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草原寂靜不語,無序采砂何日休止?
【谷騰環保網訊】11月末的甘南州草原上,遠去了格桑花的點綴,綠毯轉為枯黃,準備迎接又一個冬天。一些本應接連成片的山地,如今卻被一塊塊大小不平的“傷疤”割裂。
12月8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甘肅典型案例指出,甘南州采砂行業無序發展、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生態修復不力。
草原寂靜不語,可無序采砂幾時能休?
合規手續缺失,違規占用林草地現象頻發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甘南州97%以上的國土面積屬于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優美的自然生態,成為它最引以為傲的標簽。
肩負生態保護修復重任的甘南州,這次卻因生態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無序采砂問題突出被作為典型案例。
督察發現,2019年以來,甘南州部分采砂企業未辦理征占用手續,違規占用草原、林地。
其中被點名的多家企業,涉及違規占用草原249畝、違規占用林地48畝進行開采;還有企業傾倒洗砂廢水沉淀池底泥和建筑垃圾兩萬余立方米,就隨意堆積在草原上。
與此同時,2022年衛星遙感監測顯示,甘肅省遠創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越界開采,超采面積達68畝,其中違規占用草原9畝、林地5畝。
“礦山開采需要本著不占或者少占草原林地的原則,按照批復確定的區域和時限合理使用草地林地。而在甘南州,一些企業缺少合規手續,導致違規占用草原林地的現象頻發。”參與督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明確提出,進行礦藏開采和工程建設,應當不占或者少占草原;確需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必須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缺失的審批,違規的開采,連片草原林地被破壞,裸露斑駁的山體從空中俯瞰,格外刺眼。
破壞式開采成常態,生態修復變成“一紙空文”
“企業應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全過程,堅持‘邊開采、邊修復’,努力做到保護生態、建設項目兩不誤。”督察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露天開采本身就會剝離地表土壤,對原有植被生態造成破壞,如甘南州砂石礦開采都是露天礦山,應當嚴格按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分臺階開采,并同步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開展生態修復。
可督察發現,在甘南州,少有砂石礦企業嚴格按照設計要求“臺階式”開采,一些露天采場采用非常粗獷的開采方式,形成了一批斷崖式的邊坡。
透過無人機鏡頭可見,開采后的山體破碎,凌亂不堪,督察現場甚至仍能見到有砂石滾落下泄。
為推動解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破壞問題,2019年以來,甘南州掛牌出讓礦權,出讓合同中明確規定了開采企業應當承擔的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責任。
但督察發現,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合作南班砂石料有限公司等37家企業沒有達到生態修復要求。
督察組實地走訪看到,這些企業的“生態修復”只不過是簡單的局部覆土復綠,有企業不僅未解決歷史遺留生態破壞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又造成了新的生態破壞。
“這種一面坡式的開采,后續修復起來難度也大。”督察人員說。
面對生態保護和修復要求落實不到位,督察通報直指根源病灶——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政府有關部門監管責任不到位。
無序發展“跨界出格”,集約化整合承諾落空
違規行為亂象叢生、生態修復敷衍應對背后,是甘南州采砂行業長久的無序發展。
“秀美瑪曲,源于河水。”流淌的黃河水在這里百轉千回、恬靜清澈。瑪曲,也被譽為“黃河之腎”,是黃河重要的水源補給區。
正因其自然稟賦和區位優勢,早在2013年11月,瑪曲縣就列入國家資源型城市名單,要求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嚴格限制礦產資源開發。
2015年因采礦權到期,瑪曲縣關閉全部8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約11萬噸/年。
可督察發現,2018年以來,瑪曲縣又新批準了5家采砂企業,生產規模合計達65萬噸/年,是2015年關閉產能的近6倍。其中,2023年6月投產的瑪曲縣木西合鬧知合砂石有限責任公司,還違規占用甘南高原高寒草甸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約37畝。
“這家企業采礦權審批劃定的礦區范圍緊臨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十分有限,一旦存在不合規開采現象或是在礦區外布設工業場地、臨時道路,必然就會踩紅線。”督察人員指出。
記者了解到,針對此次督察所指出的砂石開采,國家有關部門于2019年就專門出臺了《關于推進機制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砂石資源開發整合,推進機制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業內人士指出,指導砂石行業破解綠色發展水平低等問題,促進產業集聚規范發展,迫在眉睫。
記者了解到,在甘南州印發的“十四五”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寫著,要在全州設立10個砂石集中開采區。
然而,截至督察組現場督察時,全州43家采砂企業中,仍有26家在規劃的集中開采區外,其中碌曲縣盛源有限責任公司、夏河縣南龍溝砂石料銷售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還是2022年12月以后才新批準或延續的采礦權。
集中開采的規劃承諾,在甘南州尚未展現成效。
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綠色礦山建設任重道遠
此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還指出,甘南州綠色礦山建設推進不力。
在2020年10月,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出臺《關于促進砂石綠色開采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大中型礦山到2023年底建成綠色礦山。
“但甘南州自然資源部門僅對指導意見進行了轉發,沒有采取具體舉措推進落實。截至目前,全州按照要求應開展綠色礦山創建的采砂礦山,均未開展創建工作。”督察通報中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礦山(區)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工作已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一些久治不愈的頑疾依然存在,不少地區的綠色礦山建設仍任重道遠。
“礦業工程活動在為國家創造巨大財富同時,也誘發了讓人痛心的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武強在提案中這樣說。
該如何破解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難題?武強認為,綠色礦山建設和綠色礦業發展是解決矛盾的一把“金鑰匙”。
目前,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的礦山不到全國礦山總數的3%,且以大中型礦山為主。“但我國小型及以下礦山比例約占70%,綠色礦山建設任務艱巨。”武強表示。
記者查閱資料,早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交問題追責問責情況的通報中,礦山監管缺位、長期無序開采、部分企業推進礦山綠色開采和修復治理工作不力等字眼就頻頻出現。涉及礦山問題,顯然要以更堅決的態度、更務實的舉措,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
此次甘南州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指出,其對黃河上游重要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的重要生態地位認識不足,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對區域生態保護產生了不利影響。
人說大美甘南,美在生態亮色。莫讓綠水青山,因斑駁不堪的傷痕失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