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如何降低總體減排成本?
圖為山東省淄博華能白楊河電廠。 資料圖片 |
【谷騰環保網訊】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近日,電解鋁和水泥行業的碳核算、碳核查指南征求意見相繼發布,成為全國碳市場擴容的積極信號。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此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不斷擴大,碳排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間的優化配置,將最終實現全國總的減排成本最小化。
記者注意到,吹風會上,提到的一個數據,“據測算,這兩個履約周期,全國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那么,碳市場是如何降低行業和全社會的總體減排成本的?
碳市場如何促進企業降低減排成本?
“碳市場是市場機制,本質是達到同樣既定減排目標情況下全社會碳減排成本(包括管理成本、經濟成本等)最優。碳市場讓企業盡可能將其實際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權進行匹配。承擔減排任務的企業可以通過貨幣交換(碳排放權交易)的方式調劑其減排任務,從而達到降低企業減排成本的目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張晶杰告訴本報記者。
不同行業,同一個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減排成本不一樣。碳市場的設計,可以讓減排成本不同的企業多了一個減排渠道。也就是說,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可以通過購買配額去完成減排任務;那些減排成本更低的企業,可以通過碳市場獲得額外的減排資金。
“電廠設備的服役時間、機組類型和技術水平等不同,都會影響機組減排的成本和效果。特別是如果兩個電廠機組類型差距比較大,他們之間的減排成本差距會比較大。”大唐碳資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史偉偉告訴本報記者。
史偉偉舉例介紹說,A企業通過技術改進等方式,減1噸二氧化碳需要花150元,B企業減一噸二氧化碳只需花50元。假設這兩家企業的減排目標是每家每年都減排1噸二氧化碳,如果不采用市場手段,兩家企業減排兩噸碳總共花費200元。現在有了碳市場這個政策工具,就給了企業更多的選擇,假設以一噸碳配額價格80元計算,對于B企業來說,原來減排一噸碳完成基準目標就行了,現在它發現,多減1噸碳能賣80元錢,不僅可以覆蓋自身的減碳成本,另外還能賺30元,B企業就更有動力去減排,更愿意去減排更多碳。而對A企業來講,本來減1噸碳的成本是150元,而購買B企業一噸碳的碳配額成本只需80元,減碳成本直接就減少了70元。
從社會總的花費來看,在碳市場中,減少兩噸碳的總計成本是100元(A的成本為購買1噸配額的80元,B的成本為2×50-80=20元),與原來的200元成本相比,成本直接減少50%。
史偉偉表示,上述例子說明了減碳成本降低的邏輯,就是技術水平、管理能力較低的企業,花錢讓其他減排成本更低的企業多減碳,從而實現兩家企業總體上減碳成本的降低,這就是在碳市場影響下整個行業降低減排成本的邏輯。全國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約350億元就是以這個邏輯為基礎,用一套科學的計算方法得出來的。
成本降低會不會讓部分企業缺乏減排動力?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實際上,減排成本更高的A企業需要提升技術去減碳,它可能是相對落后的生產力。但A企業通過購買碳市場的碳配額節省減排成本之后,會不會讓其更缺乏減排動力?
“現階段,碳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減排成本150元的A企業沒有真正減排,但對全社會來說,確確實實是減了兩噸碳,相當于是這家企業花錢讓更容易減排的企業多減了1噸碳,這是一個大賬。”史偉偉表示:“未來,碳排放配額會越來越收緊,同時,價格可能也會更高,這樣會倒逼減排成本更高的A企業去積極減排。”
據了解,將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就規定,“碳排放配額實行免費分配,并根據國家有關要求逐步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目前,我國碳排放配額分配方式是免費發放。適時引入有償分配,并逐步提升有償分配比例,有利于控制碳排放總量,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碳減排成本。”史偉偉說。
“碳排放配額分配引入有償機制以后,對企業來說,肯定會增加一部分負擔。但碳市場設計的初衷是為了減排,如果一直都是免費分配,很多企業可能不會意識到減排的壓力,最終通過碳市場本身減排這個作用可能沒有那么直接明顯的效果。”一位煤電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有償分配不僅有利于企業更主動地去通過研發和應用新技術、淘汰落后生產力等方式去減排,進而促進企業綠色轉型升級,也便于碳價格的發現。”
兩個履約周期電力企業的減排效果如何?
“經過兩年的運行和發展,全國碳市場有效推動了能源結構調整,促使火電機組進一步提高發電效率。2018年—2022年,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0%。”張晶杰說。
“煤電企業減排措施有很多。”上述煤電企業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道,比如,關停小容量機組、推廣大容量機組,推廣熱電聯產,調整電源結構、加快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步伐,提高燃煤質量,提高鍋爐燃燒效率,加強灰渣綜合利用,提高汽輪機效率,合理選擇汽輪機抽汽壓力、采用變頻調速技術,通過小指標競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積極推進技術創新進行碳捕集,建立機組經濟指標評價體系等。
例如,華能沁北電廠投資1.27億元完成發電機組汽輪機通流部分所有部件改造、高壓主汽閥直連式設計改造等多項重點技術改造,改造后,電廠每年可節約標煤量6.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萬噸,各項環保指標位居國內同等容量機組的領先水平。
北京京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創造了褐煤機組跨代技術,即發電零取水、煙氣污染物超低排放、褐煤空冷機組實現超超臨界成套裝備跨代升級。
通過節能降碳改造,自全國碳市場開啟以來,煤電企業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的積極性增強。
據了解,與第一個履約周期相比,第二個履約周期碳市場活躍度有明顯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到4.4億噸,成交額約24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了19%,成交額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了89%。另外,第二個履約周期企業參與交易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參與交易的企業占總數的82%,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了近50%。
有理由相信,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行業范圍的不斷擴大,碳排放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不同行業間的優化配置,將最終實現全國總的減排成本最小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