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
|
||
|
||
|
||
|
前 言
【谷騰環保網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以下簡稱POPs)是指具有環境持久性、生物蓄積性、遠距離環境遷移的潛力,并對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有機污染物。POPs污染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和人類文明永續發展。《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于2001年5月2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通過,2004年5月17日生效。
作為公約文書制定和首批簽約國之一,中國高度重視POPs控制,承諾與國際社會攜手共同應對這一挑戰,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的危害。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準公約,2004年11月11日公約對中國生效。歷經二十載的堅持與不懈努力,中國POPs控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POPs控制能力明顯提高,為開展POPs等新污染物治理提供經驗借鑒,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POPs控制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開展新污染物治理作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進行部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的任務目標,POPs控制工作全面納入美麗中國建設藍圖,逐步進入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的新階段,POPs控制在認識高度、實踐深度、創新力度上發生深刻變化。
為全面介紹中國POPs控制理念、實踐與成效,分享中國POPs控制經驗,特發布《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
一、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
中國始終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把POPs控制作為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健康、實現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推動POPs控制不斷取得新成效,為全球應對POPs污染挑戰作出中國貢獻。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POPs控制是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迫切需要,是為人民提供更高質量、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的重要前提,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聚焦美麗中國建設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重點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健康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中國統籌POPs控制和其他污染物治理,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從量變到質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讓百姓用得放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
(二)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治理
POPs控制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中國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遵循科學規律,抓住POPs控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防控環境與健康風險為核心,加強POPs控制的全過程監管和全生命周期環境風險防控,強化POPs控制與其他污染物治理之間的目標協同、政策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統籌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推動實現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治理。
(三)堅持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扣POPs綠色替代與全過程污染控制技術研發和應用,統籌產業結構調整、引領綠色生產制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POPs環境風險防控、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在POPs控制中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四)堅持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面對POPs污染等全球性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考慮到POPs可遠距離環境遷移并全球擴散的特點,只有世界各國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守護好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免受POPs的污染和威脅。POPs控制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提升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成效
中國堅決向POPs污染宣戰,錨定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危害的目標,統籌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精準施策,健全POPs控制制度,推進源頭綠色替代,強化過程協同減排,深化廢物管理處置,有力推進POPs控制行動,有效減少POPs環境排放,環境健康水平不斷提升,POPs控制取得顯著成效。
(一)健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制度
實施POPs控制國家戰略行動。中國高度重視POPs控制工作,按照公約及其新增管控POPs修正案生效進程,制定POPs控制國家實施計劃及其增補版,系統謀劃農藥用途類和工業用途類POPs淘汰、二噁英減排、多氯聯苯下線和處置、廢物和污染場地環境無害化管理與處置等領域的POPs控制國家戰略,明確分階段、分區域、分行業、分領域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強化頂層設計引領,精準、科學、依法推進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區POPs控制行動,有力推進各階段各項控制任務切實落實到位。中國將POPs控制納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制定“十二五”POPs污染防治專項規劃,系統部署重點行業POPs控制行動。“十三五”國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淘汰一批POPs的目標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要求重視新污染物治理。2022年,中國印發《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對包括POPs在內的新污染物治理作出全面系統部署。
建立POPs控制工作推進機制。POPs控制涉及行業領域多,工作覆蓋面廣。為加強協調、形成合力,2005年成立由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組成的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以下簡稱協調組)。隨著機構改革與POPs控制工作的不斷深入,及時充實成員單位,形成15個相關部委組成的協調組。協調組共同制定國家履約實施計劃,聯合發布履約政策文件,協同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統籌推進各項履約工作落實落地。組建協調組專家委員會,為POPs控制工作提供綜合決策咨詢與技術支撐。各地建立省級工作推進機制,制定省級履約落實方案,將POPs控制任務納入省內各級各部門各領域有關政策、規劃和行動中,統籌推進省內POPs控制工作。形成國家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多方參與、銜接有序的POPs控制工作推進機制。
加強POPs控制法治建設。20年來,中國制修訂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海洋環境保護、長江保護、黃河保護、清潔生產促進、產品質量、對外貿易、農藥管理、排污許可等相關法律法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公約及其修正案,為推進POPs污染防治、清潔生產、源頭禁限、進出口管控等重要行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將違法排放、傾倒、處置含POPs等有毒物質的嚴重污染環境的行為納入刑事犯罪打擊范圍,堅定不移地加大涉POPs控制違法行為的打擊整治力度。
完善POPs控制政策標準體系。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將POPs納入環境標志產品認證體系和環境保護綜合名錄,支持企業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無POPs”綠色產品,通過取消出口退稅等措施鼓勵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將POPs列入應稅污染物,要求直接向環境排放POPs企業繳納環境保護稅;聚焦POPs生產、加工使用、消費、廢棄等重要環節,制修訂POPs控制相關的產品質量、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食品殘留、生活飲用水衛生等20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覆蓋生產使用禁限、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健康風險防范等領域,初步構建激勵與約束并重的POPs控制政策與標準體系。
堅持POPs控制預先防范。基于《關于環境與發展的里約宣言》之原則15確立的預防原則,中國堅持公約確立的預防原則,建立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農藥登記管理制度,將具有POPs特征的新化學物質、農藥納入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進行嚴格審批,對其生產、進口、加工使用實施管控,有力防范潛在POPs進入生產生活或生態環境。以農藥為例,中國已明令禁止58種高毒高風險農藥登記。
(二)推進源頭綠色替代
系統構建源頭準入管理體系。陸續發布5批履約政策公告,明確POPs控制要求。強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確涉及POPs的落后工藝裝備和落后產品的禁限要求。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依法不予審批涉及禁止生產、限制使用類POPs的建設項目環評。精準實施進出口環境管理,動態發布禁止或嚴格限制進出口的POPs名錄。通過統籌制定禁止新建項目、禁止生產使用、限制使用用途、嚴控進出口等系列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建立長效機制,鞏固POPs淘汰替代成果。
精準推進農藥用途類POPs綠色替代。硫丹、氯丹、滅蟻靈、滴滴涕、三氯殺螨醇等POPs曾廣泛用于農業生產等領域的病蟲害防治。中國以項目化推進方式,組織實施了一批農藥用途類POPs的淘汰替代示范項目,“一品一策”,系統謀劃替代方案,精準篩選示范替代技術,大力推進綠色替代技術示范應用,編制病蟲害綜合防控綠色替代技術指導手冊,組織從業人員專業技術培訓。針對農藥用途類POPs的用戶端以零散農戶為主的特征,開設農民田間學校,根據病蟲害發生特點指導用戶科學使用替代技術。創新性對綠色替代品實施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激勵環境友好型替代品的生產和使用,如在全國幾十萬艘海船上推廣應用“無POPs”的環境友好型船舶防污漆,保護漁民健康和海洋生態環境。通過全國性大規模替代示范,信息素誘捕技術、殺蟲燈、捕食螨等一批綠色替代品和替代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逐步撤銷三氯殺螨醇等十幾種農藥用途類POPs的登記,并禁止銷售和使用。公約管控的所有農藥用途類POPs實現全面淘汰,綠色替代和農業生產實現提質增效雙贏。
全鏈條推進工業用途類POPs安全替代。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類、六溴環十二烷、短鏈氯化石蠟等工業用途類POPs涉及產業鏈長、行業領域廣,淘汰替代任務艱巨。中國組織實施一系列工業用途類POPs淘汰替代項目,深入開展化工、消防、電子、建筑、紡織、電鍍、機械等眾多行業全產業鏈生產使用調查,逐一摸清每一類POPs產業鏈上下游替代技術情況,多措并舉,加強政策引領,明確淘汰要求,推動行業企業采用綠色設計,優化供應鏈布局,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開展替代技術研發和示范,統籌推進公約管控工業用途類POPs的全鏈條安全替代。同時,強化監督執法,嚴格外部約束,逐步替代這些POPs在電器電子產品、建筑保溫材料、紡織材料、醫療器械、防水涂料、汽車內飾、消防滅火劑等多種產品中的添加,以及在電鍍、塑料制造等生產工藝中的應用。已生效的所有工業用途類POPs實現全面淘汰,推進相關產業鏈和供應鏈綠色高質量發展。
源頭綠色替代成效顯著。20年來,中國采取一系列控制行動,全面淘汰29種類POPs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每年避免數十萬噸POPs的生產和環境排放,有效防范相關農產品、消費品中POPs的健康風險。
(三)強化過程協同減排
完善二噁英類污染防治管理體系。制定煉鋼工業、鋼鐵燒結、再生有色金屬、制漿造紙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危險廢物焚燒、生活垃圾焚燒等重點行業領域二噁英類POPs的排放限值,并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嚴格管控POPs環境排放。印發加強二噁英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指導企業應用二噁英類污染控制最佳可行技術和最佳環境實踐。狠抓涉POPs落后生產工藝裝備淘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淘汰不符合國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不符合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強制性標準、不符合國際環境公約等要求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落實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對排放POPs的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提升行業清潔生產水平。
實施二噁英類污染控制工程項目。在鋼鐵冶煉、再生有色金屬冶煉、醫療廢物處置、生活垃圾處置、制漿造紙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一系列二噁英類減排工程項目,遵循全過程控制的原則,加強治理設施的研發應用。推動相關行業領域選用避免產生二噁英類的替代技術;實施原料分選等預處理技術,應用先進完善可靠的自動控制系統,保持系統連續穩定運行,采用催化氧化技術、優化除塵工藝等污染控制技術,實現穩定達標,減少二噁英類的排放。
推進涉二噁英行業大氣污染協同減排。持續開展燃煤電廠、鋼鐵等行業協同治理,著力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穩步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鼓勵實施煙氣循環、高效脫硫脫硝、先進除塵設施等煙氣治理技術,促進二噁英類協同減排。截至2023年底,中國已完成10.7億千瓦煤電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完成4.3億噸粗鋼產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大幅削減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降低二噁英類環境排放,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二噁英類減排成效顯著。與2004年相比,在相關行業產量或處置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重點行業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向大氣排放的二噁英總量達峰后呈下降趨勢。其中,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下降約97%,大氣二噁英排放量仍有所降低。鋼鐵行業鐵礦石燒結工藝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下降約70%,大氣二噁英排放量總體降低約20%。
(四)深化廢物管理處置
全面推進POPs廢物排查與處置。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中明確公約管控POPs廢物類別和鑒別方法。制定查明POPs廢物的戰略,聚焦滴滴涕、六氯苯、氯丹、滅蟻靈、七氯、毒殺芬、硫丹、六溴環十二烷等POPs的生產、流通和使用行業領域,全面排查相關行業領域涉POPs廢物情況。加大POPs廢物處置力度,統籌相關國際規則和國家標準、指南等要求,完成歷史遺留的上百個點位十萬余噸POPs廢物清理處置工作,消除環境污染隱患。
提前完成多氯聯苯的履約目標。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逐步淘汰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生產和使用,部分仍然在線使用和已經下線封存的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對周邊生態環境及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2004年以來,中國加大對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排查和處理處置力度,開展地毯式摸排,全面排查在線使用和下線封存情況,制定含多氯聯苯污染控制標準,建設多氯聯苯廢物無害化處理處置中心,提升處置能力,系統推進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下線和集中處置工作。2015年在用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實現100%下線,2021年含多氯聯苯廢棄電力設備實現100%環境無害化處置,提前完成公約2025年和2028年的履約目標。
有效管控涉POPs污染場地環境風險。制定查明受POPs污染的場地的戰略。將六六六、滴滴涕等POPs納入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明確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和管控要求。開展POPs土壤污染風險識別、調查、評估、管控以及修復工作,將高關注度的POPs納入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框架,保障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實現已識別高風險農藥用途類POPs污染場地的100%環境無害化管理。
(五)提升環境健康水平
大氣環境和食品中含量呈下降趨勢。經過2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大氣環境中有機氯農藥、二噁英、多氯聯苯等POPs濃度呈顯著下降趨勢,目前已處于全球較低水平。生物樣品中有機氯類POPs含量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一般人群膳食二噁英類平均攝入量低于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指導值,且呈下降趨勢,膳食攝入二噁英類的健康風險較低。
促進相關行業綠色轉型升級。將POPs淘汰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納入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持續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倒逼作用。印發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綠色產品評價通則、綠色工廠評價通則、綠色工業園區評價通則等,培育綠色工廠5000余家、建設綠色工業園區300余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00余家、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400余家,推動相關行業領域向綠色化、低碳化方向發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效果。
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 |
|
三、提高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能力
實現POPs控制目標,需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打好“組合拳”。中國持續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注重多元宣傳引導,推動綠色生活時尚,持續提高POPs控制能力。
(一)加大執法監督力度
依職責將執法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行政執法事項清單,重點監管企業納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建立信息共享和通報機制,加強日常監督執法。在生產使用環節,結合行業生產特點,編制企業現場檢查執法手冊,系統開展現場檢查工作。在進出口環節,細化POPs進出口貨物歸類,切實加強禁限類POPs口岸監管,加強情報搜集,及時開展非法態勢評估,保持打擊POPs走私高壓態勢。在環境排放環節,加強廢物焚燒、再生有色金屬冶煉等二噁英排放行業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督促行業企業合規排放。創新執法方式,在生活垃圾焚燒行業實施“裝、樹、聯”,推動監測信息公開,加強監測數據聯動。
(二)強化科技支撐能力
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技支撐項目,開展POPs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應用等,相關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獎勵。實施一系列POPs示范工程項目,示范推廣先進替代技術240余項。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推進科教融合,不斷壯大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成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POPs專業委員會,搭建POPs政產學研高層次交流平臺,每年在公約國際生效日舉辦全國POPs論壇,已經成功舉辦17屆,近萬人次與會交流POPs學術研究、履約管理和產業進展。
(三)注重多元宣傳引導
中國不斷加強POPs控制宣傳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行業企業積極響應、公眾廣泛參與的新格局。在生態環境部官方網站上,開設國內履約工作專欄,向公眾提供有關POPs的信息。在公約締約方大會期間、“六五”環境日、公約生效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舉辦系列活動,創新宣傳模式。通過今日關注、焦點訪談等電視節目,向公眾宣傳中國POPs控制工作及成效。通過開設微信公眾號、發布POPs之歌、制作POPs控制手機游戲、出版科普書籍、舉辦履約成果展覽,開展POPs知識大賽、以及組織網絡微課堂、農民田間學校、企業現場交流等,廣泛開展面向政府管理者、行業企業從業人員、農民、婦女、兒童等各類群體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四)推動綠色生活時尚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中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基本建立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有效減少生活垃圾中氯和重金屬含量高的物質進入焚燒爐,從源頭控制垃圾焚燒過程中二噁英的產生。建立綠色產品標準,開展綠色產品認證,引導消費者選用無POPs的食品接觸材料、戶外運動服裝、本色紙張等綠色消費品。推廣建筑白蟻防控綠色替代技術,以監測控制技術為核心,創新白蟻綜合治理綠色替代技術,淘汰氯丹、滅蟻靈等POPs,避免住宅小區居民POPs環境暴露,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四、為全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貢獻中國方案
面對POPs污染的全球性挑戰,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定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化學品環境管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POPs控制,務實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展現大國擔當,為加強全球POPs控制作出中國貢獻。
(一)積極參與全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
履行國際公約。中國高度重視履約工作,采取一系列行動和措施,切實履行公約義務,有效減少或消除POPs環境排放,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免受POPs的危害。同時,持續開展履約統計調查和成效評估監測,高質量編制并提交歷次國家報告、國家實施計劃、成效評估監測報告等。2019年以來,中國成為公約核心預算最大會費出資國,有力支持公約運作和執行。中國持續對全球環境基金捐資,一直是全球環境基金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捐資國,有力支持全球POPs控制。
參與規則制定。參加歷次政府間談判、公約締約方大會及其附屬機構會議,深度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建設性推動各方達成遵約機制等多項重要共識。積極派員參與POPs審查、監測、成效評估、廢物導則、最佳可行技術和最佳環境實踐等多個公約下專門機構或工作組,并牽頭或參與完成30余份技術文件的編制,為推進全球履約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促進協同增效。POPs污染與其他全球化學品和廢物領域的環境問題聯系密切,中國支持和促進POPs公約與《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等相關公約協同增效,在健全全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務實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以POPs控制為牽引搭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推進全球科技合作、南南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越南、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朝鮮、伊朗等20多個國家的POPs控制工作提供支持,組織“一帶一路”培訓班,南南合作等區域會議和專項培訓100余次,累計約60個國家超過5000名政府官員或學者等參與,培訓近萬人次。多次在締約方大會舉辦POPs履約行動邊會,分享POPs控制技術成果和經驗。支持公約秘書處在中國設立公約亞太地區能力建設與技術轉讓中心,廣泛開展POPs控制技術交流,分享經驗,為全球POPs控制作出積極貢獻,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結 束 語
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面對POPs污染的全球性挑戰,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類健康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
當前,中國已踏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新征程上,中國將以新污染物治理為抓手,有效管控POPs等新污染物環境風險,踐行POPs控制的國際承諾,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環境健康優美,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努力和貢獻,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中國愿與世界各國一道,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攜手共創無POPs的未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