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太平洋巨型塑料垃圾漩渦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最近,SEAPLEX(斯克里普斯環境塑料積聚遠征的英文縮寫)成為第一次專門研究加利福尼亞州與夏威夷間海域“塑料漩渦”的科考之旅。這個巨型“塑料漩渦”面積相當于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形成了東太平洋上的垃圾場。
在8月進行的為期19天的遠征科考之旅中,研究小組發現,雖然大面積垃圾堆較為常見,但東太平洋垃圾場還沒有成為一個“塑料島”。大多數垃圾以數不盡的拇指甲大小的廢物形式存在。遠征隊成員、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博士生杰西·鮑威爾表示:“我認為‘塑料五彩紙屑’這種比喻可能更貼近實際情況。”
1.各種垃圾糾結在一起
塑料、繩索、各種水生動物和一張漁網糾結在一起
拍攝于2009年8月,塑料、繩索、各種水生動物和一張漁網纏結在一起,肆無忌憚地在東太平洋垃圾場漂動。這個自由漂動的大垃圾場面積相當于兩個美國德克薩斯州。
2.科考人員打撈上的部分垃圾
科考人員打撈上的部分垃圾
拍攝于2009年夏季,展示的是東太平洋垃圾場的一些垃圾。當時,科考人員將這些垃圾打撈到他們乘坐的SEAPLEX研究船“新地平線”號上。全世界每年生產的塑料高達2.6億噸,其中可能有10%以垃圾的形式被拋進大海,大部分位于北太平洋環流區旋轉的水流以及其它海洋漩渦內。
“新地平線”號共在東太平洋垃圾場航行了1700英里(約合2700公里)。在此期間,科學家進行了100次拖網打撈行動,每一個拖網能夠打撈到塑料垃圾。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生物海洋學博士生、此次遠征之旅首席研究員米里亞姆·古爾德斯坦表示:“這是一個令人非常震驚的結果。在太平洋,一次又一次發現你正在尋找的東西是一件極為不尋常的事情。”
3.垃圾場內的動物居民
垃圾場內的動物居民
2009年夏季,SEAPLEX科學家在東太平洋垃圾場捕撈到一些動物居民,其中包括蛇鼻魚(位于圖片上方)、飛魚(位于中部)和烏賊,它們的棲息地到處是塑料垃圾。研究人員急于想知道的是,最近幾十年大量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如何影響動物生存,例如包括魚類和鳥類等誤吞有毒塑料的大型動物,以及細菌或浮游生物等微生物。研究人員表示,塑料垃圾也可能成為入侵的細菌或者其它物種的“家”。
很多垃圾的體積與小型海洋動物相當,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SEAPLEX成員鮑威爾說:“任何用于打撈塑料垃圾的網捕技術都會同時捕獲大量海洋生物,這一點非常明顯。”
4.塑料瓶成部分動物的家
塑料瓶成部分動物的家
2009年8月進入東太平洋垃圾場進行調查的一名研究人員,此時的他手持3個塑料瓶,塑料瓶被拋進海洋后成為海洋動物的“家”。SEAPLEX成員鮑威爾說:“幾乎每一個大塊塑料垃圾上都有藤壺或者小蟹存在,紡錘鲹或者石首魚幼仔等小魚則潛伏在垃圾下方。所有這些迷你‘塑料島’生態系統都在四處飄動,每一個都有捕食動物存在,可能對食物網造成一定影響。”
5.塑料垃圾上爬動的小蟹
塑料垃圾上爬動的小蟹
一只小蟹正在塑料垃圾上爬動,這塊垃圾是SEAPLEX科學家在2009年8月從東太平洋垃圾場捕撈的。SEAPLEX遠征隊很容易在海面上發現塑料垃圾的蹤影,規模更大的塑料垃圾可能潛伏在海面之下。研究過程中,他們獲取了有關水面垃圾場面積以及海洋環境的數據。沒有人知道,海面之下到底存在著多少塑料垃圾。
更為嚴重的是,東太平洋垃圾場并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面積巨大的海洋垃圾場,同時也不是其中面積最大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希望在不久后造訪位于南美洲沿岸的一個大垃圾場。他們對這個垃圾場仍知之甚少。
6.打撈上的玩具狗
打撈上的玩具狗
2009年8月在一張漁網內發現的填充狗玩具,被命名為“Lucky”(意為幸運),圖片中的它已經被拖上研究船。Lucky現在已成為SEAPLEX的一個非官方吉祥物。
成功“拯救”Lucky換來的是一個令人吃驚的統計數據。參與海星項目的道格·伍德林表示,東太平洋垃圾場內有大約80%的垃圾是岸上的人隨意丟到海里的。海星項目是一項關注海洋健康的非盈利性計劃,與SEAPLEX展開積極合作。研究人員表示,減少流入的垃圾量可能是清理世界海洋的一種最有效手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