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
圖為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十六號中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成果。
【谷騰環保網訊】“厚邱古城遺老河,老河歷經故事多。現今有黨領導好,滿河菱藕唱歡歌。”這首鄉土民謠傳唱的是江蘇省宿遷市的鄉賢們集思廣益,在“五小水體”水面種植菱藕等食用性水生植物,既凈化水質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的“美事”。
所謂“五小水體”,指的是農村的小河、小塘、小溝、小渠、小庫。這些水體缺乏管護,河長制難以有效覆蓋。宿遷市創新開展“鄉賢護水”行動,作為河長制的補充和延伸。
自下而上的“五小水體”管護夯實了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的整治基礎。入選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城市之后,宿遷市獲得中央生態環境資金專項補助5000 萬元。對這個江蘇省經濟相對薄弱的市來說,這真是雪中送炭,助力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取得更大突破。
截至目前,宿遷市已完成試點地區全部12處水體的治理,是全國首批15個試點城市中已完成治理任務的5個城市之一。
“五小水體”管護
奠定試點工作基礎
“五小水體”就像江河湖庫的毛細血管。宿遷市的“鄉賢義務護碧水”行動,發揮老村干、老教師、老黨員及成功人士等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打通治水的“最后一公里”。排查顯示,宿遷市共有“五小水體”一萬余處,具備管護條件的有6491處,由全市鄉賢護水員5130名進行管護。
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原會計、鄉賢義務護水員蘇道永介紹說,所有護水鄉賢都很清楚護水的“三員”職責,即動嘴搞宣傳,當好宣傳員;動腿勤巡查,當好巡查員;動手做管護,當好管護員。同時,管護水體要達到“八無”標準,包括無垃圾倒入、秸稈填入和漂浮物,無水花生、水浮萍、藍藻等有害水生植物等。
以最早試點的泗洪縣為例,在歸仁鎮,124 名鄉賢組成義務護水隊,依據就近原則對全鎮 36處水體進行管護,每個月定時巡查填寫護水日志,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鄉賢參事會進行匯總后發布督查通報;針對水體污染等相關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形成閉環。
在適合的“五小水體”里種上菱藕等有觀賞性和食用性的水生植物,既能凈化水質,又能阻止雜草蔓延,還可以增加村民經濟收入。這樣的治水“金點子”是沭陽縣桑墟鎮的鄉賢們想出來的。
“鄉賢們說干就干,先做好評估,看各村有多少可以種植菱藕的水體,需要多少投入,種植成功后每年能有多少收入;再由鄉賢主動聯系種植人,由鄉賢協會和村委會、種植責任人聯系,簽訂相關合同。先在部分鎮村試點,最終順利實施。”桑墟鎮鄉賢參事會會長王興池說。
宿遷市還逐步建立了鄉賢護水常態長效機制,包括“一處水體、一名鄉賢、一塊牌子、統一護水活動日”的“四個一”機制,月查季評考核細則,將河長制銜接聯席會議機制等,確保一護到底、常護常清。
控源截污
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五小水體”管護也助推了宿遷市城鄉黑臭水體治理。2019年,宿遷市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2020年,宿遷市制定《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治理方案》,開展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系統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2022年,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將宿遷市確定為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宿遷成為江蘇省首個也是唯一入選城市。
本次宿遷市納入國家試點支持治理的農村黑臭水體共12處,水域面積共24萬平方米,涉及沭陽縣、泗陽縣、宿豫區、宿城區4個縣區,12個建制村。總投資達1.15億元,其中,控源截污和清淤疏浚資金為9156萬元,占工程總投資的80%。
控源截污是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們累計完成管道鋪設61公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8座,建設生態溝渠44公里,新建化糞池142座。”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土壤處處長申紅說。統計顯示,目前,全市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990噸/天,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47.1%。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宿遷市還整治了部分企業的排污通道。泗陽縣的集南中溝是來安街道境內一條重要的排水河道,長3500米。河道靠近工業園區,部分缺乏環境意識的企業將廢水、廢料傾倒至河中,河道兩側還有畜禽養殖場,畜禽糞便、污水也直排入河,這條溝成為市縣“掛號”的臭水溝,河道周邊群眾深表不滿。
2023年年初,來安街道將集南中溝確定為市縣重點治理河道,其中,匯水區范圍100余家企業全部納管截污,工業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集南村目前雨污合流,污水通過雨水管道直排入河,治理工程設計對集南小區實施雨污分流,對原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出水管道進行更換,并在養殖場西側廠區設計蓄糞池、固液分離池、發酵池等進行畜禽污染處置,有效容積為50立方米。“目前,除了綠化工程還沒有全部完工,其他項目都已經完成了。”來安街道黨工委書記韋肖表示,集南中溝的污水臭水整治,已經達到“水流通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管護到位”的農村生態河道標準。
系統治理
改善水環境扮靚村容村貌
鄉村美不美,關鍵在于水。隨著植物及人工濕地等生態修復和補水、活水措施效果的顯現,宿遷市試點村莊的村容村貌獲得明顯改善。
宿城區埠子鎮大西村蔡莊組南側的一處長方形的池塘,目前已是綠波蕩漾。“以前池塘泥沙淤積,無人清理。風一刮,空氣里都是臭味,大家路過池塘都得捏著鼻子。”村民蔡同勝說,現在不一樣了,池水清澈、空氣清新,村民們都很高興。
“我們利用機械清淤消除異味,通過鋪設截污管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等方式對生活污水進行減量和凈化,處理完畢的水再次流回池塘,主要用于附近農田的灌溉。”宿城區埠子鎮生態環境和建設局局長陶雨峰介紹。
蔡莊組另外還有3處池塘,同樣屬于黑臭水體,雖然沒有列入試點,但也被埠子鎮納入治理范圍。
“對4處池塘統一控源截污后,我們又鋪設管涵,連通池塘,增強水流動力,讓水體循環起來。在此基礎上,構建水生植物群落,建設人工生態浮島,在水體底部進行微孔曝氣增氧,逐步修復生態。”陶雨峰說,“目前,岸坡已經種上了喬木。等天氣暖和些,會在樹下栽植灌木和草皮。一來減少水土流失,二來作為天然‘護欄’,保障路人安全。同時,我們會在池塘邊設置安全警示牌。”
以試點帶動示范,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當做一項系統工程,宿遷市扎實推動建章立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宿遷市以落實《基層河長巡河實施細則》為抓手,細化鄉鎮級、村級河長在河道管護方面的職責,突出做好河道巡查、違建清理、岸線保潔、漂物打撈等方面日常工作。注重建立河道及沿岸定期清理和保潔機制,明確水體水質管理責任人,落實保潔人員和工作經費;健全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設施第三方運維機制,鼓勵專業化、市場化治理和運行維護,不斷提高運維管理質效。
水質監測數據印證了宿遷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工作的成效。數據顯示,宿遷市12處試點水體水質大幅改善,水質監測指標遠優于《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達標要求。2023年,宿遷市50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達標率為100%,優于Ⅲ類的水體比例為96%,水環境質量創有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