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足跡管理推動茶產業全鏈條綠色轉型
【谷騰環保網訊】產品碳足跡是指一種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運輸、生產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2023年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標志著國家層面對于產品碳足跡管理的高度重視與政策引導。
近年來,我國茶產業快速發展,毛茶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50%,全國茶葉消費總量超過世界茶葉消費總量的40%,茶葉出口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額居世界第一。我國茶園種植總面積不到農田總面積的2%,但茶園N2O排放總量占到中國農田總排放量的15%。茶葉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不僅關系到推動茶產業碳減排,也逐漸成為未來各國設置國際綠色貿易壁壘、爭奪茶產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
茶葉碳足跡核算通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即從搖籃到大門)的量化方式。通過對江蘇10家典型茶葉企業的茶葉產品的碳足跡進行核算,筆者發現,影響茶葉產品碳足跡的主要階段有農業投入品的生產與運輸、加工過程、包裝材料的生產與運輸。在農業投入品的生產與運輸階段,肥料生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貢獻者,10家企業平均占比80.77%。在加工階段,耗電量和柴油消耗排放是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兩者總計占加工階段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80.97%。在包裝材料的生產與運輸階段,包裝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遠遠大于企業包裝材料運輸產生的排放。紙質包裝是茶葉企業包裝材料生產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平均占比達到63.27%;其次是鐵罐生產,占比達到29.29%。
相較于發達經濟體,我國開展產品碳足跡管理起步較晚,目前存在著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不健全、方法標準不完善、背景數據庫不完備等問題。筆者認為,推動茶產業全鏈條綠色轉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國家層面的茶葉碳足跡管理政策支持。國家有關部門在法規制定、財政補貼、綠色金融引導、能力建設、認證體系構建、國際標準接軌等方面進行政策支持。推動制定茶葉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設茶葉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建立茶葉碳標識認證制度、豐富茶葉碳足跡應用場景、推動茶葉碳足跡國際銜接和互認,從而帶動茶產業鏈上下游整體的創新升級。
二是通過茶葉生產技術改造加強茶葉碳足跡管理。引導茶園施用有機肥,減少農業投入品生產排放和田間N2O排放,同時促進茶園減排固碳。加工過程排放較高的企業提倡使用綠電等清潔能源。包裝材料的生產與運輸排放較高的企業可以通過增加單位產品的容量,或降低外層包裝的重量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尤其是降低外層包裝和鐵罐的重量。上述措施均能夠有效減少茶葉碳足跡。
三是加強茶葉碳足跡管理的人才能力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和各地區組織開展茶葉碳足跡管理工作培訓,指導行業協會、骨干企業、院校和社會化培訓機構等發揮積極作用,規范有序開展茶葉碳足跡相關培訓,提升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水平。支持茶葉碳足跡核算、認證、管理、咨詢等服務機構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為行業企業提供科學嚴謹、系統規范的專業化服務。
四是加大茶葉碳足跡的宣傳推廣。結合線上線下宣傳方式,通過電子媒體、門戶網站等宣傳手段向消費者提供茶葉碳足跡相關信息,滿足消費者購買綠色低碳茶產品的需求。一方面可以激發下游市場活力,增強行業企業品牌效應;另一方面可以從市場端倒逼行業企業綠色發展轉型,將茶葉碳足跡并入未來發展計劃之內,充分將茶葉產品的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相結合。
作者單位: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