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監管機制改革有哪些成效?
【谷騰環保網訊】1月16日,重慶市大渡口區就《大渡口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監管機制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實施情況進行了通報。該《試點方案》目前已在重慶市范圍內推廣,試點成效擬在全國推廣。
試點管控土壤環境風險
大渡口區副區長朱澤兵在通報會上介紹,大渡口區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通過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監管機制改革,有利于提高供地效率,彌補政策制度空白,進一步節約土地開發成本,提高管理現代化水平。
目前,改革內容涵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以及風險管控、修復后的效果評估全過程管理,通過開展區域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排查,合理確定地塊出讓計劃;推行污染地塊分級分類管理;提升土壤污染調查、評估等全過程質量;完善污染地塊風險管控、修復活動監管機制;完善污染地塊后期管理等重點任務,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值得關注的是,大渡口區的試點方案實現了三個首次,即首次落實土壤污染修復項目安全監管責任;首次明確建設用地土壤污染分級分類管理流程;首次形成多部門聯合監管新局面。
全面防范人居環境風險
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娟向記者介紹,目前試點的內容包括:開展區域排查,建立調查清單,與地塊出讓計劃做好銜接;推行污染地塊分級分類管理;全面提升土壤污染調查、評估等全過程質量;完善污染地塊風險管控、修復活動監管機制;完善污染地塊后期管理。
特別是在完善污染地塊后期管理方面,大渡口區將強化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加強大渡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區生態環境局聯動管理,結合地塊污染狀況合理確定規劃用途。探索污染地塊“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建立移出名錄地塊再開發過程土壤環境應急管理機制,對于土壤環境異常情況,采取及時報告,停止施工、補充調查和修復等措施,直至滿足法律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要求。全面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多部門聯合排查完善未開發建設的歷史遺留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情況。
事實上,在重慶市、區兩級政府及生態環境部門推動下,原重慶鋼鐵廠片區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累計完成修復地塊約3100畝,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目前正在持續推進高速線材廠、燒結廠等污染地塊修復效果驗收。
強化污染地塊準入管理
大渡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野著重對污染地塊準入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規劃階段和供地階段的準入管理進行介紹。
在規劃階段,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用地(即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并完成相關后續工作。
對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不得作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針對涉及規劃調整為“一住兩公”用地的地塊,在詳細規劃批復前,大渡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均按《試點方案》要求征詢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意見,根據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合理確定土地用途,經初步調查發現污染嚴重的,優先規劃為綠地、林地、道路交通設施等非敏感用地。
而在供地階段,則嚴把供應關口,供地前期保持與生態環境部門的溝通,在確認該地塊取得生態環境部門出具的“土壤環境質量滿足規劃用地要求”相關證明后予以供應,對未完成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的地塊,不得組織土地出讓或者劃撥。
《試點方案》還明確了土壤污染修復項目安全監管責任,大渡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城鄉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周建國介紹,大渡口區城鄉建委主要是以技術服務方式,強化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安全監管。除了安排專人負責,還將委派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監督工程師開展安全監管工作,同時外聘第三方監理機構組成專家小組輔助參與安全監管。
此外,將狠抓危大工程全過程監管,結合現場實際,重點加強高邊坡、深基坑、土方開挖等危大工程的監管,嚴格把控方案的審批、專家論證等環節,落實危大工程作業時項目參建單位負責人值班值守制度。同時,嚴格落實風險研判防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