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體系建設助力煤炭行業轉型
【谷騰環保網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財務績效已無法全面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競爭力,企業需承擔更大責任,在環境保護、氣候治理、社會責任等方面創造更大價值。
當前,煤炭行業正加快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體系建設,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積極推進ESG融合,取得有益進展。一批煤炭企業在智能化建設、綠色能源開發、節能降碳等方面持續發力,并建立完善的ESG架構體系。但行業上市公司ESG評級整體較低,仍需將社會責任理念持續融入企業戰略、重大決策和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有機融合。
推進綠色化科技化轉型
在山東能源集團楊村煤礦,工作人員通過鍵盤輸入指令,屏幕中數字孿生采煤機開始運轉,遠處工作面的采煤機同步啟動。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礦薄煤層工作面最低處不足一米。智能化開采不僅解決了狹小空間內人工開采的勞動強度大、產能提升難問題,支架自動跟機、智能異物識別、少人化巡檢也提升了安全性。
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表示,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持續推動智能化建設提檔升級,實施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標準建成9處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27處符合國家智能化示范標準的煤礦,智能開采產量占比超過86%,新建正規采煤工作面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
多家煤炭企業在深入推動傳統能源改造升級的同時,也著力打造綠色新增長點。國家能源集團全面推進安全高效綠色礦山建設,深入推動煤炭與煤電、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兩個聯營”,加快推動“三改聯動”,常規煤電機組100%實現超低排放;中國中煤落實一批清潔高效煤電項目,煤礦沉陷區漁光互補項目并網發電、建設露天礦復墾區光伏發電項目,實現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耦合發展;潞安化工集團司馬煤業開展礦區美化工作,綠化面積6.13公頃,綠化覆蓋率32.7%,可綠化面積覆蓋率達到100%。
有力推動ESG理念落地
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持續向“新”向“綠”轉型升級,探索實現可持續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3年到2023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十年來,全國原煤入洗率、礦井水綜合利用率、土地復墾率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山西焦煤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建澤表示,截至今年5月底,煤礦智能化建設投資累計完成1120多億元,全國正在開展智能化建設的煤礦有890余處,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93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2232個。據初步統計,重點煤礦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單班作業人員減少6人以上,勞動工效提升20%以上。
伴隨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煤炭企業成為ESG理念在國內的推廣落地的重要參與方。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ESG相關政策指引不斷完善。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孫守仁表示:“加快煤炭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緊跟ESG和可持續發展步伐,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當今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寬渠道、更多方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戰略舉措,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答題。”
整體能力仍需提升
《藍皮書》以43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的ESG管理情況為樣本。分析顯示,其中18家(占比41.86%)煤炭上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ESG/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并明確了相關職責分工。從Wind ESG評級結果分布來看,僅中國神華1家企業處于AA級,兗礦能源、金馬能源、首鋼資源3家為A級。31家企業處于BB級或B級,可持續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孫守仁建議,ESG理念在煤炭行業落地生根,首先要處理好企業發展與承擔社會責任的關系,以社會責任賦能傳統能源行業。同時,也需要處理好社會責任與ESG的關系,以社會責任治理和ESG能力建設,助推現代化煤炭工業體系建設。此外,還要處理好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以高質量踐行社會責任,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
《藍皮書》指出,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任務依然艱巨。同時,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煤炭行業也將同時承擔繁重的能源保供責任和降碳壓力,需把社會責任理念全面融入企業戰略、重大決策和企業文化建設,與經營管理有機融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