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萬噸黑色雨污水竟直排“母親河”
【谷騰環保網訊】??12月的湟水河還未結冰,淺淺的河床上停歇著幾只水鳥。河道的一側坐落著青海省西寧市第一污水處理廠。與夏季不同,距離河道兩米左右的城市污水箱涵溢流口,在冬季顯得有些安靜。如果是雨季,這里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溢流口“聲勢浩大”,將大量雨污水直排湟水河。
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公布了青海省西寧、海東兩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短板明顯,溢流直排問題突出的典型案例,直指兩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歷史欠賬多,排水管網中雨污管道多處混接錯接,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等問題。
典型案例還指出,污水溢流或直排最終會影響周邊河流水質。流經西寧、海東兩市的正是黃河重要支流湟水河——當地人的“母親河”。
直排雨污水408萬噸,“母親河”變“納污河”
湟水與九曲黃河在青海省東部形成了一片肥沃的三角地帶,這就是河湟谷地,它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區域之一,以全省3%的土地集聚了65%的人口。西寧、海東兩市坐落于此。
近年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有效收集和處理生活污水,成為提升城市建設水平、改善群眾生活質量的迫切要求。家門前的“水清岸綠”和“魚翔淺底”,更要依靠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科學規劃和建設來實現。
然而,督察組發現,西寧、海東兩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跟不上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的速度,帶來不可調和的矛盾。
典型案例指出,西寧市城區現有8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49.75萬噸,實際處理能力缺口約11萬噸。為此,《西寧市“十四五”城市排水規劃》將第三污水處理廠8萬噸擴能工程列為重點工程,要求2022年底完工,但這一工程在2023年4月才建成投運,投運后處理能力的缺口仍然很大。
海東市同樣存在污水處理廠工期滯后的情況。循化縣污水處理廠擴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21年5月就得到批復,但建設工期一直拖延,截至督察時只完成總工程量的85%。早在2017年,循化縣就提出建設城北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就批復了三次,建設期限從2018年變成2021年、再變成2023年。截至督察時,工程尚處于場地平整階段,建成時間又推延到2024年。
2023年12月4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海東市循化縣城北片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尚處于場地平整階段
建了新廠仍舊解決不了問題,在建項目也一推再推,無法處理的雨污水直排“母親河”。今年5月—10月,西寧市通過污水箱涵溢流口向湟水河直排雨污水408萬噸,平均每天直排2.2萬噸。
同樣是今年雨季,海東市民和縣橫跨湟水河的排污管道有大量雨污水通過檢查口噴涌而出。該縣川口鎮邊墻村東側排口也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湟水河,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是地表水Ⅲ類標準的34.4倍、74.8倍。
如此這般排水,水清岸綠何時才能實現?
2023年8月22日,督察組暗查發現,海東市民和縣橫跨湟水河的排污管道大量污水噴涌而出
管網規劃整改滯后,雨污混流問題突出
11月15日,西寧晚報刊登了一張城東區楊家三巷北口一窨井向外冒污水的圖片。市民反映,靠近巷子北端的幾口窨井經常冒水,原本就不寬敞的巷道路面上都是污水和排泄物。不僅氣味難聞,還給大家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影響。對此,相關部門表示,這是因排水不力和管道堵塞所導致。
實際上,城市里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管道,權屬和功能各不相同,哪些情況會導致排水不力,進而造成雨污混流、污水直排、內澇積水等情況。督察人員告訴記者:“雨污管網混接錯接漏接、破損、阻塞都可能造成。”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明確要求,各地要利用3年時間,全面排查污水管網功能狀況和錯接混接等基本情況。
然而督察組發現,西寧、海東兩市相關工作推進滯后,雨污混流問題突出。
西寧市直到2023年4月,才對主城區市政道路兩側的1897公里雨污管道開展排查,發現了1419處雨污混接錯接問題。截至督察時,尚有1171處未完成改造,完成率僅為17%。同時,在對280公里老舊管道開展內部檢測時,發現較為嚴重、影響管網功能的缺陷就有1242處。
2023年12月6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西寧市排水管網雨污混流問題突出,左圖為污水井內混接雨水管,右圖為雨水井內混接污水管
海東市則直到2023年7月才組織各縣區開展城鎮生活污水管網排查,10月完成后,發現雨污混接錯接問題924處,截至督察時才著手開始整治。
今年夏天,北方地區暴雨導致城市內澇的新聞屢見報端。6月—10月期間,西寧市就發布了多次暴雨預警。在暴雨侵襲之下,雨污混接錯接可能造成污水直排。2023年10月督察暗查時發現,西寧市城北區景程路和濟湟路交叉口東側截污干管溢出的生活污水直排北川河;天津橋西北角一個排口直接向北川河排放黑色污水;民和路橋西雨水排口也有黑色污水直排湟水河。
2023年10月11日,督察組暗查發現,西寧市城北區天津橋西北角排口直接向北川河排放污水
除了污水直排,雨污混接錯接還會導致污水處理廠“不堪重負”。督察組發現,海東市化隆縣污水處理廠在雨季時被大量雨污混合水淹沒,導致廠區內“污水橫流”。化隆縣群科新區污水處理廠在雨季也同樣被雨污水淹沒廠區。“此外,雨水大量進入污水處理廠還會導致進水水質不達標,加重污水處理廠的運轉負荷,無形中降低了污水處理效率,形成資源浪費。”督察人員表示。
上報數據淪為“數字游戲”,混接錯接長期得不到解決
由于城市早期發展規劃、資金與市政排水接口因素等歷史原因,雨污管道混接、錯接現象時有發生。對其進行改造不僅施工難度大、協調難度大,而且影響范圍廣。全面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更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協同合作。
記者翻閱資料發現,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指出青海省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管理問題突出。西寧市多個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或超標排放,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統籌謀劃不足,尚無新建污水處理廠計劃,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矛盾仍在加劇。
本次督察同樣指出,西寧、海東兩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排水管網雨污混接錯接、污水溢流直排等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這是因為相比于看得見的工程,地下管網的改造屬于‘看不見’的工程。有關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不到位,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力度不大。”督察人員還表示,“在督察時調閱污水處理廠相關數據發現,從污水處理廠,到地方政府再到主管部門,層層上報數據,但層層把關不嚴,最后導致變形走樣,這樣只會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等指標淪為‘數字游戲’。”
從黑臭水體治理到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守護水環境健康,一直是提高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更是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和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對于地處西北的青海而言,既肩負著“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重大生態責任,更要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潤澤下游地區。
莫讓黑色污水再直排“母親河”,關乎上下游共同的生態福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