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提高了準入門檻、降低了出口退稅,如何提高競爭力?
【谷騰環保網訊】近期,隨著提高光伏行業準入門檻的政策下發,疊加光伏產品出口退稅的下降,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光伏行業發展回暖的趨勢明顯。
國內:政策助力光伏市場加速洗牌
據悉,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11月以來,相關部門相繼發布多個政策,遏制行業無序擴張。
從國內來看,工信部近日正式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以下統稱新規)。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道:“新規將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的最低資本金比例從20%提升至30%。同時,新規還對硅料、硅片、電池片的生產指標要求均有提高,有助于遏制行業的無序擴張,也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可以進一步推動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根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以來,我國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快速增加,分別于2021年、2022年首次突破10萬家、15萬家,2023年,我國光伏相關企業注冊量首破20萬家,同比增加58.7%,達到24.6萬家,創近十年新高。
光伏企業的無序擴張也導致行業內“內卷”現象突出,企業間相互低價競爭,使得多家光伏企業及其產業鏈上的企業虧損較重。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指出,近兩年,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新增產能快速釋放,導致供給側同質化競爭嚴重,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相關企業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未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行業整合加速,落后產能將被逐步淘汰。
據悉,新規還細化了光伏制造行業的技術指標要求,包括產品性能、電耗、水耗等。通過提高對質量和環保的要求,可以引導光伏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提高產品質量,避免低水平重復擴張,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利潤率。
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也告訴本報記者:“光伏市場正在經歷洗牌,行業正在通過市場機制加速淘汰那些技術落后、成本高、效率低的產能,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淘汰落后產能。那些技術水平低下的企業壓力相對來說較大。”
出口:降低多個光伏產品的出口退稅
事實上,我國光伏行業不僅“內卷”嚴重,“內卷”外溢現象也日漸凸顯。
“很多貿易救濟調查引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企業只是一昧的出口,不考慮國外市場的供需變化和競爭模式,也不考慮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就一哄而上,相互之間在海外市場競爭。這就從‘內卷’轉移到‘外卷’。”多年從事國際訴訟業務工作的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蒲凌塵告訴本報記者,在“逆全球化”趨勢愈發顯著,各國謀求能源自主可控的情況下,中國光伏企業依靠低價格獲取市場份額,很容易觸動貿易救濟調查。
據報道,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11月29日初步裁定,從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太陽能進口以低于其生產成本的價格在美國不公平地銷售,并提議對此征收高達271%的關稅。“中國企業在這四個國家的光伏企業較多,美國這一舉措也是在抵制我國企業在這四個國家生產銷售的低價光伏產品。”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道:“大家都把生產制造成本壓到最低就沒有利潤了,那么,在出口時就都去拼低價,對那些拿到出口退稅后還能有利潤的企業,實際上,其主要的盈利點就是來自出口退稅。不過,也有不少企業可能領取了出口退稅之后也處于虧損狀態。這也跟具體每家企業的經營情況關系較大。”
根據公告,此次出口退稅下調涉及的光伏產品包括硅片、電池和組件。
其中,包括“直徑>15.24cm的單晶硅片(經摻雜用于電子工業的)”(商品編碼38180019);“未裝在組件內或組裝成塊的光電池”(商品編碼85414200);“已裝在組件內或組裝成塊的光電池”(商品編碼85414300)。
“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產品是遞進的一個關系,組件里面是電池,電池是由硅片作為一個基礎導體,進行化學工藝加工的。公告是把主要環節的所有光伏產品都考慮在內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因為不同企業出口產品不同,比如像隆基綠能,主要是出口硅片和電池,TCL中環主要出口硅片,晶澳科技則主要出口組件,退稅公告通過詳細劃定各個光伏產品,可以對這三個產品的出口量進行一定程度地限制。”
行業:以新質生產力破“內卷”
對行業來說,如何破解光伏行業“內卷”導致企業凈利潤虧損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出口退稅率下調,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光伏企業在組件價格下降、出口退稅減少時現金流會受影響,這對中小光伏企業沖擊更大。因此,企業需加大研發投入,以增強競爭力,而非單純依靠出口退稅獲利。”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后期技術水平低、成本控制能力弱的出口企業生存壓力加劇,未來,行業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提高。”
“如果光伏行業一直用降成本、降質量的方式發展,是沒有未來的。”隆基綠能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總裁呂遠表示:“我們要通過新的技術研發、新材料的發現以及新的合作方式去突破‘內卷’。雖然光伏行業屬于一個相對來說新質的生產力,但行業內部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升級,本質上來說,技術是無止境的。”
“‘內卷’不應該是企業之間互相卷,應該卷自己,刀刃向內。”呂遠介紹道,在去年整個行業面臨出清難的時候,隆基綠能放棄繼續開發同質化的產品,而是去研發新技術。
以隆基綠能目前的主力產品BC電池為例,據悉,BC技術本身不是最新的技術,大約在四五十年前,美國一些公司就開始關注這一技術,并且取得了一些技術性的突破,但之所以沒有普及,是因為它的量產工藝難度特別大,企業只能做出樣品,不能批量生產。隆基綠能經過6年左右的科技研發和生產制造,突破了這項技術。讓BC電池從原來只能小規模生產,變為現在可以以十幾吉瓦的規模進行供應,并且成本已經和目前的市場主流產品基本一致。而且,經過去年的技術迭代,它的轉換效率更高,能給客戶帶來的發電價值更大。
據介紹,在中國光伏發展的初期,光伏產品的核心技術、核心產能和核心材料都受到海外的控制。但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產品在技術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中國光伏行業正在從產品出海轉向制造業出海,我覺得新質生產力對于中國光伏企業出海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有了自己的底氣。盡管美國、歐盟的一些‘雙反’政策對中國光伏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正是大家不斷挖掘行業內的新質生產力,我們在面對海外不完全公平的競爭時,依然保持了我們的主動權。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包括美國的政策,也一直在給中國的優秀光伏企業留夠了空間,并沒有完全把我們最優秀的產品排除在美國的國境線之外。所以說,光伏未來的發展,打鐵也需自身‘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