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環境監測中心探索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新模式
【谷騰環保網訊】近年來,農業面源污染因其分散性、廣泛性、不確定性和滯后性等特征,給環境監測溯源和污染防治攻堅帶來新挑戰。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以此為題,組織開展“穩定氮同位素示蹤技術在農業面源溯源定量研究”,以同位素示蹤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研究利用,揭示通過氮氧同位素的測定實現污染來源確定、追蹤遷移路徑和評估治理效果,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把脈問診、對癥開方。近日,該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為落實《江蘇省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實施方案(2023—2025年)》(蘇環辦〔2023〕1號)文件要求,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以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和能力建設為主旨,選取太湖流域高淳區松溪河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區為研究范圍,聯合南京大學技術團隊,對研究區域地表水總出口以及下游的國考斷面落蓬灣進行農業面源污染特征分析溯源,引入穩定同位素源解析模型(MixSIAR)準確定量評估不同農業面源的氮貢獻占比,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管理決策提供數據與依據支撐。項目選定的研究區處于太湖流域范圍,因下游為國考出境斷面落蓬灣,故對其開展監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自2023年11月起,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聯合南京大學技術團隊,多次前往該研究區進行現場踏勘、水文調查、無人機遙感等,綜合考慮高淳區水文地質條件、農業污染源源強特征等因素,結合近兩年落蓬灣斷面的水質監測情況,經過反復研究探討和技術論證,形成監測評估方案,就此開展監測區氮的溯源定量研究,為農業面源污染溯源工作提供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
科學監測、精準溯源是污染治理的首要環節,也是當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解題關鍵之一。由于汛期采樣時間的不確定性和滯后性尤其顯著,會對農業面源污染的監測結果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項目在不同水期的監測工作中通過更新改造、遠程采樣控制等方式,以流量在線自動監測、水質自動采樣為核心,針對農田降水和灌溉徑流、水產養殖塘清塘期徑流的面源污染物輸出特征,綜合降水量、降雨時間等觸發條件,精準捕捉農業面源污染負荷輸出的全過程。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將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防治工作中并形成可靠成果,實現了對水體中氮污染物來源貢獻的定量辨識,拓展了農業面源地表水污染調查技術方法,解決了農業流域面源污染物來源與負荷不清的問題。
農業面源污染是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立足自身專業優勢,深入研究,創新農業面源地表水污染監測溯源技術手段。同步借助同位素及水化學指標分析溯源解析,建立了“農業污染源—周邊地表水”水質的響應關系,實現農業面源地表水污染狀況的精準分析,推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從粗放向精細、從分散向集約轉變。
圍繞該研究,申報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科研課題1項,研究成果被納入《江蘇省生態環境高水平標準體系建設標準清單》。后續,將推廣應用該方法,為加快建立南京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與管理長效機制貢獻重要參考。本次項目的順利驗收為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進一步創新技術、監測先行打開思路。下一步,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將繼續圍繞提升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與監測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實踐要求,全面總結分析、凝練特色成果,探索打造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南京模式”,在突出問題解決、特色成果產出、監測能力提升等方面為管理部門出謀劃策,為持續深入開展治污攻堅行動夯實根基、激發活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