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理解“美麗藍天”建設?相關工作如何開展?
【谷騰環保網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發布,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出具體意見。其中,《意見》提出一體開展“美麗系列”建設工作,重點推進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建設等七個方面的內容,受到高度關注。
如何系統理解“美麗藍天”建設?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雷宇。
中國環境報:藍天保衛戰一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請問怎樣理解“美麗藍天”建設?推進“美麗藍天”建設與此前階段的污染防治攻堅要求相比,有哪些變化和不同?
雷宇:老百姓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在所有環境問題里,大氣環境的問題是老百姓最容易直觀感受到的,也是影響最直接的。2013年前后,以PM2.5為代表的大氣污染十分嚴重,尤其是在秋冬季形成持續時間超過兩周、覆蓋范圍超過百萬平方公里、PM2.5濃度超過300微克/立方米甚至“爆表”的重污染,成為老百姓的“心肺之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對清潔空氣的重大關切,發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向大氣污染宣戰。自此開始,藍天保衛戰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在過去十年間,全國上下凝心聚力,圍繞降低PM2.5濃度這一核心工作,推動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在這個過程中,PM2.5污染防治是一以貫之的核心;大幅減少重污染,進而降低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工作的重點。我們在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的各項工作基礎上,針對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開展重點攻堅,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面臨的形勢和挑戰、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希望達到的目標都和此前不一樣。因此,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指導我們的“美麗藍天”建設工作。主要是從三點出發:一是要更加強調通過結構的優化和發展的綠色轉型來實現污染排放量的削減,在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助推高質量發展,同時為我國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碳達峰提供助力。二是要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推進協同治理,以PM2.5濃度降低的要求統籌多種大氣污染物的系統減排,進而實現空氣質量的全面改善。三是要進一步強化有利于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政策機制建設,激發全社會共同參與大氣污染物減排的內生動力。
中國環境報:在“十三五”期間及“十四五”開局,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此次發布的《意見》明確,到2027年,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全國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要下降到每立方米28微克以下。請問這一目標目前對于不同的地區是否有一定的挑戰?
雷宇:2022年與2015年比較,我國在GDP增長47%、汽車保有量增加92%、能源消費量增長25%的情況下,PM2.5濃度下降37%,重污染天數減少68%。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62%,重污染天數由43天減少到3天,其空氣質量改善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譽為“北京奇跡”。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顯示,中國在7年間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在30年間減少的空氣污染相當。這些數字和第三方的評價都表明,我國的藍天保衛戰取得的成績是歷史性的。
同時,我們應當清晰認識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目前我國PM2.5平均濃度還在30微克/立方米左右,分別是歐洲和美國的2倍和4倍,是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值的6倍,與保護人體健康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需要通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持續不斷降低PM2.5濃度。《意見》提出的目標,也是我們長期努力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另外,我國幅員遼闊、區域差異巨大。在城市尺度來看,PM2.5濃度最低是5微克/立方米,最高的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上,相差達到10倍。總體而言,我們希望空氣質量較好的城市穩中向好,空氣質量較差的城市快速趕上,不同的地區在分析自身污染成因和來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在改善自身空氣質量的同時,共同為全國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中國環境報:美麗中國不是空洞的目標,而是由很多具體內容組成的。能否介紹一下,《意見》出臺后,下一步各級政府部門應如何推進美麗藍天建設相關工作?
雷宇:美麗中國建設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特點之一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同向發力。美麗藍天作為美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核心就在于通過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來促進生產力發展,以達到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下一階段將從三個方向發力。
在宏觀路徑方面,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加快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特別是要在主動培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產業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礎上,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深入調整,形成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動力,在推動發展的同時實現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削減。
在具體工作方面,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為主戰場,以PM2.5污染控制為主線,以VOCs和氮氧化物為重點對象,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在近中期要持續深入推進各類治理工程,包括VOCs綜合治理,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散煤、燃煤鍋爐、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機動車、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標準升級等重點工作。
在治理體系方面,既要進一步利用好法律法規和行政命令等工具手段,持續提高其約束力,又要在經濟政策和激勵性政策上做文章,推動清潔大氣作為生態產品實現價值轉化,進而提高政府、企業、公眾等社會主體的大氣污染防治自覺性主動性。
中國環境報:相關企業為推進美麗藍天建設貢獻力量?公眾和相關機構又可以怎樣參與到相關工作的推進中?
雷宇:我國的新發展理念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這與發達國家把工業生產尤其是工業原材料生產轉移到境外有很大的不同,也對我國在生產滿足發展需要的各種產品時,進一步大幅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企業構成的電力和工業部門是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占比最大的部門,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企業是污染排放的重要主體,也是治污的直接責任方。
在美麗藍天的建設中,企業應當主動擔當,更好發揮作用。基本的要求是要嚴格遵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根據排放限值和排污許可控制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礎上推動治污管理和技術水平提升,通過減排創造更多生態福利。進一步的要求是要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把握當今世界經濟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趨勢和方向,抓住傳統產業綠色升級改造、新興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機遇,加快減污降碳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為行業的綠色化做出貢獻。
公眾是美麗藍天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污染物的排放者。隨著工業大氣污染治理的深入,交通和生活等污染源排放在大氣污染中的貢獻呈上升趨勢,因此每個人也都有踐行綠色生活、推動美麗藍天建設的責任和義務。建議公眾在日常出行中盡可能選擇公共交通工具、電動車或者步行騎行等慢行方式,減少交通排放;在生活中購買使用低揮發性原材料生產的家具、油漆涂料、印刷品,從需求側推動生產環節的含VOCs原材料替代。除此之外,公眾和社會機構也應當發揮好監督員的作用,督促企業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只有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對環境產生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變,才能推動美麗藍天目標盡快實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