會不會整個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都不容樂觀?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此次霧霾的形成,與大范圍不利氣象條件有很大關系。今年10月以來,我國大部地區尤其是華北平原氣溫持續偏高,北京市10月下旬的平均氣溫更是達到1961年以來最高。疊加空氣高濕、靜穩等因素,很容易形成區域性污染。除了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工業企業、重型貨車活動水平和秸稈火點數量環比上升,導致污染排放增加,也是本次重污染天氣的主要成因。
隨著經濟運行進一步回升向好,能源需求保持剛性增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污染物排放量短期內持續上升,部分企業出現治污動力減弱勢頭,違法違規、數據造假等問題突出,部分地方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推進不力和監管不到位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在“天不幫忙”的情況下,若是人還不努力,后果可想而知。
不僅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顯示,11月上半月,全國大部空氣質量以良至輕度污染為主,部分區域個別時段可能出現中度及以上污染。由此可見,今年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形勢的確較為嚴峻,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十年來,我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霧霾被一點一點驅散,藍天白云重新成為常態。這背后,是全國上下無數人的攻堅克難、艱辛付出。但是我國過去幾十年高增長過程中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復合型、綜合性、治理難度大等特點,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于高位,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仍有漫漫長路要走,遠沒有到歇腳的時候,否則“一篙松勁退千尋”,極有可能抵消前期空氣質量改善的成果。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氣的易發期、頻發期,各地黨委政府務必切實擔負起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的主體責任。無數實踐已經證明,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換不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得不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各地在優化營商環境時,要有長遠眼光,通過加強科技創新、發展綠色金融、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等,幫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發展。若是對企業違法排污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第三方機構在監測數據上弄虛作假的行為不加強監管,不僅是一種失職行為,而且會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和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對環境違法犯罪案件一查到底,不給污染行為開口子。
擺正觀念后,還要講究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抓住重點區域是關鍵。從生態環境部通報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可以看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分別為3.7%、4.6%,相比全國其他區域偏高且同比上升明顯。緊盯重點區域就是抓住大氣污染治理的“牛鼻子”,不僅能夠改善當地狀況,更能帶動周邊區域乃至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的整體提升。
在開展具體工作時,還需要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據專家分析,區域內機動車、工業爐窯等排放是此次京津冀地區PM2.5污染的主要來源,秸稈焚燒等對局地PM2.5污染貢獻突出。這就是相關地方制定空氣改善措施的重點方向。
重污染天氣應對是減緩污染程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一道防線,各地必須高度重視。要做好提前謀劃,把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做得全面、完善、合理、科學,切實做到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在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后,必須嚴格按照應急減排清單,分類施策、分級管控,根據企業環保績效水平和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程度,在重污染天氣期間采取差異化的減排措施。嚴禁不分青紅皂白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要更加精準、科學地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隨著藍天白云的增多,人民群眾對長時間重污染天氣的容忍度已大幅降低,這對于地方黨委政府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秋冬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各地要繃緊弦、加把勁,迎難而上、久久為功,力爭早日實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幸福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